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5
回覆列表
  • 1 # 在下千城

    讀書三境是王國維老先生提出來的,具體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其實,從現代讀書的角度,也可以這麼詮釋: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個境界中,你的知識儲備尚有不足,閱讀量太少,自己完全是在被動吸收書中的知識,或作者寫作的文字和內容。可以說,書裡面講了什麼,你就讀了什麼,作者說是什麼,讀者就只能認為這是對的。

    這重境界中,讀書是比較痛苦的,但任何一件事,開始階段都是比較艱難的。在這重境界中,由於讀者還沒有構建出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知識框架,無法辨別書裡講的是對還是錯,所以只能是作者說是山就是山,說水就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隨著閱讀量和閱讀書籍型別的增加,在接受了幾十本甚至幾百本書籍的觀點後,你發現同一個主題,很多書講述的內容是存在差異的。比如同樣一個主題,第一本書講了ABC,而第二本書講了ABD。

    這與原來的認知產生了衝突,因為讀第一本的時候,預設是ABC,C是正確的,但這時出現了D,發現原來與自己的知識和認知不一樣,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還有新的知識天地。此時,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隨著閱讀量的進一步增加,你會有新的發現,如A和B是非常類似的內容,你可以接受,但C和D確實不一樣的。而還可能還會出現E、F、G等等,於是你就開始建立了批判式的思維。

    即,對於這個主題,A和B就可以搭建起整個框架,而其餘的C到G都是不同作者基於自己的認識,發表的不同的觀點,都試補充這個框架的零碎知識。所以不論其他的作者怎麼想,或者不同書籍的觀點如何差異化,你都能把握住主線。

    此時,山,就是山,水,仍是水。只不過眼界和理解程度不一樣了,你看的山(知識)不再侷限於某一本書,而是基於它提供的知識,上升到了知識框架的層面,更寬廣、更深遠。

    少部分人看書就是第三重境界,看書不再侷限於一本書,甚至不必全部讀完,而是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鞏固和填充自己的知識架構,實現個人成長。

  • 2 # ScholarshipEwa

    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依次為: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真正到達第三重境界的人,讀書會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能驀然發覺書中的真意。不拘泥於書中的文字表達,而深入探索內在的靈魂。讀書讀書,不是光讀書,讀一堆書就完了,而是要去理解和思考,感悟書中蘊藏的道理,讀透才是真正的讀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師聯盟》司馬懿側室柏夫人為曹丕眼線,歷史上曹丕真的給司馬懿賜過美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