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婷媽育兒筆記
-
2 # 滔說育兒
其實,慢性子最初並不是特別壞的毛病,糾正起來也並不困難,只是當慢性子的特點泛化到其他事情上,改正起來就很困難了。比如,當孩子做作業速度特別慢時,就會影響到吃飯、睡覺等其他活動;考試的時候做題太慢,就會導致題還沒有做完就該交卷子了,最後影響到學習成績。我們許多父母在孩子慢性子的特點最初顯露的時候不以為然,覺得影響也不大,等孩子長大一些自然就好了。但在等待的過程中,往往就錯過了最佳的教育和糾正時機,待到孩子長大上學時,慢性子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變得越來越嚴重,父母們才開始對此感到苦惱。
因此,如果孩子在3-6歲的幼兒階段,即沒有入學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慢性子的傾向,父母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對孩子的慢性子進行糾正。
第一,不能用“快點,快點”來催促孩子。
對於有些急性子的父母來講,面對做事慢慢悠悠的孩子,真是既著急又生氣,恨不得自己去替他做。而對於那些自己幫不上忙的事情,父母們就不斷地在旁邊催促孩子快點。結果發現在他們的不斷催促下,孩子做事的速度非但沒有提高,反而變得更慢了。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孩子內心的節奏被父母打亂了,原本想好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順序也完全變亂了,於是孩子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回自己的節奏,做事自然變得更慢了。長此以往,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產生一種緊迫感,擔心自己會因為做的慢而被別人嫌棄,甚至因此而放棄對許多新事物的嘗試。因此,父母與其在旁邊不斷催促孩子,還不如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事情,然後慢慢幫助孩子提高效率。
第二,可以用規定時間的辦法幫助孩子逐漸提高做事效率。
在心理諮詢領域,有一種療法叫做系統脫敏法,即透過一系列步驟,按照刺激強度由弱到強,由小到大,逐漸訓練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強適應力,到最後對原先引起焦慮的體驗不產生“過敏”反應,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狀態。同理,父母們可以參照系統脫敏法的原理,對孩子的慢性子進行“脫敏”。例如,在孩子想要做某件事之前,父母們可以詢問孩子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完成,那麼下一次就可以把這一時間適當縮短;如果孩子依然完成的很好,父母千萬不要忘了給孩子一些獎勵。透過這種漸進式、系統地縮短做事時間的訓練方法,可以使孩子做事情花費的時間逐漸回到一個正常、可接受的範圍內。而一旦孩子養成的這種高效、迅速的行為模式,並逐步泛化到所有事情上時,慢性子的毛病也就改掉了。
最後,提醒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孩子還小,就對許多小毛病掉以輕心,認為孩子長大自然就會變好。其實這種僥倖心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教育孩子容不得一點馬虎和懶惰。在我們自由繪畫心理樂園,也同樣有很多這樣的家長,特別是“父親”,總覺得“沒事,我們小時候也這樣,長大了不是挺好”,其實,我們還可以更好的,並且,教育方法得隨著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只有在孩子幼兒時期及時糾正問題,長大了才可以強大到不讓父母操心。
-
3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慢性格可能是其先天性因素決定的,所以媽媽要在接納孩子的基礎上,多鼓勵孩子,千萬不能嘲笑孩子,如果孩子一直慢下去,落在別人的後面,會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父母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對孩子的慢性格進行適當的調教。
一、父母做好榜樣
有些父母自己做事情慢,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自然就會養成慢性子。
二、孩子對自己做的事情不感興趣
有些孩子並不是什麼事都慢,只是他對自己自己做的事情不感興趣,如果他做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就會變得很快,所以父母要搞清楚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多讓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三、大人要求過高
如果孩子能力不強,有時動作也會慢,大人如果按照自己的能力要求孩子做超過他自身的能力的事情,只會讓孩子更加的磨蹭。
四、不包辦孩子的事情
有的父母看見孩子做事情慢,就自己替孩子做了,這樣讓孩子覺得快慢跟我沒有關係。
回覆列表
有些孩子確實會這樣,也不是說反應遲鈍吧,就是做什麼事,都是慢條斯理的,人們常說的“慢性子,”這個可能是遺傳基因帶給他的,也就是“天生”的。也不能說這樣的性格不好,在某些時候,這可能正正是他的優勢,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會因為衝動做什麼事,後面又後悔的。
但是在常人的理念裡,這樣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容易被看成另類。家長如果不能接受,可以慢慢訓練孩子,讓孩子有時間管理意識,逐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