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爺說車

    這是前幾個月的新聞,但似乎沒引起多少關注。事實上,作為購車人,我認為沒必要緊張,這種事兒離咱們還有點兒遠。

    最近幾年,有關混動車、電動車的訊息,頻頻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是排放管理。比如,在歐洲那邊,要求汽車廠家的新車平均排放水平,在2020年達到95克/千米(具體數字參考下圖,圖片來源於蓋世汽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汽車製造商的手段之一是降低車身重量、提高發動機效率,接著,便是增加混合動力,最後再推出一些電動車,能賣出多少姑且不論,起碼能把平均值壓下來,從而達標。

    關於沃爾沃在2020年停售燃油車的訊息,今年已經摺騰至少2次了。我記得上半年就出過一個新聞——沃爾沃負責人表示在“2020年後放棄柴油發動機”。下半年又說在2019年停止燃油車生產。對於這些訊息,我認為完全不值得關注。排放管理又不是針對沃爾沃一家,所有汽車廠家都得想辦法達標。沃爾沃如此高調宣佈,更像是為了促銷。

    據說,沃爾沃停止燃油車製造後,打算從2020年開始,主推混合動力,也就是說,沃爾沃車上的燃油機依舊存在,只是增加一個電機而已。不過,沃爾沃在混合動力領域,無疑是個遲到生,落後於數家大型汽車公司。它們的混動技術能達到什麼水平,我不知道,但我很懷疑。如果2020年必須買一輛混合動力車,我恐怕根本不會考慮沃爾沃的產品。

    在真正新能源車普及之前,會有一個漫長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裡,混動技術是最靠譜的解決方案。這種做法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比如,豐田的混合動力相對來說已經很成熟,但他們也只是宣佈在2050年才停售純燃油車(我記得前幾年豐田是這麼說的)。前些日子新聞裡熱炒歐洲少數幾個國家公佈停售燃油車時間表一事,事實上也僅僅是黨派之爭,好像不是正式的國家決策。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尚未公佈這方面的訊息。

    假設,中國把最終門檻定在2050年。距離現在還有33年。如果您今年25歲,得等到您58歲時,燃油車才會停用。許多人買車之後,短的用上六七年,長的用上10年,就可能轉手。如果您在2020年買了一輛純燃油車,用到2030年轉手,距離停用燃油車還有20年呢。

    所以,沒什麼可急得。

  • 2 # 洋楊大觀

    關於汽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爭論,大部分人都還停留在節能、環保、效能、續航里程的爭論上,在大觀君看來,這是極其可笑的。

    因為,汽車工業正在飛速進入“新時代”,而大部分人,還在用老觀念,來認識這一問題,所以,這才有這麼多似是而非的爭論。

    汽車業的未來是什麼?很少有人能夠說服別人。

    因為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站在未來看現在。

    但每個人眼中的未來,都不一樣。

    但大觀君認為,可以讓歷史告訴未來。

    準確地說,是用手機行業發展的歷史,來預見汽車業發展的未來。

    如今的汽車業,與當年的手機業何其相似?

    一大堆如雷貫耳的名字: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索尼、飛利浦、西門子、阿爾卡特……

    打出來的廣告語,也很耳熟:通話質量好,續航時間長、堅固耐用……

    稍微改幾個詞,用在汽車上也是合適的。

    只是,用今天的眼光看,這些還是賣點嗎? 如今賣得最火的手機,哪一個是把上述特徵作為主要賣點的?

    有人說,你錯了,手機是手機,汽車是汽車,兩回事好伐?

    等等,要真是兩回事,麻煩你告訴我,為什麼這麼有多造手機的,打破頭去造汽車?

    大觀君告訴你,手機和汽車,今後就是一回事。

    手機的發展,有一個基礎,就是通訊技術的發展。

    現在是4G,接下來,5G,6G時代很快到來。

    那麼,5G、6G時代的特徵是什麼?

    是VR(虛擬現實)、是感應、是人工智慧?

    問題來了,這些技術,在手機上能實現嗎?

    以手機的這個體量,恐怕有點懸。

    於是,很多人將眼光投到汽車身上,

    這不是大一號的智慧移動手機嗎?

    其實,把汽車比作大一號的手機,

    是委屈了汽車,

    它的真正定位,

    應該是大中型移動智慧化平臺。

    憑著比手機大上千倍的體量,

    智慧汽車可以發揮的空間,簡直是

    太、太、太大了。

    但是,有一點,

    你必須用造手機,而不是造汽車的思維

    來實現這一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駿560汽車音響能改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