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網
-
2 # 深測淺評
奶粉掛壁是因為質量問題?看看專家怎麼說很多寶媽在給寶寶沖泡奶粉的時候,都會經歷奶粉掛壁的現象。寶媽們有時會擔心,奶粉掛壁是不是有質量問題?會不會對寶寶的消化產生影響?甚至還有寶媽聽說,奶粉掛壁才是好奶粉。那麼,奶粉掛壁到底是怎麼回事?總結起來,奶粉的溶解度,跟下面這幾個原因有關:1、蛋白質蛋白質大部分不溶於水,或溶解度比較小,只是和水形成乳濁液(膠體),分佈於水中。如果蛋白質變性,則奶粉的溶解度會下降。奶粉原料中的蛋白質在高溫噴霧乾燥的製造過程中,會發生蛋白質變性;或者在奶粉沖泡的過程中,如果水溫過高,也會導致蛋白質變性。變性的蛋白顆粒,會在奶瓶壁上沉積,形成不易溶解的表象。2、脂肪奶粉中的脂肪也不易溶於水,脂肪越多也不易溶解。沖泡奶粉時,水溫如果過低,會導致脂肪析出,附著於奶瓶壁上。脂肪含量越高,析出的可能就會越多。3、脂溶性維生素奶粉中新增的維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脂溶性維生素含量如果比較高,也會影響奶粉的溶解度。4、奶粉顆粒大小奶粉的顆粒越大,越容易溶解。一般而言,溼法工藝生產的奶粉顆粒會比干法工藝生產的更大一些,奶粉會顯得膨鬆一些。幹法工藝因為要保證熱敏性的營養物質能夠更加均勻地混合,會把顆粒做得更小,但這樣一來奶粉遇水後會更容易粘連結團。5、澱粉和蔗糖澱粉和蔗糖易吸溼,溶解度也會差,大家會發現一些德國的奶粉中會新增澱粉,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熱量,產生抗餓感,但這種奶粉的溶解性會差一些,有時會在奶瓶壁上形成澱粉結晶。6、沖泡方式如前所述,沖泡時的水溫會影響奶粉的掛壁程度。另外就是沖泡時的搖晃方式不對,也會導致泡多,溶解不充分。奶粉的溶解度高低,掛壁多寡,不能等同於產品的品質高低,而只是感官指標。跟奶粉的安全性,也沒有關係。
-
3 # 英國康多蜜兒
奶粉為何會掛壁?
01含有難溶於水的營養成分
嬰幼兒配方奶粉主要成分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都難溶於水,在奶粉完全溶解冷卻時,會有部分脂肪營養物質析出並附著在奶瓶壁上,產生“掛壁”現象。
沖泡奶粉時,在奶瓶底部的不溶解的沉澱物是不溶解物質不是其他雜質,不會對寶寶產生任何健康與安全的危險因素。
02水溫及攪拌方式影響
沖泡奶粉的水溫過高、過低或過度沸騰,以及攪拌方式不當,都會引起奶粉溶解不充分,造成奶瓶壁上有沉積物。
03奶粉分子顆粒大小的影響
顆粒大的奶粉,遇水後溶解速度很快,溶解性較好。而不同批次生產的奶粉多少都會存在顆粒大小和膨鬆度上的區別,從而影響溶解速度,這並不屬於奶粉的質量問題。
04添加了含量較高的活性物質
嬰幼兒奶粉生產過程中,都會在原料乳或乳粉中混入符合嬰幼兒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礦物質等。
而乳清蛋白、磷酸鈣等物質不溶或難溶於水,易附在奶瓶壁或瓶底,導致瓶壁瓶底有白點,是屬於正常現象。這些物質在攝入後會溶於胃酸,在小腸中被寶寶吸收利用,所以爸爸媽媽們不用擔心。
05沒有新增化學助溶物質
在一些進口奶粉及有機奶粉品牌中,沒有新增任何化學助溶劑,所以相對會比較難以溶解,但是更加安全健康。
06奶瓶的材質及清潔程度
奶瓶材質、其生產工藝的不同使其內壁的光滑程度不同。以及奶粉衝調前奶瓶內壁的清潔程度,都會影響奶液在奶瓶內壁的附著能力,造成掛壁。
如何減少奶粉掛壁?01保證奶瓶和奶嘴清潔
衝調奶粉前將奶瓶奶嘴洗淨,在沸水中煮5分鐘消毒。
02用適宜的水溫衝調奶粉
實驗室資料顯示奶粉在40℃左右的水中溶解性最好。當然,不同配方奶粉所新增的活性成分有區別,最好按照包裝上所示的衝調溫度進行衝調。例如康多蜜兒的最佳衝調水溫就為45℃。
03採取正確的衝調方法
先加水再加奶粉,一平勺奶粉兌30ml水。衝調時不要大力搖晃奶瓶,可放在兩手之間來回搓動,或用小勺子攪拌輔助溶解。
04儲存條件
奶粉需保存於常溫(25℃左右)、陰涼、乾燥、避光處,千萬不要放在冰箱中,否則奶粉容易受潮導致結塊。
奶粉開封后,儲存時間也會變短,一般只有四周左右。若開封一個月還未吃完,最好就不要給寶寶吃了哦。
奶瓶內壁有少量小白點,周邊較多,顆粒細小;杯壁有少量小白點和絮片都是在正常範圍內,若衝調時有較多大塊奶塊附著的情況,用以上方式仍無改善就需謹慎對待了。
-
4 # 寶寶評測
經常有寶媽認為,奶粉不容易溶解、掛壁,是奶粉的質量有問題。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奶粉的溶解度,跟什麼有關呢?
溶解度跟什麼有關?總結起來,奶粉的溶解度,跟下面這幾個原因有關:
1、蛋白質。
蛋白質大部分不溶於水,或溶解度比較小,只是和水形成乳濁液(膠體),分佈於水中。如果蛋白質變性,則奶粉的溶解度會下降。
奶粉原料中的蛋白質在高溫噴霧乾燥的製造過程中,會發生蛋白質變性;或者在奶粉沖泡的過程中,如果水溫過高,也會導致蛋白質變性。
變性的蛋白顆粒,會在奶瓶壁上沉積,形成不易溶解的表象。
2、脂肪。
奶粉中的脂肪也不易溶於水,脂肪越多也不易溶解。沖泡奶粉時,水溫如果過低,會導致脂肪析出,附著於奶瓶壁上。脂肪含量越高,析出的可能就會越多。
3、脂溶性維生素。
奶粉中新增的維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脂溶性維生素含量如果比較高,也會影響奶粉的溶解度。
4、奶粉顆粒大小。
奶粉的顆粒越大,越容易溶解。一般而言,溼法工藝生產的奶粉顆粒會比干法工藝生產的更大一些,奶粉會顯得膨鬆一些。
幹法工藝因為要保證熱敏性的營養物質能夠更加均勻地混合,會把顆粒做得更小,但這樣一來奶粉遇水後會更容易粘連結團。
5、澱粉和蔗糖。
澱粉和蔗糖易吸溼,溶解度也會差,大家會發現一些德國的奶粉中會新增澱粉,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熱量,產生抗餓感,但這種奶粉的溶解性會差一些,有時會在奶瓶壁上形成澱粉結晶。
還有一些水解奶粉,如果加的蔗糖比較多,溶解性也會差一些。
6、沖泡方式。
如前所述,沖泡時的水溫會影響奶粉的掛壁程度。另外就是沖泡時的搖晃方式不對,也會導致泡多,溶解不充分。
綜合以上,嚴格來說,奶粉的溶解度高低,掛壁多寡,不能等同於產品的品質高低,而只是感官指標。跟奶粉的安全性,也沒有關係。
奶粉中加了化學助溶劑?還有的說法認為,不掛壁的奶粉是因為加了助溶劑。這也是不靠譜的。
一般所說的助溶劑,是指難溶性物質與加入的第三種物質,在溶劑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間的絡合物、締合物或複鹽等,主要作用是增加某種難溶性的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
在製藥和化妝品工業中,經常會用到助溶劑,比如苯甲酸鈉,水楊酸鈉,對氨基苯甲酸等;另一類是醯胺類化合物,如:尿素,菸醯胺、乙醯胺等。
但是注意,這些化學助溶劑都不會使用到奶粉中!
使用到奶粉中,算得上助溶劑的,就是麥芽糊精。但注意,麥芽糊精不是化學助溶劑。
一般在針對乳糖不耐受寶寶的無乳糖配方奶粉中,麥芽糊精的新增量會比較多,不過主要作用是為了提供能量,而不是助溶。
-
5 # 牛奶小糖豆
正常吧,我家寶寶也是喝奶粉的,德愛白金奶粉,有時候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我讓朋友幫忙國外買的,還是在國內像是國際媽咪這樣的母嬰APP上買現貨
當然了,開始說不擔心那是假的,但是寶寶喝著也確實沒有什麼問題,後來各種諮詢以及查資料等,也就能多瞭解一些
回覆列表
在給寶寶衝奶粉的時候,很多媽媽經常發現奶瓶壁上會有奶粉小顆粒。這是奶粉溶解的不徹底,還是質量問題,會不會影響寶寶消化呢?
奶粉掛壁很常見
其實奶粉奶粉掛壁是常見的現象,即奶粉衝調之後,奶瓶上會有一層粉質的小顆粒。有時候寶寶喝完奶粉,還會發現奶瓶壁和瓶底會滯留一些透明的奶粉顆粒,這說明奶粉裡面的成分沒有完全溶解於水。
1.有難容的蛋白質和脂肪
為了確保寶寶的能量需求,奶粉中都會新增蛋白質和脂肪。和其他元素相比,這兩種成分不那麼溶解於水。奶液屬於懸混液,所以出現掛壁現象也很正常。
2.奶粉中添加了活性物質
有些配方奶粉中添加了酪蛋白、α-乳清蛋白、乳鐵蛋白等活性物質,為了確保其營養顯現只能使用幹法混合到奶粉中。因為這種原因導致的掛壁現象,也屬於正常現象。
3.衝調水溫不對
估計不少媽媽發現,衝調奶粉的水溫不對也會出現奶粉溶解慢的問題。高溫衝調會導致奶粉蛋白變性沉澱,使脂肪析出,吸附其他顆粒結團掛壁。雖說奶粉有親水性,但水溫太低也會導致溶解度下降,出現掛壁難溶的情況。
在奶粉溶解這個問題上,並不能用是否掛壁來判斷奶粉質量問題。相反,那些溶解效果好的奶粉,也可能是因為配方中添加了助溶物質。雖然不會掛壁難溶,但並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如何減少奶粉掛壁現象
雖然說奶粉掛壁並不代表奶粉問題,但那麼多營養留在奶瓶內,還是很可惜的。想要減少衝奶時的掛壁問題,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衝調方法。
1.適宜的水溫
水溫對奶粉溶解的效果非常重要,大多數奶粉衝調的水溫在40℃,但也有極少奶粉會因為配方問題,有特別的要求。但只要根據奶粉衝調說明除錯水溫,溶解性差的問題可以大大減少。
2.衝調步驟要正確
正確的衝調方法應該是,先往奶瓶中加入40℃的水,然後按照比例放入奶粉。搖晃溶解的時候動作不要劇烈,更不能不分方向地亂甩。這樣不但不利於溶解,還會產生大量泡沫導致寶寶脹氣。
3.搖晃到充分溶解
雖然大多數奶粉落入水中都會溶解,但想要溶解均勻也沒那麼容易。倒入奶粉後擰緊,按照同一個方向輕輕搖晃,直到奶粉全部溶解。
4.水和奶粉比例正確
衝調的時候,水和奶粉的比例要嚴格按照衝調說明進行。奶粉過多不但會難以溶解,還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消化。
5.儲存方法正確
如果奶粉儲存方法不當,很容易出現受潮結塊的現象,自然溶解起來也困難重重。建議媽媽們開罐的時候,檢查奶粉的粉質是否正常。其次,開罐之後要在1個月內食用完畢,並且要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不能放在冰箱中儲存。
其實,奶粉的生產工藝、沖泡手法和新增元素等原因,出現的掛壁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奶粉掛壁現象特別嚴重,甚至有大顆沒有溶解的奶塊,就要考慮是否是奶粉的質量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