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r3的執著
-
2 # 果然悠
豬場淘汰母豬分為正常淘汰母豬和非正常淘汰母豬。按目前的養殖水平,母豬的年淘汰率控制在30%左右即可以達到實現豬場種豬的胎齡更換,持續保持良好的生產成績。
一、正常淘汰母豬當母豬生產到第6胎之後,生產效能會出現明顯的下降,為了降低養豬成本和人力成本,並最大化豬場的經濟效益,此時淘汰的母豬為正常淘汰母豬。
二、非整體淘汰母豬1、屢配不孕母豬
有的母豬卵巢、子宮等生殖器官先天發育不良,有的母豬由於飼養管理不當等原因導致母豬的卵巢和輸卵管發育受阻,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的多是後備母豬,臨床表現為久不發情和屢配不孕,若連續三次配種都不能懷孕則需淘汰。
2、患有嚴重子宮內膜炎母豬
母豬的子宮內膜炎是出了名的難治疾病,發現及時處理得當也只能是子宮炎的治癒率在60%左右,若是急性子宮炎的治癒率更低。因此,患子宮炎的母豬應進入淘汰考察名單,若長時間不發情,或連續兩窩產仔數不高的母豬就需淘汰
3、患肢體病母豬
患有肢體病母豬肢體承重能力差,到了妊娠後期,很容易發生站立不穩或癱瘓,嚴重影響母豬的採食和照顧仔豬,所以此類母豬也需要及時淘汰。
4、豬瘟等疫苗免疫失敗兩次以上母豬
豬場應定期對母豬群進行抗體監測,發現抗體水平低下的母豬需要記錄,待再次普免或緊急免疫後續作為重點考察物件,若連續兩次免疫後無法產生有效抗體,說明該頭豬的免疫器官存在問題。這樣母豬不僅自己易患各種疾病,嚴重者還會往外散毒影響其它母豬的飼養管理。因此,發現連續兩次疫苗免疫效果都不好的母豬也需及時淘汰。
淘汰母豬是個技術活,淘汰好了有利於保證母豬群較高生產成績,盲目淘汰或捨不得淘汰都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豬場生產管理。
-
3 # 左邊彤
你好,我是規模化豬場的場長。在這裡給你幾條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第一:有傳染病尤其是繁殖障礙疾病的母豬一定要淘汰,不然後悔莫及;
第二:連續兩胎產子數低於5頭的母豬一定要淘汰,不然會增加成本;
第三:產子畸形的豬,首先確認是不是公豬的問題,如果不是,儘早將母豬淘汰;
第四:仔豬生長效能低的(排除疾病因素),要將母豬淘汰;
第五:經常性流產的母豬要儘早淘汰;
第六:太瘦或者過於肥胖的母豬淘汰;
第七:因患疾病且難以治癒的豬要淘汰;
第八:異常豬(比如僵豬或者王豬要淘汰)。
回覆列表
對生產效能差的母豬定期的淘汰,保持合適的胎齡結構是提高生產指標,節約生產管理成本的一個有效方法,而這離不開一個科學有效的母豬更新淘汰機制。其各產次母豬的比例要保持穩定,1-8產次母豬的理想比例應大約分別為17%、16%、15%、14%、13%、11%、10%和低於4%。如果有足夠的未配種小母豬,就要遵循幾項通用的原則,以決定斷奶時是否要淘汰某些母豬。
1.如何正確的淘汰母豬
那麼,什麼樣的母豬應該淘汰呢?
母豬淘汰涉及兩個方面,一種情況是母豬必須淘汰,不淘汰造成損失(淘汰標準參考下圖必淘清單)。
另外一種情況是母豬生產效能下降,本批次的配種母豬數量已足夠需求,淘汰生產效能差的母豬;如果本批次配種母豬數不夠,母豬的標準可以適當放寬。(淘汰標準參考下圖可淘清單)
2.合適的胎齡結構是怎樣的?
當母豬年老,效能低和死亡而被淘汰出群時,就必須引進後備母豬來補充,透過合理的胎齡結構以保證豬場基礎母豬群和生產目標的穩定。
補充後備母豬數量的計算方法;
年更新後備母豬頭數=基礎母豬頭數x母豬年更新率/後備母豬利用率。
母豬2-6胎繁殖效能較好,3-5胎繁殖效能最好,能發揮種豬群最佳繁殖優勢。母豬7胎以上繁殖效能開始下降,初產母豬和9胎以上母豬繁殖力顯著低於其他臺次,保持合理的胎齡結構才能夠保證豬場整體的生產水平。
種豬場正常年更新率45%。3胎後母豬6-8%死淘率,合適的胎齡結構如下圖,供大家參考:
不科學的胎次結構就是規模化豬場效益的潛在殺手!作為豬場的管理者,要清晰掌握豬群的結構情況,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加強管理與措施,對種豬群實施精細化管理,建構良好的母豬胎次結構,從而實現母豬高效利用,實現豬場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