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antao2112
-
2 # 大釗Eleven
不,我們以水為淨,並不代表水中的生物就比其他動物乾淨。
我們知道,判斷一個星球適不適合生物生存的一個最重要條件就是有沒有水,這足以說明水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水這麼重要,那麼有生命的生物當然不可能放棄。所以水中的生物可比陸地上生物複雜的多,不僅水中魚,蝦等生物多,微生物同樣也很多,這就包括寄生蟲,細菌,病毒等。
寄生蟲是咱們最常見的從水中生物螺感染人的病原體,在新中國解放以前,甚至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南方人民飽受寄生蟲病的困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肝吸蟲,肝吸蟲的第一宿主是螺,第二中間宿主是蝦,魚等,人吃了這些後就會傳播給人,之後就會得肝吸蟲病,這種病雖不致病,但使人長期出現消化道症狀,腹脹腹痛,嚴重的出現肝管堵塞,肝纖維化甚至肝癌。這種病歷史也相當長,在戰國時期的古墓中都發現過肝吸蟲蟲卵,距今可是有2300多年的歷史,中國主要是廣東,廣西,雲南等南方地區發病率高,1995年的時候,廣東三市普查發現有40—50%的人都有肝吸蟲,可見其危害範圍。寄生蟲危害小,也比較好防治,只要把魚蝦充分煮熟就沒事了。
除了寄生蟲,還有細菌,最出名的就是霍亂弧菌,雖然不是靠水中生物,它主要是在水中傳播,霍亂被列為甲類傳染病,可見其可怕,目前這麼兇的新型冠狀病毒才乙類,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說,水棲生物並不比其他生物乾淨,相反還是頗為髒呢。
-
3 # 純野生科學家
您指的應該是吃吧?那水棲生物並不比其他型別生物安全。
水環境中有大量可使人類染病的致病微生物。我們常吃的魚螺蝦蟹也會患上各種疾病,人吃了病死水產,病源微生物就有在人體內安營紮寨的可能。不過水產品裡病毒不多,野生和養殖魚類極少遭受病毒危害。我們吃水產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各種細菌、真菌和更恐怖的寄生蟲。按對人體健康的威脅給水產排序的話,海產最安全,淡水養殖的次之,淡水野捕的帶殼生物最危險。
為什麼說海鮮最安全?海洋體量非常大,14億立方公里呢,空間足夠,寄生蟲不太容易找到宿主,所以海魚寄生蟲比淡水魚少。另外海水魚體內的寄生蟲一般都集中在內臟,魚死亡幾天後才會鑽入肌肉中——誰會生吃死了好幾天的魚啊。
當然也有容易進入人體的海魚類寄生蟲,比如三文魚肌肉內的異尖線蟲吧,它們進入人體後玩命想鑽透腸壁進入體腔內,但人類腸壁忒硬,它鑽不透,於是就卡在那裡死掉了,然後人就開始肚子疼……圖:魚體內的異尖線蟲。
細菌方面,人類體內的鹽度才0.9%,海水的鹽度卻高達3.6%,是人體內鹽度的4倍。這意味著,絕大多數能感染海洋動物的致病菌無法適應人類體內的低鹽環境,即使它們活著進入人體,命也長不了。不過要注意:很多不太新鮮的水產品及鮮凍水產品中被發現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生吃容易導致食物中毒。圖:生蝦中可能有副溶血性弧菌。
所以海鮮最安全的吃法就是燒熟了再吃,新鮮的海鮮還是可以生吃點兒的,也別吃太多哈,當心大腳趾頭疼……
最危險的水產品要屬野生的淡水蝦蟹、淡水螺和蚌了。這些水中生物的鰓中、內臟中、肌肉裡多得是各種細菌、真菌和寄生蟲,不誇張地說,一隻野生淡水螺體內找出來的活物足夠拍一集《動物世界》的。您以為燒熟了吃就沒事了?錯。如果生存環境汙染嚴重,它們會將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沉積在體內,這些東西可沒法被高溫清除掉。
回覆列表
這個不一定,水中也有一些致病菌,也會對水生動物造成感染,只不過這些致病菌在離開水源後容易死亡,不容易感染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