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霖1997

    藝術上遇到瓶頸 也許你可以從技術上去突破

    多寫 多嚐嚐試新風格

    學會delete 把不好的東西都刪了

    看似是作曲的問題 也許是編曲的問題

    也許是混音的問題 也許是母帶的問題

    分析你的歌需要什麼

    多聽歌學習 別人的歌比你多什麼

    瓶頸這東西,箇中滋味,有多艱難只有創作者本人能體會,不好以言語道來。創作的阻礙因素錯綜複雜,他失敗會有n個理由,成功卻可以完全沒有理由。例如一些歌曲,寫出來可能都不用幾分鐘,卻能成為經典或是商業爆款。作為一個也經歷過五六次嚴重瓶頸最長一年多寫不出歌的創作人,對於瓶頸有過一些思考和經驗。

    對於創作和靈感這東西我一直傾向於是要老天賞的,努力費精力創作的很多作品都未必抵得上一個無意突發的靈感。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偏向來靈感很快寫出來的,這也能解釋很多人就火過那麼幾首歌,然後普遍幾十年都無法在創新高,即使他的專業也一直沒丟下。與能力無關,創作力枯竭是個很不可逆難題,我有思考過一個玄學的說法,就是每個人天生自帶的“靈力”是有限的,類似靈感值,用完了就沒有了。這個靈感值可以理解為一個靈力管,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容量都不同。大部分藝術大家一生的巔峰代表作品都是屈指可數的,這些作品就可以理解為是用了靈力的,能成為經典的作品絕非只靠努力促就。而且通常很多人生涯巔峰的作品就是在前期,然後沒有任何波動了,這就是自帶靈力容量侷限,已用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前期靈力用太多,過於依賴而沒有能力支撐,沒有合理運用好原本可以支撐更久的靈力。這種情況如果不斷提升後天的閱歷創作素材,專業技術,把一個作品的絕大部分靠能力搞定,就可以儘量節省的運用靈力。不然沒有你的努力支撐,只靠靈感完成大部分,作品缺乏厚重,並且靈力就容易過早虧空了。所以我的看法即使創作力(靈力)枯竭不可逆,透過自身的努力還是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和緩解,不至於到靈力沒了的時候徹底彈盡糧絕。

    盧廣仲早期的歌大多數隨意奔放,天馬行空,無論唱法、旋律、歌詞都很自由鬆散,這種創作沒有路數。優勢就是讓人感覺鮮明、新奇,有所謂的鬼才感。而劣勢就是創作過於沒有路數,容易自己都駕馭不了規律,當它突然跑掉了,你就抓不著了。這種就是類似比較依賴靈力的創作方式,盧廣仲也是半路出家搞音樂,出了車禍在醫院自己玩了幾年吉他,這類野路子上手創作都會容易過於依賴感覺,或是說只能依賴感覺,包括我自己也是。沒有比較紮實的專業積累作為基礎,一直懵懂的去依賴感覺去寫,藉著類似新手運氣的得心應手。然後當感覺突然沒有了,之前的創作又沒有能力去總結規律,相當於跟之前的創作狀態說拜拜,因為這其中你人為掌控的地方太少,主要在靠感覺碰,感覺沒了你就沒牌了。感覺就類似你牌中的賴子或財神,你以前十張有八張是賴子,現在賴子用完了你才發現你還沒學會打牌,也沒積累到打牌的經驗,這牌就不會打了。。。

    尤其對非專業出身基礎比較薄弱的人,這種打擊是比較致命的,因為要從頭學起並且沒有多少靈感可用,這個過程會根據不同人的情況有著不同的艱難。大部分的人創作很容易就止步於此,發現隨便寫不出來了,並且也沒那個心思或精力熬過這個階段。很多一些業餘愛好寫歌的都是一開使寫了那麼幾首,然後這輩子就只能提那麼幾首歌了哈哈哈。。。

    最終就是創作之路相當不易,靈力且用且珍惜,再好的天賦都要靠努力才能發揮。想搞出點明堂天賦努力毅力都缺一不可,還有思考閱歷等等等等。。。放眼望去芸芸眾生,成大師者寥寥無幾,這其中的差距條件是無法量化的。前幾天在知乎看到一句話,出自作家木心:“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每個人對自己選擇的道路都值得認真對待,做好應有的覺悟,困難是必經,真正的價值必然伴隨來之不易。從正式學習音樂開始到如今也有六年了,深刻體會到學好一個門專業遠比自己想象要艱難的多,無論是練好一門樂器還是創作,你的演奏你的作品想讓人驚訝讚歎,就要付出更加讓他們吃驚的努力。俗語云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可真不是誇張的說辭,只是相比較過去現在上臺更加隨意,對行業缺乏過去的那種敬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臺轎車,有什麼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