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花貓喵

    就我個人的觀點,覺得你這個想法不太對。我兒子馬上5歲了,我就在一直努力的培養他畫畫和看書的習慣。堅信這兩項習慣如果能夠堅持下去,至於以後能給他帶來什麼造化,那是後話,起碼就看書的習慣來說,早已證實一旦養成了必將終生受益。

    孩子的天性打小就表現出貪玩,極強的模仿。 所以為什麼一再強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責任是學校老師無法替代的。 現在學校的老師只授業,至於孩子習慣的培養還得靠父母,靠我們做榜樣,併合理的規劃孩子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習慣養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積累。父母不心軟的堅持督促是一個方面,可以給孩子報畫畫的補習班,風雨無阻按時送去補習,這隻能讓他在上課時間學會畫畫這個技巧,至於回家後是否還主動去畫,這要看氛圍,對,家庭氛圍。這就是我要說的重點,以身作則,而不是用父母的權威去命令孩子怎麼做。

    想孩子主動的畫畫或者看書,最有效最善意的舉動就是父母的改變---陪伴。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 父母回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追電視劇,各種噪音下,讓孩子又是作業,又是畫畫,又是看書的,試想下怎麼能靜心下來。

    養成習慣的前期孩子一樣很痛苦,一種新的習慣與現有的習慣發成衝突的時候,是一種思想和身體的雙重對抗,這個時候父母的陪伴和正確的引導,一段時間後,新的習慣一旦養成, 孩子自然也就不需要你再過多的陪伴到完全獨立好習慣。

    記住,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想孩子成什麼樣子,首先要試著改變自己。

  • 2 # 靜待書香花開

    做父母的,都希望對孩子盡心盡力,但常常是對孩子的事務插手太多,培養出從小到大都不能自主的孩子。

    孩子上學,幫著背書包、記作業;孩子寫作業,爸爸媽媽在一旁陪著、盯著;老師佈置了什麼任務,常常是孩子還沒搞清楚要做什麼,爸爸媽媽已經奮不顧身地撲上去,幫著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說盯著孩子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

    這樣被“照顧”著的孩子,生活中幾乎只剩下了上課、上興趣班這兩件事,既發展不出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發展不出自主生活的能力,爸爸媽媽就只好一直照顧著、伺候著、累著了。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自主,包括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爸爸媽媽才能做到真正的輕鬆。這樣不是為了偷懶,而是讓孩子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由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該怎樣處置內心的孤獨與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