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臨窗聽雨

    郭德綱的火是主流相聲大師和媒體給“捧紅”的。

    我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郭德綱在天津或來北京他並沒有什麼知名度,比起那些相聲大師們可說是天地之別。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聲走向沒落 ,大師們都改行在地方電視臺拍廣告賣藥去了。郭德綱在小劇場拼命的說相聲,在京城郭德綱這個創舉,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好奇和新鮮感。紛紛買票到小劇場聽相聲,這才使郭德綱在小劇場有了點小名氣。

    那些大師們每天拿著國家的錢,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突然傳出資訊京城來了一個小黑 胖子叫郭德綱,自己成立了相聲大會,小劇場裡賣票說相聲,小劇場每天爆滿。這讓他們如夢初醒預感到 不安,這是要搶京城相聲界地盤,所以他們開始打壓郭德綱德雲社。

    首先是姜昆提出了“反三俗”,他說小劇場裡的相聲低俗、庸俗、媚俗。郭德綱奮力反擊,才有了郭德綱相聲《我要反三俗》。開始了相聲主流與非主流之間反“三俗”之爭。

    主流們打壓德雲社郭德綱已經是常態化,中國 曲協 舉行任何會議和活動從來沒有德雲社參加。就連去年11月在深圳舉行的相聲非遺大會也沒有德雲社的身影。多年來文藝要求搞百花齊放,這是出來花朵就掐掉。

    相聲觀眾眼睛是亮的,有的觀眾根本就看不慣相聲界一些人排擠打壓異己的做法,產生了逆反的心裡。 你主流相聲界越反對郭德綱我是越支援郭德綱,越看郭德綱的相聲,這叫適得其反。

    郭德綱現在真的火了,應該感謝那些主流相聲大師們。

  • 2 # 童心觀事

    個人認為相聲演藝市場紅火,郭德綱功不可沒,而德雲社的演出成了文化生活的亮點,必須承認。相聲有今天,和老一輩的努力分不開,郭德綱很聰明,能夠向他們學習,收集總結前輩好的段子,與時俱進,讓相聲走進時代,接地氣,近百姓,必然火。相聲也是一門俗的藝術,郭德綱有一套不得不服的雅俗理論,讓三俗大棒成燒火棍,讓百姓享受了有生活氣息的相聲,民之幸事。

  • 3 # 假如你來自白沙小鎮

    傳統相聲不可謂不火,只是中間出現了斷層。在80、90年代電視慢慢普及、春晚興起之後,人民壓抑的精神文明得到解放,漸漸有了綜藝的概念,相聲是當時觀眾最喜聞樂見的節目之一,侯寶林、劉寶瑞、馬三立、馬季等等相聲大家都是家喻戶曉。

    後來慢慢的相聲演員成了體制內職工,少了市場的磨練和觀眾面對面反饋,相聲就慢慢丟掉了傳統,從下里巴人向陽村白雪轉變,作品也大多以諷刺、歌頌為主旋律,失去了觀眾緣,加上小品的衝擊,相聲就慢慢衰敗。這個時期以姜昆、馮鞏為代表,雖然後面也在試著突破創新,但是一味的求新就失去了傳統相聲原有的魅力。後來姜昆改走仕途,馮鞏乾脆改行演小品去了。

    傳統相聲的再次崛起,甚至超越以往達到鼎盛時期,郭德綱功不可沒。老郭之所以能火,一是他尊重傳統,是真正懂相聲並以之為信仰為事業;二是確實有能力,基本功紮實,作品質量高;三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懂觀眾需求;四呢也是英雄恰逢亂世,網路剛剛興起,他也算是第一代網紅之一,和同行權威一頓亂撕,闖出了名堂,他的作品也藉著網路的東風勻速傳播,好多綱絲都還欠著德雲社的門票呢。五是懂的培養新人,塑造各種型別的相聲演員,覆蓋不同年齡段的觀眾,走的是團伙作案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路子。

    以上。

  • 4 # 城東乳業

    郭德綱的相聲再火其基礎也是相聲,要說郭式相聲和傳統相聲也沒什麼區別,郭德綱在臺上說相聲也是穿傳統的大褂。真正造成德雲社火的原因應該是現在人審美觀點的變化,市場推動造星時代的發展,老百姓看待事物的錯位。在八十年代以前人們普片敬仰有學識有文化的名人,因為當時那個年代人們對知識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後來老百姓物質生活逐漸好起來後就慢慢開始尋求娛樂和精神生活導致出現一大批底層的娛樂明星,普片認為只要能搞笑都容易被認可!至今這種娛樂文化還是有市場。真正的人民藝術家和為國家默默貢獻的科學家幾乎無人追捧。

  • 5 # 琴絲繞樑1

    郭德綱的傳說相聲深受大人民的喜歡,他是傳統文化的繼承人,充分發揚廣大傳統藝術,給人們帶來快樂同時又瞭解了傳統文化,我就喜歡郭德綱老師的相聲喜歡德雲社的相聲,在國家有難時,郭德綱及德雲社積極捐款捐物,充滿正能量,我喜歡郭德綱老師和德雲社的人。他們應該火!

  • 6 # 聞思修479

    傳統相聲很火,一些老聽眾非常喜歡聽傳統相聲,也非常喜歡姜昆先生說的相聲。郭德綱的相聲火不火不知道,只知道可能是一些人的炒作,聽過幾個段子,嗓子可以,內容有點三俗,改一改就更好,別讓一些人害了,路長著呢,一路走好。

  • 7 # 197411746

    沒覺得他的相生火!就像天津狗不理包子,海底撈等等,都是讓網路炒出來的!說實話真的那麼好吃嗎?真的那麼有魅力有吸引力嗎?真的是靠實力來爭服觀眾嗎?未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縱觀現在手機業的發展,2017年哪些技術會成為旗艦機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