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赤子之心朝夕奔夢

    不一定是真的,大概是後人猜的吧!加蓋了璽印召長子扶蘇速回咸陽主持喪事的詔書遲遲沒有發出,這在大秦帝國命懸一線的關鍵時刻是不可能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 

    兩篇傳記的記載都是詔書寫好但未授使者,秦始皇病故。只是在《秦始皇本紀》記載中,詔書已加蓋了皇帝符璽。在秦始皇沒有病故之前趙高不敢對秦始皇的詔書有意扣留,也不能有意扣留。“不敢”是因為秦始皇萬一病好了呢?或者病輕了呢?秦始皇過問起這件事,趙高負得了這個責任嗎?“不能”是因為李斯是丞相,丞相的權力極大,李斯如果沒有和趙高聯手,趙高怎麼敢抗旨呢?據此後人這般猜測,也不是不無可能。

    同時,歷史也是說不清的,寫歷史的人是聽見別人怎麼說的就怎麼寫了,後人怎麼說就是什麼樣子拉!據悉是秦朝人民看胡亥造孽,所以同情被殺害的扶蘇,而且扶蘇死因成迷,所以人民才流傳這樣的說法,後來給項羽,劉邦,起義需要,起到正義的作用,更加宣傳,被人相信!

  • 2 # 我不是韓琛

    長點腦子的人想想肯定不靠譜。李斯何等樣人,趙高一個閹人,做這樣的事不可想象。

    碰巧讓司馬遷都知道了。

  • 3 # 靘史宴

    趙高、李斯篡改的是遺詔,不是遺照。

    為了一己之私慾,趙高、李斯成為了大秦帝國短命的締造者,他們倆人置秦始皇臨終遺詔不顧,狼狽為奸,合力篡改遺詔,立一個庸碌無能的紈絝子弟胡亥為大秦的二世皇帝,胡亥能夠成功登上帝位,李斯功不可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沒有李斯的鼎力相助,胡亥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李斯本以為立一個庸碌的胡亥,他就可以大權獨攬,成為大秦帝國的擎天柱,像周公一樣流芳百世了,可是他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因為他太高估了自己,而又大大的低估了趙高,低估了趙高的陰狠狡詐和狼子野心,使得他既沒有成為大秦的擎天一柱,又無力扭轉乾坤,只能坐觀大秦帝國一步步的滑向覆滅的深淵,最終自己也成為了大秦的陪葬者。

  • 4 # zxc121212

    秦始皇遺詔

    網路配圖

    從歷代的事例來看,所謂遺詔問題,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本無遺詔,後來出現的所謂遺詔,是由處理臨終事宜的人,根據自己的意願製作出來的。據我們現在所知,明代的遺詔多是如此。二,本有遺詔,遺詔的內容也符合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於是遺詔被宣揚,被執行。漢武帝死前託付幼子與霍光等人的事情,應當屬於這一類。三,本有遺詔,但是,其內容不合於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於是遺詔被銷燬隱瞞,再偽造出一個新的來。那麼,始皇帝的遺詔問題,究竟應當屬哪一類呢?我們不妨根據上述三種情況來作一個判斷。

    與,參與。喪,喪禮。會,會合。扶蘇是長子,他參與喪事就是主持喪葬儀式。秦始皇死在鉅鹿郡沙丘,遺體將運回咸陽,扶蘇在上郡,所以召回他到咸陽,與靈柩會合,為父親送終。

    這句意向性的證言究竟是誰留下的,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了。不過,始皇帝賜書扶蘇的重大政治意義,當事人之一的趙高曾經作過一個比較明確的解釋,這個解釋見於《史記·李斯列傳》,文中敘述趙高扣留了始皇帝的遺詔以後,直接來見胡亥說:“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

    秦始皇遺詔

    網路配圖

    這句話說:“皇上過世,沒有詔書封賜諸位王子,只有一封書信單獨賜予長子扶蘇,長子扶蘇到了咸陽以後,當即立為皇帝,而公子您則連尺寸的封土都沒有,如此一來您怎麼辦?”趙高所說的“賜長子書”就是被銷燬的遺詔,內容儘管不清,扶蘇將由此即位成為皇帝的事情卻是明白無誤的。

    歷史上是這麼說秦始皇遺照被篡改的事情的: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釋出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

    在得到扶蘇自殺的確切訊息後,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陽。為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敢捷徑回咸陽,而是擺出繼續出巡的架勢,繞道回咸陽。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魚裝在車上,迷惑大家。

    到了咸陽後,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趙高手中。趙高陰謀得逞以後,開始對身邊的人下毒手。他佈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陰謀後,就上書告發趙高。秦二世胡亥不僅偏袒趙高,並且將李斯治罪,最後將李斯腰斬於咸陽。趙高升任丞相,由於他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秦朝有史官,留有著作《秦紀》,司馬遷應該是根據這部史書寫的秦朝的事情,而且秦朝那麼多官員,必定有人著書立說,其中的資訊能夠作為旁證。

    不過,這些書後人看不到了,司馬遷透過他們的記述,自己重新編寫,後人便可以根據《史記》來了解秦朝的狀況。其實,篡改秦始皇遺照這件事一定也會有秘密的記載的,而秦朝的秘密檔案到漢朝則不再是秘密,於是司馬遷可以光明正大的記述了,後人因此便可以知道秦始皇遺詔是被篡改的。

    秦始皇遺詔

    網路配圖

    遺詔是皇帝死後才公佈的,秦始皇自己生前沒有相關的詔書,所以遺詔本身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而趙高和李斯合謀,之後又殺死李斯,起草偽詔的李斯就是這件陰謀的參與者,他的遺言結合其他旁證史料,就確實了偽詔的事實。

    關於秦始皇的遺詔有很多說法,但是大多數人認為遺囑被篡改。因為秦始皇一生精明,不可能將皇位傳給胡亥。但這僅僅是猜測,過去的事情很難在解釋清楚。

  • 5 # 小怪軟體管家

    秦始皇的遺詔是被趙高篡改了嗎?根據史書的記載,確實是這樣的!

    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涉及到了秦始皇的兒子扶蘇和胡亥的太子之爭!扶蘇是秦國國內大臣乃至天下人中意的皇位接班人,為人溫和有禮,而且也有能力,秦始皇也一直在鍛鍊他,但卻正是因為他的性格溫和,與秦始皇的強勢不符,所以秦始皇便派他去修築長城了!

    秦始皇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去巡遊天下,看看國家的各個地方,同時也是為了將權威進一步的擴大!在最後一次巡遊的過程當中,秦始皇突然病發嚴重,在臨終之際,他將遺詔託付給了趙高,令公子扶蘇回國繼承皇位。但是因為公子扶蘇一直不太喜歡趙高,而且趙高與秦國大將蒙恬有生死矛盾,而蒙恬是扶蘇的擁戴者,所以趙高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聯合當時秦國的丞相李斯一起修改了遺詔,讓年小的胡亥繼位!

    不僅如此,為了以絕後患,秦始皇死之後秘不發喪,偷偷返回咸陽,而且還偽造聖旨,讓扶蘇自殺了!自此之後,秦國的大權就全部落到了趙高的手裡,指鹿為馬的故事便是這樣來的!

  • 6 # 穿越再現彼岸

    歷史典籍中記載的歷史未必是可靠的,諸如《史記》、《資治通鑑》等,作者在寫作的時候難免摻雜個人的認知觀點、對不同歷史原材料的篩選、認同,可能司馬遷面對很多不同的歷史原材料,他選擇了認為可信的一種,並以自己的觀點記錄下每一段歷史。在這裡並不是否定《史記》的真偽,而是以科學的態度從新認識一些古代典籍的記載。

    2009年,北京大學在海外收購了一批西漢時期的“竹簡”,並將之收藏起來。北京大學收藏的竹簡中有一篇《趙正書》,嬴政是嬴姓趙氏,趙正是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的名字。《趙正書》的記載有些顛覆《史記》中有關趙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的記載。(《趙正書》竹簡開頭部分圖)

    《趙正書》如何記載秦始皇傳位?

    我們通常知道秦始皇病重,秦二世胡亥、李斯、趙高等人發動了“沙丘之變”,趙高等人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把原來傳位給長子扶蘇的詔書,改成傳位給胡亥。主要記載在《史記.李斯列傳》、《史記.蒙恬列傳》、《史記.秦始皇本紀》等文中。

    《趙正書》記載的卻出入很大,當時立胡亥是經過秦始皇和大臣商議的,推薦胡亥即位的是丞相李斯和御史馮去疾等人,沒有記載趙高參與。《趙正書》記載如下幾條:

    一、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天下,還至柏人(地方名)而病,病篤,喟然流涕長太息,謂左右曰:“天命不可變歟?

    二、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復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後不勝大臣之紛爭,爭侵主。吾聞之:牛馬鬥,而蚊虻死其下;大臣爭,齊民苦。哀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

    三、趙正(秦始皇名字)流涕而謂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第一條記載,秦始皇病重的地方是稱作“柏人”的地方,而《史記》則記載的是沙丘宮,不過這個可以理解,秦始皇病在“柏人”,直接到沙丘宮調養,這兩個地方離得不遠。(紅色所指地點是秦始皇病重地,去世地方是沙丘宮(藍色箭頭所指),相隔不遠)

    第二條記載,秦始皇病重的厲害,於是召見了丞相李斯。秦始皇最擔心自己死後兒子們為帝位相爭,而大臣們也都各自擁立秦始皇不同的兒子,這樣可能導致天下黎民百姓受苦。

    第三條記載,秦始皇提議討論立那個兒子為繼任者,在這裡絲毫沒有提到長子扶蘇的名字,也就是說秦始皇根本就沒有考慮立扶蘇為皇帝。丞相李斯和御史馮去疾進諫認為,秦始皇的行宮距離咸陽非常遠,如果召見群臣商議裡後繼者的話,恐怕大臣們會和皇子們提前謀劃,導致朝政混亂,於是提議跟隨在秦始皇身邊的胡亥繼承帝位。秦始皇也同意了。(趙高塑像)

    《趙正傳》記載秦始皇傳位胡亥是同李斯、馮去疾等人商討過的,裡面沒有趙高的名字,秦始皇也不讓趙高參與,最終秦始皇同意了立胡亥為繼任皇帝。而根據《史記》的記載,趙高、李斯、胡亥篡改了秦始皇傳位給扶蘇的遺詔,兩者的結論是截然相反。

    對長子扶蘇和蒙恬的處理結果的記載《史記》和《趙正書》也是同樣,《趙正書》中記載:

    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

    胡亥即位後,接著就殺了扶蘇和蒙恬,大赦天下,並任命趙高為“郎中令”,是秦朝時期的九卿之一,負責宮廷的侍衛,保護皇帝的安全。(扶蘇和蒙恬動漫形象)

    為何不立扶蘇?《趙正書》可以相信嗎?

    秦朝時期,儒家對政治的影響力還沒有那麼大,至於儒家立長不立幼,以及嫡系子孫這樣的概念對秦始皇的影響微乎其微。兩漢時期,儒家思想影響政治、社會的各個層面,有很多人按照這套思路來考量秦朝的立儲問題,那就有點異想天開了。

    扶蘇的母親是楚國的公主,扶蘇已經有了明顯的政治站隊,因此很多大臣都不願意讓扶蘇上位,秦始皇對內部的政治鬥爭是非常熟悉。同時扶蘇的政治理念和秦始皇不同,他也不可能讓扶蘇即位,不然不會將扶蘇安排到北方蒙恬的軍隊中監軍。這樣做主要是讓扶蘇遠離朝堂內部鬥爭,同時又可以保護自己的兒子。

    《趙正書》的出現是一個孤立的文獻,沒有其他史料做佐證,況且這一西漢初年的竹簡的作者不可考證,是否帶有政治色彩也無法確認,因此這一史料能否推翻《史記》的記載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只是一個參考文獻!

    2013年,在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有《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2017年正式釋出解讀),也即是秦二世即位時的詔書了,在竹簡中胡亥即位詔書中說:

    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遺詔。

    詔書中說秦二世是奉秦始皇遺詔登上帝位的!(秦始皇劇照)

    竊以為,司馬遷編寫《史記》秦始皇傳位這件事的時候,面臨了很多不同的記載,作為史官司馬遷只能選擇其中一種他認為可信,也讓眾多人相信的史料來寫秦始皇傳位一事,其他不同記載的史料被拋棄了。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孔子身上,孔子編纂《詩經》時面對的是3000-4000首各國的詩歌,他只能刪減為300首左右編寫成《詩經》,以作為流傳。

    《史記》記載中,趙高威逼李斯等人篡改了傳位詔書,這樣的劇情讓很多人接受。至於趙高是否篡改秦始皇的傳位詔書,只能猜測,已經不可能重現當時的歷史真實情況。

    假如時間穿越可以實現,好事者可以穿越到秦朝看看真實的歷史了。

  • 7 # 西門不帶刀

    少校個人認為:秦始皇的遺詔肯定沒有被篡改:皇位就是傳給胡亥的。但是趙高李斯和胡亥肯定也矯詔了,矯詔的內容就是:讓公子扶蘇自殺。(全文較長,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從《史記》上看,似乎就是趙高李斯胡亥三人篡改了遺詔,將本應該傳位給扶蘇的皇位,改成了傳給胡亥,並讓扶蘇自殺。

    司馬遷本人是一個治學非常嚴謹的人,他為了真實記載歷史,甚至不惜得罪漢武帝,而受宮刑(閹割),所以他肯定不會編造歷史和篡改歷史。

    胡亥把大秦弄亡了,殺扶蘇也是事實,蒙恬也是被胡亥矯詔賜死的,於是二世矯詔登基似乎也就成了事實。

    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胡亥真的是矯詔登基的話,那歷史上的漏洞就太多了。

    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

    1.公元前209年7月,陳涉吳廣開始造反了。打出的口號是:“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是怎麼知道遺詔是立扶蘇為帝的事的?

    胡亥是在公元前210年9月份繼位,

    第2年,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便開始造反了。

    並打出了是自己公子扶蘇部下的旗號

    史記陳涉世家: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陳涉(陳勝)只是一個偏遠農村的普通農民,他怎麼會知道如此機密的皇宮秘事呢?

    這有兩種可能:

    第一:遺詔傳位公子扶蘇,這種說法是廣為流傳的。

    第二:遺詔傳位扶蘇,這種說法是陳勝自己杜撰的出來的。

    我們先假設第一種情況:這種說法是流傳出來的。

    那問題來了,疑問一:

    秦二世登基剛滿10個月,他矯詔登基,這種說法已經在天下人盡皆知了,連陳勝這種偏遠地區農村的農民都知道了。是誰將事實真相流傳出來的?

    根據《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當時參與矯詔的人只有趙高,李斯和胡亥這三個人。我們用排除法,

    首先:我們將胡亥排除掉。

    其次:我們將趙高排除。(因為按史記中的說法,趙高是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他挑起了秦二世篡位的心,並威逼利誘李斯來一起做這個事。所以趙高不可能對任何人講這個事情)。

    最後:排除了上面兩人,剩下只有一個李斯。

    但又出了一個新的問題,疑問二:

    假如是李斯流傳出來的話,等到流傳的結果天下皆知的時候(包括陳勝這個偏遠山區農民都知道的時候),我們有理由相信趙高和胡亥肯定也知道這個事。

    而以趙高和胡亥的性格,像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旦有流傳出去的苗頭,他們一定會早早的把李斯家所有人殺光,以求杜絕訊息流傳和死無對證。

    可事實的真相是:

    陳勝是公元前209年7月份開始造反(那個時候已經流傳出了二世矯詔登基的說法)

    李斯是一年後,公元前208年7月被殺的(這其間他的長子李由還在三川郡抵抗過陳勝的叛軍)。

    說到這兒,我們基本上可以把李斯的嫌疑給排除了。

    最有可能洩露矯詔秘密的三個重要人物,秦二世胡亥和李斯都被排除了。

    那就只剩下一個事實:即陳勝所說的遺詔傳位給公子扶蘇,是他自己杜撰的,為給造反找一個由頭!

    2.我們既然排除了李斯和趙高矯詔篡位的可能,那是不是就是說秦始皇遺詔就是讓胡亥登基?

    從史記李斯列傳裡,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給扶蘇的信內容是這樣的:“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這句話的意思說:讓扶蘇把軍權交給蒙恬,讓扶蘇自己到咸陽來參加秦始皇的葬禮。沒有明確說讓扶蘇來做太子,或者說死後登基這樣的話。

    那個時候秦始皇的身體已經油盡燈枯了,如果他說他真的想傳位給扶蘇,他怎麼可能在如此緊急的事情上說法含糊呢?

    那會不會是因為秦始皇已經快死了,沒有時間來寫清楚讓扶蘇登基這樣的話呢?

    但《史記》裡有這樣的話: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就是說,秦始皇已經說完了他想說的話,信也都已經封裝好了,只是沒有交給送信的人,然後秦始皇死了),

    看來並不是說秦始皇沒有時間將帝位傳給扶蘇這樣的話寫在信上,而是他根本沒有這麼做!

    於是事實的真相漸漸浮現在我們面前:始皇帝嬴政也確實把皇位傳給了胡亥了。秦二世胡亥,李斯,趙高的確是矯詔了,但矯詔的內容是賜死長公子扶蘇以及帶兵大將蒙恬。

  • 8 # 歷史有點料

    關於趙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遺照一事,本人認為:應該不是真的

    既然準備當皇帝了,該做的事情又很多,有必要讓畫師篡改遺照嗎?再說就算把秦始皇的遺照改了,又對胡亥當皇帝有幫助嗎?

    所以說,如果趙高李斯的麻袋沒病的話,要費心思篡改的是遺詔才對,怎麼把心思放在秦始皇的遺照上呢。

    至於篡改遺詔一事,本人認為不過是史家之言或後人設計的情節罷了。畢竟胡亥的能夠成功上位因素還不少呢。

    第一,秦始皇是喜歡胡亥的。

    秦始皇的兒子好幾個,如果不是喜歡胡亥,為什麼非得帶胡亥出遊?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始皇帝帶胡亥出遊有沒有可能是想讓其長長見識,是不是也有可能是為了觀察小兒子的各方面能力?如果兩者都能成立,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潛移默化地認為,始皇帝的潛意識裡已經有了立胡亥為繼承人的想法呢?只不過沒有正式表明罷了。

    第二,扶蘇沒有想象中的厲害。

    胡亥若想上位,必須要幹掉他的兄長扶蘇。傳說中的扶蘇是優雅仁義的人,就如同某一部瑪麗蘇電視劇裡的善良又帥氣的男主角。但現實中,我個人認為公子扶蘇應該是個愣頭青,而且還太幼稚了。扶蘇一來不理解父皇的心思,二來不理解始皇帝的政治策略,所以才會在朝中質疑反對始皇帝的政策。始皇帝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短時間內肯定不會把扶蘇這樣幼稚的兒子作為接班人。所以才會派他跟著蒙恬去鎮守邊關,想讓他見識一下社會的殘酷。只可惜,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這對父子之間的相互不理解。

    第三,胡亥肯定不是傻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胡亥支援是一個逗逼中二的青年,可本人認為不是。胡亥能在那麼多兄弟中入始皇帝法眼,說明這小子很會來事,在秦始皇這樣的大政治家面前會來事,可不是討個巧賣個萌就行的。比如哪天始皇帝說出一個關於治國的問題時,你不能像電視裡的小鮮肉一樣,只會一個表情地耍酷,你必須得頭頭是道地陳述自己對治國的一些看法,並且精準到貼近始皇帝的想法。顯然,胡亥做到了,而且做的很輕鬆。畢竟,他的老師趙高可是始皇帝的近臣嘛,想知道皇帝的意圖還不容易嗎?

    第四,李斯沒有那麼好糊弄。

    作為大秦帝國的宰相,李斯完全沒必要買趙高的賬。不管立誰當皇帝,李斯的宰相之位都是不可撼動的,他為什麼要冒險立一個不聰明的小子當皇帝?既然他害怕扶蘇當皇帝自己的權位被扶蘇的老師蒙恬搶了,難道不怕胡亥的老師趙高搶自己的權位嗎?所以從他擁立胡亥這件事上看,只能說明他沒辦法的事,因為秦始皇的遺詔是寫好的。

    第五,秦始皇的算盤。

    趙高是人精,李斯也是人精,秦始皇自然是人精中的人精。像秦始皇這樣的大人物,在生命走到盡頭時,一定會更加理智地做好安排。扶蘇還沒成熟,自然不能繼位。如果繼位,照著他的性子胡來,必然動搖國本。胡亥各方面都讓自己滿意,所以讓胡亥繼位比扶蘇保險。至於扶蘇和蒙恬就只能做政治犧牲品了。如果不殺扶蘇蒙恬,胡亥無法順利繼位,秦始皇自己也經過公子成跤的造反,所以不希望胡亥也經歷相似的事情。

  • 9 # 歷史如是說

    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秦始皇的詔書確實是被趙高篡改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約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秦始皇死了之後,召扶蘇回咸陽住持喪事的詔書並沒有發出,這在情理之中是不和的,這就說明是趙高故意為之。

    同時《史記.李斯列傳》記載: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而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這樣說來的話趙高完全由篡改詔書的機會。

    同時扶蘇是長子,在古代秦朝的時候還是嫡長子繼承製。而且有聲望,仁義聞名全國。秦始皇為了歷練扶蘇,命令其在蒙家軍共守長城。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扶蘇當上皇帝的話,趙高肯定會失寵,與扶蘇相比,趙高與胡亥關係較好,並且胡亥本人性格軟弱便於控制。但是單單一個趙高肯定不能完成修改詔書這樣的大事,此時趙高想到李斯,李斯和蒙恬交惡,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最終兩人合謀,一紙聖旨賜死扶蘇。

  • 10 # 關東俠客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巡視帝國。公元前210年病死在出巡路上,他的第十八子胡亥繼承皇位,成為秦朝第二個皇帝。胡亥繼位後,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逼公子扶蘇,中尉蒙怡自殺,重用趙高為相,暴政殘民,導至秦未農民起義爆發,秦朝滅亡。強大的秦朝斷送在二世胡亥和姦臣趙高手中,因此,二世胡亥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受到世人的質疑,西漢史學家在巜史記》中就明確記載二世胡亥是篡改遺詔當上皇帝。這種定位被後世史家認可了兩千多年,直到清華漢簡公佈於世,人們對這個歷史定論有了重新認識。

    二世胡亥繼承皇帝后,幾乎把兄弟子妹殺戮一空。丞相趙高指鹿為馬,把反對自己的大臣殺掉。秦朝殘酷暴政,導至農民起義爆發,秦朝滅亡,漢高祖劉邦在秦朝的廢墟上建立了大漢王朝。西漢史學家司馬騫給後人留下一部史學臣著《史記》,他在寫秦朝歷史的時候,明確記載二世胡亥,丞相李期和廷尉趙高合謀,篡改始皇遺詔,由立公子扶蘇為皇帝,改為立二世胡亥為皇帝,並且假傳聖旨把公子扶蘇,中尉蒙恬賜死。

    因為司馬騫是一個學術態度嚴緊的史學家,漢代距秦朝時間又非常近,史料的真實性相對可靠,加上二世胡亥君臣做的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絕大多數人認為,這個事件是真實的。不過也留下一些歷史迷團,二世胡亥等人合謀篡改遺詔的事情,是非常秘密的,似乎只有天知地知和他們三人知道,司馬騫是透過什麼渠道知道的如此詳細呢?隨著近幾年出土漢簡的破譯,二世胡亥繼位之謎才真相大白。

    2009年,清華大學破譯了一批漢簡。其中巜趙政書》載:丶昔者,秦王趙政出行天下,環(還)至白(柏)人而病,病篤。謂然流涕長大(嘆)息,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之某所立?丞相李斯,御史臣去疾味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父君(扶蘇)中尉恬,大赦罪人。

    漢簡中寫的明白,秦始皇病重了,問手下誰該當接班人。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遠在長城上的長子扶蘇應該繼承皇帝位。但李斯和廷尉棄疾等人認為,公子扶蘇遠在天邊,路途遙遠,等扶蘇接到詔書回到咸陽繼位是相當遙遠的事情,國不可一日無吾,假如有野心的大臣趁機作亂,秦國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於是,李斯二人冒死上奏立秦始皇身邊的二世胡亥為帝。胡亥是秦始皇十八子,本來繼承皇位的機會不大,只是受始皇寵愛才跟著巡遊。如今情況特殊,秦始皇很快答應了,可見二世胡亥是明正言順的繼承人。史學家司馬遷是一個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的人,他對二世胡亥和丞相趙高禍國殃民的作法非常痛恨,在缺泛史料情況下,想當然一回,不算過份。

  • 11 # 我來讀歷史

    從歷代的事例來看,所謂遺詔問題,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本無遺詔,後來出現的所謂遺詔,是由處理臨終事宜的人,根據自己的意願製作出來的。據我們現在所知,明代的遺詔多是如此。二,本有遺詔,遺詔的內容也符合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於是遺詔被宣揚,被執行。漢武帝死前託付幼子與霍光等人的事情,應當屬於這一類。三,本有遺詔,但是,其內容不合於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於是遺詔被銷燬隱瞞,再偽造出一個新的來。那麼,始的遺詔問題,究竟應當屬哪一類呢?我們不妨根據上述三種情況來作一個判斷。

    扶蘇是長子,他參與喪事就是主持喪葬儀式。秦始皇死在鉅鹿郡沙丘,遺體將運回咸陽,扶蘇在上郡,所以召回他到咸陽,與靈柩會合,為父親送終。

    這句意向性的證言究竟是誰留下的,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了。不過,始皇帝賜書扶蘇的重大政治意義,當事人之一的趙高曾經作過一個比較明確的解釋,這個解釋見於《史記·李斯列傳》,文中敘述趙高扣留了始皇帝的遺詔以後,直接來見胡亥說:“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

    這句話說:“皇上過世,沒有詔書封賜諸位王子,只有一封書信單獨賜予長子扶蘇,長子扶蘇到了咸陽以後,當即立為皇帝,而公子您則連尺寸的封土都沒有,如此一來您怎麼辦?”趙高所說的“賜長子書”就是被銷燬的遺詔,內容儘管不清,扶蘇將由此即位成為皇帝的事情卻是明白無誤的。

    歷史上是這麼說秦始皇遺照被篡改的事情的: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釋出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

    在得到扶蘇自殺的確切訊息後,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陽。為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敢捷徑回咸陽,而是擺出繼續出巡的架勢,繞道回咸陽。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魚裝在車上,迷惑大家。

    到了咸陽後,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趙中。趙高陰謀得逞以後,開始對身邊的人下毒手。

    他佈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陰謀後,就上書告發趙高。秦二世胡亥不僅偏袒趙高,並且將李斯治罪,最後將李斯腰斬於咸陽。趙高升任丞相,由於他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秦朝有史官,留有著作《秦紀》,司馬遷應該是根據這部史書寫的秦朝的事情,而且秦朝那麼多官員,必定有人著書立說,其中的資訊能夠作為旁證。

    不過,這些書後人看不到了,司馬遷透過他們的記述,自己重新編寫,後人便可以根據《史記》來了解秦朝的狀況。其實,篡改秦始皇遺照這件事一定也會有秘密的記載的,而秦朝的秘密檔案到漢朝則不再是秘密,於是司馬遷可以光明正大的記述了,後人因此便可以知道秦始皇遺詔是被篡改的。

    遺詔是皇帝死後才公佈的,秦始皇自己生前沒有相關的詔書,所以遺詔本身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而趙高和李斯合謀,之後又殺死李斯,起草偽詔的李斯就是這件陰謀的參與者,他的遺言結合其他旁證史料,就確實了偽詔的事實。

    關於秦始皇的遺詔有很多說法,但是大多數人認為遺囑被篡改。因為秦始皇一生精明,不可能將皇位傳給胡亥。但這僅僅是猜測,過去的事情很難在解釋清楚。

  • 12 # 戒榮耀的歷史官

    秦始皇作為中華地區大一統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其功不朽,聲名永傳萬年。

    然而,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許多方面還是犯了錯誤,缺乏經驗,尤其在安排身後事方面,秦始皇的昏招導致了大秦帝國二世而亡。  

    對皇權統治來說,接班人的問題是涉及國本的根本問題,秦始皇在安排身後事時,犯了兩個重大錯誤:  

    一是,他樂觀的估計了自己的健康,對扶蘇的太子身份始終不予明朗化。

    後世眾多帝王的經驗告訴我們,皇帝離開首都,外出征戰也好,巡遊也好,太子必須在首都監國,處理大事。  

    說句難聽的,萬一皇帝在外崩了(比如永樂大帝朱棣),好歹首都裡那個太子,身份合法,換身衣服就能接班了。  

    二是,秦始皇顯然沒想到,你如果想讓扶蘇繼位,那麼,必須讓扶蘇有一部分屬於自己的人馬力量。  

    雖然,太子和朝臣結黨,是犯大忌諱的,但皇帝可以指明讓哪些人輔佐啊,而且,這些人的利益不能和太子衝突。  

    相比秦始皇,李世民對太子身後事的安排,要老到的多,朝堂文官集團方面,太子李治的親舅舅長孫無忌勢力強大,足以保證李治順利接班(當然,長孫無忌做的過火了點)。  

    武將集團方面,李世民故意貶嫡李績,並且觀察他的態度,李績要是口出怨言,立即殺掉,以絕李治後患(因為這說明李治駕馭不了他,李績在李世民垂死的時候就開始抱怨,死了以後還不得上天?)

    等李世民死後,李治再把李績升遷上來,這樣,李治對李績就有了隆恩,這是一種收服人心的手段。  

    反觀秦始皇,他的身後佈置漏洞百出,給了趙高和李斯這種野心家空子鑽。  

    太子扶蘇的朝堂盟友是誰啊?  

    以蒙恬、蒙毅兄弟為首的蒙氏集團,其中,蒙毅掌管刑罰和監察大權(廷尉),深得秦始皇信任,蒙恬更是三軍統帥級別的人物,率領三十萬秦國精銳鎮守北部邊疆。  

    秦始皇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在臨死前的那段時間裡,把扶蘇貶到了遙遠的邊疆,也沒有在都城咸陽安置足夠的太子集團力量。  

    蒙毅雖然身兼廷尉,可是沒有任何軍事力量支撐下,他的權力隨時可以被野心家剝奪。  

    秦始皇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召回扶蘇之後,再去巡遊,那麼,他愛到哪巡遊就去哪裡,愛死在哪裡就死在哪裡。  

    這樣一來,趙高和李斯還想篡權?  

    難度加大一萬倍!改不改遺詔一個樣,太子扶蘇的力量擺在那裡,趙高和李斯怎麼動?  

    再說回秦始皇的遺詔,實際上,以秦始皇猝死駕崩的死法而言,他已經完全來不及佈局了,他臨死前想當然的相信李斯能夠主持大局。  

    可沒想到,李斯和蒙氏家族充滿矛盾,他擔心扶蘇上臺後,自己的權力被排擠掉,最終倒向了趙高和嬴胡亥。  

    可見,秦始皇對身後事及陰謀家,太疏於防範了,那麼遺詔上的內容是什麼呢?  

    這封著名的遺詔,即秦始皇用傳國玉璽作為背書,只寫下了七個字:與喪會咸陽而葬。  

    秦始皇的遺詔意思很明顯,後世學者們也都承認,他的意圖是想讓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然後回到咸陽主持秦始皇的葬禮,這就是繼位的訊號啊。 

    可惜,趙高和李斯密謀,把遺詔內容改了,讓嬴胡亥繼位,同時賜死扶蘇和蒙恬。

    如前所說,遺詔更改的背後,是秦始皇佈局的嚴重失誤。  

    其實扶蘇至此仍有翻盤機會,蒙恬對他絕對服從,這是顯而易見的,遺詔這東西,還能比得上活人?扶蘇能帶給蒙恬榮華富貴,遺詔可不行。  

    但扶蘇這個傻子,竟然情緒崩潰,自殺了。  

    蒙恬已經意識到遺詔有詐,建議扶蘇反覆質問,幾乎就差脫口而出:我帶兵和您打回咸陽,看誰敢搶您的位子。  

    可扶蘇就是不聽,死就死,反正這麼多年以來,秦始皇一直看不慣他,他這個兒子當的很沒意思。

    ↑蒙恬的睿智之言,扶蘇不聽↑  

    於是,歷史就在這一刻發生了巨大轉折,這才有了以後的劉邦,兩漢……

    一人死而天下變,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與扶蘇難辭其咎,純屬活該……               

  • 13 # 貓爺歷史觀

    還有種情況是,親信不夠忠誠。這個時候,如果遺詔合乎親信的利益,那麼遺詔也能夠很好的執行。但如果和親信的利益相悖,那麼遺詔就要按照親信的意思執行了。

    秦始皇的遺詔就屬於最後一種情況。秦始皇突然病死在沙丘行宮,臨終前匆匆跟趙高交代了一下就去世了。

    根據秦始皇的為人,他選繼承人應該不會選胡亥那樣的無能。縱然扶蘇此前因焚書坑儒的事兒,曾經和秦始皇發生過摩擦。

    況且真實的歷史記載,也是趙高矯詔立胡亥為帝的。趙高不僅欺騙了李斯,欺騙了天下,而且違背了秦始皇生前的意願。

    趙高生前就是秦始皇身邊的一位官宦,沒想到一場歷史的意外,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路上。歷史給了趙高篡權專政的機會,從此這位閹人開始了他短暫而輝煌的餘生。

    從歷史記載來看,趙高真的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畢竟扶蘇和趙高不是一路人,而胡亥又是個地地道道的昏君。趙高立胡亥為帝,也是為了日後便於指鹿為馬篡政。

    趙高先是欺騙了李斯,假裝跟他合作,手握大權後又冷死了李斯。趙高和李斯,瞞著天下人,匆匆將秦始皇的屍體運回咸陽,然後又匆匆扶立胡亥為帝。

    至於秦始皇的遺詔具體是什麼內容,由於被趙高篡改,這個不得而知。總之,趙高真的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

  • 14 # 殺手169876824

    應該不會。第一,不管是二世還是扶蘇當皇帝,都會被扣上屎盆子,因為起事者需要為起義找一個撥亂反正的理由。第二,秦始皇將扶蘇派去戍邊讓他手握重兵,可能是為了將來咸陽萬一發生什麼變故他能勤王,正常來說儲君應該留在咸陽監國,駕馭文武百官,而不是帶兵。

  • 15 # 史海悠悠

    冥冥之中老天已註定,秦國只能出兩世帝王。

    當年秦始皇遇到一個遊方道士,告誡他說“秦亡於胡也”。秦始皇一直認為胡是指北方匈奴,於是先修建長城,後派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伐。可憐躺槍的匈奴被反覆吊打,無奈西遷離開東亞。

    其實那句話的意思,等到秦國滅亡了才解開,胡指的是秦二世胡亥。

    只是當時的秦始皇根本沒想立胡亥為太子,所以也沒有往胡亥身上想。

    做為一個史上最著名的開國皇帝,秦始皇的遠見卓識世人皆知,有這樣眼光的人怎麼會立只會吃喝玩樂的胡亥呢。

    而且秦始皇也死得很是蹊蹺,剛立完遺昭還沒來得及找見證人就去世了。見到遺詔的趙高李斯等人,和扶蘇不是尿一個壺裡的人。讓他繼位,對兩人來說就是天塌下來了。

    有這樣能篡改遺詔的機會,為了自保,也為日後富貴,這樣幹也就順理成章了。

  • 16 # 長鄉侯

    結論:【趙高矯詔說】個人傾向於屬偽史。

    為什麼說是個人看法呢?因為現階段的證據不足以判斷該說真偽,我只能說是我個人的看法,以現階段的證據推導一個可能性比較大的說法。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始皇帝在位的第37年出遊,也是最後一次出遊,結果皇帝意外的死在路途中,帝國的繼承人選成為了關鍵的問題,因為始皇帝生前沒有立太子啊。

    《史記》中言之鑿鑿地說皇帝欲立長子撫蘇為後,但丞相李斯和中書府令陰謀立幼子胡亥為帝,最終得逞,胡亥稱帝。

    似乎沒有任何問題,但……

    二、《史記》的反對者:《趙正書》

    針對史記的說法《趙正書》卻有不同時意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

    《趙正書》出自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成書不晚於漢景帝時期,書中說因為皇帝可能會在外駕崩,立其它人可能造成別有用心之人作亂,所以請立跟在皇帝身邊的胡亥為帝,皇帝許可了,並不是趙高李斯密謀的結果。

    三、史料取信原則

    讀史經常會發現一些衝突的觀點,取信哪一種成為爭論的焦點,我認為取信原則應包含以下幾點:

    ①取信符合科學定律,可能性大的

    任你文字再精彩,辦不到的就是辦不到,什麼黃帝乘龍飛昇,什麼受神感應而生,作為無神論者,應該一律否決掉。

    但你要說項藉力能舉鼎,這個倒要議一議,這鼎到底是多重呢,現在舉重的世界記錄是264kg,我相信古人即使再逆天也不會超過300kg的。

    ②取信多證者,摒棄少證者

    多種史料重複出現的可能性大,反之出現少的可能性小

    一般來說大事作假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影響太大了,會影響到其它事件和人物的發展,但小事件作假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具體來說胡亥登基這個大事是真的,至少如何登基的細節就另說了。

    ④取信時間地點人物,謹慎對待對話,摒棄主觀的心理描寫和形容詞

    可信度排名:

    事件>對話>心理描寫和形容詞,

    天子言論>諸侯、大臣言論>平民言論,

    公開對話>私密對話。

    ⑤根據著書人的作者的立場、品德、學識取信。

    知識淵博、德高望重的人說的話,肯定比見識淺薄、道德淪喪的人說的話可信了,另外根據立場,著書人可能誘導不利於敵人的說法。

    、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始皇帝未在生前確定繼承人

    如果一開始就立了太子,就沒這事了不是嗎?但皇帝為什麼不立太子呢?

    根本還在於,皇帝不希望提前把權力交出去,希望避免朝廷分裂。

    自古太子都是最為難的,聽起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則坐立不安,太聰明吧,老爸擔心你提前奪權,太蠢吧,又說你爛泥撫不上壁。

    (未完待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轉本,專升本,專接本,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