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理思維
-
2 # greenrain
《理想國》的偉大之處,類似於我們認為《論語》是一本偉大的書。
前面的答案已經對《理想國》有大概的描述,一下是一些細節的補充。
柏拉圖最開始是想做一個悲劇詩人,不過這個詩人在古希臘並不是像李白那樣,詩人是當時城邦的教育者,詩人更像是現在的編劇和導遊,專門寫那些在廣場上演的戲劇。荷馬是當時城邦的教育者,《理想國》裡面也多處引用他的詩。但是柏拉圖也提出要把詩人和詩歌驅逐出城邦,因為他認為這些東西教壞了公民。(這些詩歌有的寫亂倫,殺父娶母等情結,而不是宣傳真善美)《理想國》是圍繞正義這個話題展開的,一開頭就在反駁“正義是強者的利益”,到後面還在不停的論證什麼是正義。漸漸地正義成為了一個抽象的東西,以及柏拉圖把世界分為兩個部分,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在《理想國》裡,柏拉圖是反對雅典民主政治,提倡的是哲學王治理國家,現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裡面的四中政治制度的影子。當時的雅典陷入城邦的危機,所謂的民主政治,無法挽救城邦的統治。雖然《理想國》想要構建的國家在現實中是無法存在的,但它依舊是偉大,讓我們去思考,裡面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可以去思考這些觀點他是如何去論證推理的,以及你如何去反駁它。 -
3 # 微微大青山
廣西師範大學出的叢書“理想國”更值得一看!千萬不要迷信經典,所謂的經典就是“那個經典時代流傳下來的經典”,除非你研究,否則瀏覽足夠,因為他有時代性。他好多的理念早已融入後來的經典。
-
4 # ctmcz
我的理想國是這樣,人人靠道德約束來進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法律雖然有,但卻無所適用。政府雖然有,但是人數很少,行政力也基本上是無所事事。人人為所欲為而不逾矩。僅此而己。
《理想國》是一本偉大的書,是一本塑造西方世界基本觀念的書,另一本塑造西方世界基本觀念的書是《聖經》。孔子的《論語》是一本塑造古代中國基本觀念的書,從這個角度《理想國》可以與《論語》相比較,它們寫作的年代也差不多。
偉大的書都是在社會運轉出現大問題的時候出現的,孔子寫作論語的時候,周天子不行了,各諸侯國正在崛起,在各諸侯國的內部公、侯不行了,卿正在崛起,社會運轉的舊秩序失靈了,而新秩序還沒有建立,孔子和柏拉圖都算是貴族出身,他們生來就是要參與政事的,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從政。
一般而言,在古代只有貴族可以從政,換句話說參與政事,為公眾服務是這群人與生俱來的使命,你想想在古代物質條件那麼差的時候,有個階層不直接從事生產,從小學習“算術、天文、音樂、舞蹈、射箭、駕車、寫字”這些技藝,這些人不就是天生的國家的守護者(統治者)嗎?這個觀念在今天是不具備的,在今天原則上我們都可以從政。
當舊秩序失靈,新秩序尚未建立的時候,孔子和柏拉圖這類有使命感,有責任心的貴族就會特別痛苦,因為他天生的使命沒有機會去履行,或者去做了,又不令人滿意。柏拉圖和孔子都是積極要去“做官”的人,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了“做官”,有機會履行自己天生的治理國家、服務公眾的使命。而柏拉圖也三次來到敘拉古,試圖勸說城邦的僭主(字面意思,僭越之主,本來不應當統治城邦的人用計謀和手段獲得了統治城邦的權力)實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當然,在亂世之中真正能在政治上成功,並作出一些事情的人是雄主,是幸運的人,是像凱撒和曹操那樣文才武略的人,柏拉圖和孔子都不是這樣的人,倒不是說他們戰力不行,柏拉圖的體格是很雄健的,但柏拉圖真正厲害的是他認為發現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這讓他很容易從政治舞臺上抽身而退,轉而把他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傳授給其他貴族青年,換句話說他認為教育他的朋友也追求“真理”,正是通向他政治理想,政治抱負的本質手段。
因此柏拉圖不可能像他的同門“師兄”亞西比德那樣不擇手段地爭取權力,很可能他把亞西比德視為墮落時代的一個標本予以思考。
柏拉圖認為如果他回答了這些問題,他就能勸說統治者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實施統治,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教所有優秀有抱負的貴族青年按照他的知識論去思考問題。這個看上去有點像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乾的事情,柏拉圖毫無疑問非常受蘇格拉底的影響,其次柏拉圖和蘇格拉底不同,在蘇格拉底那裡這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而在柏拉圖這裡是有答案的。
柏拉圖是大貴族,他在從政失敗之後就回到雅典開辦了學園,免費教大家這套知識論。而《理想國》中最核心的內容也正是柏拉圖的知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