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幽冥鍾

    孩子的行為背後總有一個目的,我們應該首先自我反思自己對孩子的關注度。

    偷錢的目的可能不是錢的事兒。孩子總歸是孩子,無論年齡大小用想得到父母關愛。

    可能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忙於工作,孩子有可能是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借偷錢或者其他不恰當行為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我聽人分享過一件類似事情。一個讀初中的孩子,因為不適應中學生活又得不到父母的幫助,便故意不聽講導致成績一落千丈。爸爸媽媽自然就恐慌了!哈!

    總之,要適度關心孩子,不僅是生活和學習,更要了解孩子心理上的需求。遇到類似事情不要僅僅看事情本身,還要由此分析背後隱藏的孩子真正的需求。

  • 2 # 王老師的心理諮詢室

    需要考慮兩種情況哦。

    7-12可能是購物敏感期哦。這是大部分孩子都會有的,家長可以在育兒群裡或者小區同齡家長那裡聊一聊,發現這是兒童的常態,可以緩解家長的焦慮。此時,家長可以正確的引導其價值觀和道德感。每一個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可教時刻呢。不過小孩子有的時候可能需要多教幾遍。

    也要考慮孩子是因為大人不注意,偷錢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呢。這個就需要家長自我檢討了,是不是高質量的陪伴不夠呀?還有可能是孩子從別的孩子那裡學來的壞習慣呀,或者偷錢對來他說有別樣的意義啊,如果是這些情況,就要和孩子去詳談了。如果孩子不願意和家長談,也可以找孩子認可的,比父母年紀小,比孩子年紀大的中間人來談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音樂胎教用手機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