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知先生

    我想關於文中蓮花的品格小夥伴們都知道,不想囉嗦了。

    我覺得要理解一篇文章,對於寫作背景的認識很重要,我們就來說說《愛蓮說》背後的故事吧:

    愛蓮為線索;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但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愛蓮說》是一篇狀物抒情、寓哲理於暗喻之中的名文。

    作者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自況,婉曲地批評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歷久傳誦不衰。

    《愛蓮說》是中國古代散文之精品。

    全文116字,結構嚴謹,筆意超越,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其採用“借影”筆法,以蓮自喻,有著深邃的思想內容。

    值得知道的是,這篇選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頤於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贛州)道判署內寫作的。

    正如《愛蓮說》抒意,周敦頤雖身居官場,卻始終未曾放棄讀書治學,著書立說,教育青年提攜後進。宋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二程——程頤、程顥,便是他在贛州一手培養出來的弟子。

    他做官也和別人不同,“為政精密,務盡道理”,

    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餘)司理參軍(一種小官)時,為了一個法不當死的囚犯,和頂頭上司轉運使王逵據理力爭,並遞上辭呈,不願為官,終於使剛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認自己的錯誤,囚不得死。

    周敦頤在贛州為官多年,清廉勤勉。

    《愛蓮說》據傳系他一次遊覽于都羅漢巖之後所作。

    從《愛蓮說》一文來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蓮,花之君子者也。”

    以蓮喻道德高尚的人。

    且正是文如其人,周敦頤一生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黃庭堅稱讚他“人品甚高”,如“光風霽月”。後來,贛州人為紀念他,立了專祠,並在祠後建“濂溪書院”,書院內還鑿有“愛蓮池”。

    由於幾經兵燹,原來書院、祠和池均已無存。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縣)郡守,曾在廬山的濂溪書院中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頤的影象及一些文章於石壁。

    此時,周敦頤的曾孫周直卿來到九江,把他曾祖寫的《愛蓮說》墨本送贈,於是就在書院蓮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傳千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人嚴謹,法國人浪漫,這樣國家的印象是否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