統治階級吃得雖然比較好一些,但並不表示宮廷中的菜餚味美可口,往往烹調不得法,糟蹋東西。以法國為例,便可以看出端倪。路易十四時代,一位常在宮廷中行走的聖西門公爵(Duc de Saint-Simon, 1675~1755)晚年寫回憶錄,記載他在路易宮廷中的見聞,後世史家根據他的描述,可以瞭解路易十四的飲食習慣。,
路易十四每日吃兩餐,晨起後僅飲用茶湯,下午一點開始在其臥室中的餐桌進餐,稱為“小食”(le petit couvert),晚間十點,另進“大食”(le grand couvert),大小之分並非根據食物的內容,而是周圍群眾的人數。
中古時期,西歐地區貴族喜歡以飛禽為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主要來源,無論鶴、鷺、孔雀、斑鳩,一律吃下肚中,大概也與這種食物反映社會階級的觀念有關。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六世(Leopold VI, 1176~1230)甚至還下令,農夫只能食用肉類、捲心菜、大麥粥,不得食用野味。這種做法沒有特別的道理,只是為了維持貴族階級的特殊地位。要是每個人都能吃得到或是吃得起野味,統治階級也就沒有太多意思了。這種飲食習慣一直保持到18世紀,沒大改變。貴族的飲宴中,野味如雉雞、孔雀,仍佔大宗。
統治階級吃得雖然比較好一些,但並不表示宮廷中的菜餚味美可口,往往烹調不得法,糟蹋東西。以法國為例,便可以看出端倪。路易十四時代,一位常在宮廷中行走的聖西門公爵(Duc de Saint-Simon, 1675~1755)晚年寫回憶錄,記載他在路易宮廷中的見聞,後世史家根據他的描述,可以瞭解路易十四的飲食習慣。,
路易十四每日吃兩餐,晨起後僅飲用茶湯,下午一點開始在其臥室中的餐桌進餐,稱為“小食”(le petit couvert),晚間十點,另進“大食”(le grand couvert),大小之分並非根據食物的內容,而是周圍群眾的人數。
路易十四的午餐不僅內容繁多,分量也相當驚人,固定會先上四種湯品,吃完以後,二道菜上桌,不外乎烤腹內填有香料及餡料的雉雞、松雞、家雞或是烤鴨,吃完之後,接著上第三道菜,有羊肉、火腿、水煮蛋等物;再上一道主食菜盤,包括生菜、麵點,飯後還有水果及果醬。路易十四的食量極大,能把端上桌的東西全部吃完。有時候,路易十四的胃口不佳,指明午餐要少些,但仍有三道菜,水果、主食等。路易十四死後,醫生檢查其腸胃,發現其胃的容量約為常人兩倍,胃納如此,也是其來有自。
到了晚間十點,路易十四與王室成員共進晚膳,量稍微少些,但也包括湯品、肉品、菜蔬及水果等。路易十四進晚餐時,喜歡與臣下討論各種問題。當御廚為其準備好晚餐之後,路易十四要召見的廷臣先依次進入殿中就位,其家人子女也站好位置,宮廷管事才請國王進入殿中。路易十四用餐時,貴族只能幫他遞些手巾食物,甚至國王的弟弟也只能站立一旁。路易十四偶爾會命人給他弟弟安排一個座位,如果邀他一起用餐,算是特殊恩寵。
史家老說宮廷政治學,在凡爾賽宮便是如此。路易十四用餐不僅是一種飲食,還是政治權力的展示。他吃一餐飯,至少要有五百個人服務,每道菜上菜時,要十五名軍官護送,飯菜所經之處,所有人員必須行禮致敬,算是解決失業問題的好辦法。
還有件事得提一下:路易十四吃飯,一向使用雙手,不管吃啥,都用手抓。當時的法華人已經從義大利人那裡學習到新的餐具──叉子,路易十四本人有義大利血統,對這些新事物並不陌生,但他就是喜歡用手抓著吃,嫌用刀叉吃飯娘娘腔。您想想,國王用手抓著吃飯,離茹毛飲血有多遠?所以勸告大家,吃飯時,千萬別跟法國國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