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塘陽景

    異性戀的男女可以做到“只是朋友”嗎?沒有別的問題可以像這個問題一樣引出熱烈的討論了:像家宴一樣尷尬,像文學一樣動人,像電影一樣難忘。而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答。日常經驗表明,男女之間不帶浪漫色彩的純友誼關係不僅可能,而且十分普遍——男女可以一起生活、工作、並肩玩樂。  

    然而,這種柏拉圖式的共處可能只是表面現象。新的研究顯示,雖然這種可能性也許是有事實依據的: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有能力和異性“只做朋友”,然而“浪漫”的機會(或者說感覺到的機會)通常就藏在某個角落,等待一個最不湊巧的時刻迸發。  

    為了調查單純的柏拉圖式異性友誼的可行性,研究人員將88對異性大學生朋友帶入了一間實驗室。隱私是最重要的。比如說想象一下,假設兩個朋友發現其中一人(單方面)在兩人的關係中對另一個人有還沒說出口的浪漫感覺,那會很尷尬。  

    為了確保得到真實的反饋,研究人員不僅遵循匿名和保密的標準協議,而且要求每一對朋友都同意在對方面前不要討論這項研究,哪怕在他們結束試驗後也不行。之後這些朋友被分開,每一對朋友都分別被詢問一系列關於他/她對另一人的浪漫感覺(或者沒有感覺)的問題。  

    結果表明,男女對待異性友誼的感受存在巨大的性別差異。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被異性朋友所吸引,也更容易認為異性朋友被自己所吸引——這顯然是自我感覺良好。  

    事實上,男性對於自己對女性朋友的吸引程度的估計和這些女性的真實感受完全無關,幾乎都是這些男性自己的感覺——基本上來說,男性總是假設他們感受到的浪漫吸引是相互的,而對於他們的女性朋友對自己到底有多少浪漫的興趣視而不見。  

    而女性往往也不明白她們異性朋友的心態;因為一般來說女性不會被男性朋友所吸引,她們也假設男性朋友不會被自己所吸引。結果就是,男性始終高估了自己對女性朋友的吸引力,而女性又一直低估了自己對男性朋友的吸引力。  男性還更願意讓這種錯覺下的相互吸引繼續下去。不管對方是正在戀愛中還是單身,男女都會被這些異性朋友所吸引;不論他們的感情狀態如何,有吸引力的朋友就是有吸引力,沒有的就是沒有。然而,在何種程度上會把朋友視為潛在的浪漫物件,男女也存在差別。無論是對於已經有另一半的朋友還是單身的朋友,男性都同樣希望和她們有“浪漫的約會”,而女性對於她們男性朋友的感情狀態比較敏感,她們沒有興趣和那些已經有另一半的男性繼續下去。 

     這些結果說明,相比較女性而言,男性更難做到“只是朋友”。而這些結果是在特定的友誼中得出的,這讓調查結果更有意思。這不僅證實了大家對於充滿性渴望的男性和天真單純的女性的固有印象,還直接證明了同一段關係中的兩個人可以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在一段應該是柏拉圖式的異性友誼中,男性似乎看到了無數的浪漫可能,而女性的視角則完全不同——就是單純的柏拉圖式關係。  在局外人看來,很顯然,由於男女對於異性友誼中潛在浪漫的看法存在巨大差異,這會帶來極大的麻煩,有異性朋友的人們也同意這一點。在一項後續調查中,249個成年人(其中很多人已婚)被要求列出和某位異性交朋友的正面和負面因素。把“浪漫吸引” 列為負面因素的人是將其列為正面因素的5倍。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男女依然存在區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將浪漫吸引列為異性友誼的好處,而且這種差異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會擴大。在這項調查中年輕的男性將浪漫吸引列為異性友誼好處的傾向是女性的4倍,而在更年長的男性那裡,這個數字是10倍。  

    綜上所述,這些調查說明男女對於“只做朋友”的含義的理解大有不同——而這種差異可能導致麻煩。儘管女性似乎真的相信異性友誼可以是柏拉圖式的,男性似乎難以控制產生更多的慾望。不過男女基本都同意,單純朋友之間的吸引帶來的消極因素多於積極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持有這種觀點。  那麼,男女到底可不可能“只是朋友”呢?如果我們都像女性一樣考慮,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我們都像男性一樣思考,我們恐怕要面對嚴重的人口過剩危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對對方不滿意,直接說明好呢還是不顧不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