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鹿回頭

    這是一個關於結婚的故事,五個人物在影片中穿梭往來,沒有定格、閃回、蒙太奇這些貫用手法。

    講故事的李安在1993年完成了這部作品,並獲得第4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從此大紅於天下。

    就喜宴本身而言,無所謂詩意的表現還是人文精神的貼近,只要是賓客如雲+美酒佳餚就功德圓滿。這個故事有中西碰撞,更有古為今用。

    一個細節,在喜宴上,一個老外感嘆:“我以為華人都是柔順沉默跟數學天才…”,話未說完,身後一個華人探頭搭腔:“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這兩句話,正可作為整部電影的註腳。而這個搭腔的華人,正是那時還很年輕的李安客串的。

    華人的確柔順沉默,而這喜宴上的瘋狂表明,華人原來是用傳統來反傳統的,連發洩反抗的因子都可以自給自足,可以想見,傳統也絕不如影片結尾那樣輕易繳械投降的。

    《喜宴》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 2 # 電影通緝令

    臺灣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想到大家對李安導演的《斷背山》已經很熟悉了,所以今天想要推薦另一部李安的另一部同性電影《喜宴》。

    電影男主名叫高偉同,來自臺灣,定居紐約,有一名穩定交往的美國戀人Simon。

    為了應付父母,偉同和一名急需綠卡的中國女畫家葳葳假結婚。結果趁著酒勁,高偉同竟然同葳葳發生了關係,導致葳葳懷孕。這下三人的關係一發不可收拾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電影還存在一條暗線。事實上,高爸爸本人也是一個同性戀者,他與管家老張之間也有長達四十年的隱晦的斷背情。而高媽也並非不知。

    這種新一輩與老一輩之間有趣三角關係的比照,令這部電影格外值得玩味。

    電影最後,高爸爸默許了這種情況,並對Simon說把他當作了自己的兒子。其實這也是一種妥協,也是華人特有的相處方式。

  • 3 # MMMrb

    《喜宴》

    導演:李安

    型別: 劇情 / 喜劇 / 愛情 / 同性 / 家庭

    簡介:《喜宴》是1993年出品的一部同性題材電影,影片講述定居在美國的同性戀者高偉同為了打發從臺北而來逼婚的父母,與因為拿不到美國綠卡發愁的非法移民女畫家顧葳葳假結婚而展開的一連串故事。該片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獎,是導演李安早年受到國際影壇關注的電影之一。

    個人評價: 《喜宴》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電影。

    一、故事情節

    《喜宴》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父親三部曲”均是以反映家庭和父親的關係、折射中美文化以及中國新舊文化為主題的電影。而《喜宴》的最大特色是以華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但是故事的背景卻在繁華都市——紐約。影片的開始便是高偉同的父母給高偉同打電話催婚,這是一件很中國的事情。父母擔心兒子的婚事,甚至從臺灣飛到紐約催促兒子。這讓同性戀者高偉同慌了神,找到美國綠卡發愁的非法移民女畫家顧葳葳假結婚以應對自己的父母。但是非常戲劇性的是,不斷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臺日期一次次推遲,令他和賽門的感情亮起“紅燈”,而葳葳又意外懷上了他的孩子。最讓我覺得富有戲劇性情節的是,高偉同的父親聽得懂英語,但是高偉同卻並不知道,高偉同每次和賽門因為感情的事爭吵時刻意用英語。父親早就看出了他們三人的關係,但是,一方面他固守中國的傳統,另一方面,他又不約束兒子的生活方式。中西方文化衝突表現的生動明顯。

    影片《喜宴》劇照

    二、最深刻的情節

    《喜宴》最讓我喜歡的是便是影片的結尾。在電影最後,偉同、賽門和威威依偎在一起目送父母出關,鏡頭隨著高父的背影,走過一個長長的通道,在出關的盡頭,高父緩緩的舉起雙手”。這個姿勢是高父對於兒子婚姻的妥協。

    三、結語

    從整體上看,《喜宴》這部電影並沒有採用大場面的描寫,整部電影都是採取簡單的敘事性結構來描述的,正是這種樸實的描寫才能使電影中的人物如此的接近生活,使觀眾感到真實而又溫馨。從情節上看,偉同父母的到來使得主人翁的身份出現危機。透過對文化差異及對喜宴、性別取向所持不同態度的細緻描寫以及中國家庭以孝道為核心的家庭道德觀和西方家庭以自由主義為核心的家庭道德觀之間的差異。這部影片反映出中西文化的碰撞。從文化研究的角度來加以審視,這是美國東方主義意識與中國傳統思想,如意識形態的對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天尿幾次算尿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