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徽墨點點
-
2 # 白菜豆花
答案:前肢
小知識:冰島火山爆發的影響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白鰭豚是研究鯨類進化的珍貴“活化石”,它對仿生學、生理學、動物學和軍事科學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白暨豚屬鯨類淡水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中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
根據化石記載,白鰭豚於2500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長江。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古籍《爾雅》中,亦有對白鰭豚的描述,視之為江神。白鰭豚曾廣泛存在於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及鄱陽湖湖區,在長江中的分佈最遠至三峽地區葛洲壩上游35千米處,至上海附近的長江入海口都曾有發現。估計歷史上曾經有5000頭之多。但長期以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其種群數量不斷減少,分佈區域也在逐漸縮小。
白鰭豚(bái qí tún),在長江裡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物種。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鰭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鰭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
白鰭豚科學資料卡:
白鰭豚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面板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長江裡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物種。專家說,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鰭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鰭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
關於白鰭豚,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代就有記載。一部名為《爾雅》的古書,對白鰭豚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作了比較科學的描述。
到了清朝小說家蒲松齡的筆下,更把白鰭豚擬人化了。在其名著《聊齋志異》中,有一則動人的故事《白秋練》。描寫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白秋練,與一個名叫慕生的小夥子相愛,結為伴侶。而洞庭龍君卻要納白秋練為妃,逼白母交出秋練,白母不從,受龍君懲罰,結果現了原形--原是白鰭豚的化身。 人們稱白鰭豚為“長江神女”、“水中大熊貓”、“活化石”。它全身灰白,體態健美,呈流線型。眼睛很小,嘴似長劍,背鰭為三角形,尾鰭又大又扁。圓圓的鼻孔長在頭頂,形若海豚。在水中,白鰭豚來去倏忽,翩若驚鴻,可望而不可即。它的後腿已退化消失,僅留下後肢骨骼的痕跡,前肢演化成鰭肢,像魚類的胸鰭。它遊動時和魚類一樣,靠的也是尾鰭。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白鰭豚屬於魚類。其實,它是獸不是魚。它體溫恆定,用肺呼吸,體內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樣發達的大腦。科學家告訴我們,鯨類的祖先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原始哺乳動物,後來由於受冰川的襲擊,它們不得不遷入水中避難。經過漫長的生物進化歷程,演化成完全適應水中生活的特殊類群。
白鰭豚6歲左右性成熟,母豚一般2年一次懷胎,孕期約10個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帶遊,有時倚在母豚的鰭翅上戲水,有時鑽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潑有趣。成年白鰭豚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長可達2.5米以上,重達170公斤左右;雄性長達2.2米以上,重達125公斤左右。白鰭豚喜群居,通常兩三頭以上一起出沒,幼豚遊在中間,大而壯的豚在前後左右相伴,如同長輩呵護著子女,一家幾口和諧相處,盡享天倫之樂。
由於白鰭豚世世代代生活在渾濁的江水裡,視覺器官退化。不過,它在大江裡卻非常靈活。因為它有一套得天獨厚的聲納系統。它的前額呈球狀隆起,像聚焦的透鏡,是聲納發射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就是靠聲波回彈來識別目標和捕食獵物的。白鰭豚的面板構造也很特殊,皮是雙層結構,上有許多管狀海綿物質,遊動時互相滑動,能減少水的磨擦力。當它快速衝馳時,連全速推進的魚雷也相形見絀。
科學家說,白鰭豚的價值不僅在於觀賞,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學、生物學、考古學、軍事學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在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中,大熊貓、白鰭豚分別被視為陸上和水生保護動物的“旗艦種”。且白鰭豚更為珍貴。 這是我的知識,鰭是前肢退化的;有什麼觀點在評論告訴我,保護生命就是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