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喂13511139697
-
2 # 心理諮詢師韓美齡
思淼(化名),16歲,省重點高中高一男生,學習沒有動力,考試極度焦慮而前來做心理諮詢調整。
思淼父母親描述:孩子自小學習就很好,性格也很活潑開朗,升入初中後,恰逢學校在每個年級舉辦一個奧數班,從全年級選拔優秀學生。很多孩子在小學時練過奧數,而他以前沒有接觸過奧數題,我們做父母的也認為孩子沒必要學那些東西。結果滿分150分的試卷,他只考了50多分,沒有進入奧數班,自己感覺很沒面子。他是一個個性很要強的男孩,暗自下決心好好學習,在初一下學期考了全年級第一名。初二成績一直保持在全校前三名內,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從進入初三開始,他一到考試前就焦慮緊張,特別是重大考試的時候,有時候距離考試還有十多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焦慮緊張,在家還總是向父母發脾氣。如果考試成績比較理想,他情緒立馬會好起來;如果考試成績沒有達到他的理想,很長時間都會悶悶不樂。
雖然有這些症狀存在,他的學習成績還是挺好的,中考成績很好,順利考入市重點高中,那所學校還是省重點高中。但這半年來,他的焦慮越來越嚴重,考試前一個月就開始緊張,很容易發脾氣,甚至找理由不去考試。上次月考的時候,他讓我們幫他向老師請假,說自己有病,因為老師也知道他有這個毛病,不同意請假,但他就是不去學校,最後和老師達成一個妥協性協議,允許他緩考,可以在家多複習兩天,那幾天他在家拼命複習,最後成績還不錯,在他們年紀排名一百多,他立即高興起來了,躊躇滿志的宣佈要經過一年的努力進入學校前十名。但沒過兩天他就開始在家嘮叨自己現在沒有學習動力,很想學但卻學習不下去,看著天天在學習,其實學習效率很差。他還說自己有強迫症,上課的時候總是想別人會看不起自己等等,沒法集中注意力。我們做父母的怎麼開導都沒有效果,而且說得多了,他就會大發脾氣,甚至摔打東西。
諮詢中,思淼迫不及待的向我傾訴他的苦惱:“老師,我現在學習沒有動力,我很想好好學習,但總感覺學不會,而且學習的時候總是控制不住的胡思亂想,老師講得課也聽不懂,現在上課也總是遲到,早上起不來,上課時精神狀態也很不好。如果我有動力的話,我可以學習很好的,老師我什麼都知道,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希望老師你能幫助我找回學習的動力。”
“我會努力協助你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你能先描述一下具體情況嗎?瞭解具體情況後才能更好的分析解決。”我回答道。
“我以前學習很好,最差的時候也是年級前5名,但現在卻在在學校二百名以外,好的時候,考一百二十名內。老師告訴我們高一是高中最關鍵的時候,如果高一學不好,基礎打不好,高二高三的時候就不可能再學好,想考個好大學,是不可能的。而現在社會競爭很激烈,如果考不上名牌大學,大學畢業後就很難找到好工作。如果我不能考一個好大學,就找不到一個好工作,我這一輩子不就完了嗎?”
聽到此,我明白這又是一個被過度功利教育給“毒害”的孩子,老師把教育和孩子的成長極度狹隘的定義為考試名次。如果學習不好,未來的一切就會糟糕透頂。這是一個極度錯誤的觀念,但由於孩子們長期接受老師們這種思想的灌輸,他們中的很多人由於缺乏有效的判斷力,再加上傳統上對老師的信任,會很容易接受這種錯誤觀念。把自己的個人成長和學習簡單的等同於學校書本知識的學習,殊不知一個只會單純學習書本的人,是很難成才的,只是一個學習的機器而且,而且這種學習教育方式,本身也是違背教育的本質目的的。教育的目標,按社會的要求來說,是一種社會化過程,使個體從一個自然人發展為適合學會需求的社會人;從個人的發展來說,教育是透過教育幫助人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教育絕不是把被教育的人塑造成一種特別器具,或開發成一種什麼樣的程式標準。違背教育本質的教育讓本身快樂自然的學習變成了學生的負擔,無論是所謂的“優秀生”或者“差生”所體驗到的都是學習的痛苦。我曾經在初、高中做過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學習是必要的,但同時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學習是痛苦的過程。痛苦的事情雖然必要,但在心理上人不自覺的會產生排斥心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們的教育需要讓孩子們從心底裡喜歡,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
聽完思淼的敘述,我們一起詳細的分析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
二、 我們學習的目的為何;
三、 一個人生活幸福需要的條件是什麼。
分析過後,思淼認識到自己對學習的理解太狹窄了並感慨道:“在小學的時候,那時候雖然不知道什麼是學習,也沒有老師天天督促,但學習很快樂,學習成績也很好,現在為了成績好,自己把很多愛好都放棄了,電視不看了,課外閱讀也放棄了,平常也極少與同學交往,幾乎沒有朋友,連上體育課自己都不去,別人去玩了,自己在教室學習,雖然老師總是誇我努力,但這種學習太累了,而且效率很低下,學得我都找不到自己了。”
“恩,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你這不是厭學,而是討厭中學的氛圍和學習方式。
其一、高中刻板,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很重,這種壓抑的氛圍和學習方式讓你感受不到生活學習的樂趣;
其二、面對學校學習和你內心需求的衝突,你不知道如何的平衡和解決;
其三、你對學習存在不合理的認知:高中你學習名次不再像以前那樣名列前茅,感覺自己不再那麼優秀,而你認為只有名次靠前才有面子,可以說這些學習之外的‘副產品’剝奪了你學習本身的樂趣。學習的效果關鍵在於效率,效率關鍵在於心態,這種狀況導致你心態失衡了。”
“老師你今天的分析讓我有種猛然醒悟的感覺,只是我還有些擔心,畢竟現在的教育模式是這樣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不在乎這些外在的東西,讓自己以平和的心態去學習”。思淼點頭道。
“咱們一起去努力調整,這是一定可以解決的。”我肯定的回答。
每週一次或者兩次心理諮詢調整,兩個月後,思淼不再焦慮了,他學習的同時又拾起了自己放棄多年的愛好。思淼說學習堅持一個原則就足夠了:“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玩的時候好好玩,給自己一個放鬆的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這時候學習是一種享受!”他的父母也說這段時間思淼變得開朗很多,考試前不再焦慮得睡不著覺,有時候還和他們開玩笑說:“現在的我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我了,你們的兒子已經變了!”
回覆列表
這個主要是因為你現在心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很多時候都是隨著自己一時的想法和心情來的。其實,這是很多人都存在而又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是為什麼少數人能夠成功,大多數人只能平庸的原因!
要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誰都只能給你建議,不可能帶你去解決。
首先,你要確定一個自己的目標,目標不要過於誇張和理想化,實際一點,實現週期不要太長。然後這個目標一定要是你自己渴望實現的,如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目標,很可能出現半途而廢的結果。 給你打個比方,一個很喜歡吃零食,從不減肥,夢想是成為明星的女生,被某個導演組看中了,其他條件都符合,就是體重不行,需要減肥10斤,三個月之內只要達標就可以去拍電影了,那麼這個時候的她,肯定會戒掉零食,逼迫自己按要求去減肥,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她沒有成為明星這個夢想,那麼她就有可能不會強迫自己戒零食 減肥了。說到底,就是需要動力,世間萬物,只要需要前進,都是需要有動力做支撐的。
再就是要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自制力),這個能力因人所異,各不相同。 自律這個能力是可以透過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得到一定提高的,比如說做俯臥撐,仰臥起坐,長跑等等(具體的合適的可以去網上找)。
最後就是給自己訂的目標可以適當的有難度一點。比如說,你希望今天跑完1000米,那麼你可以下意識的把終點設到1200米,這樣做能夠把人體的極限能力得到提高,跑完了就超額完成了目標,就算差一點真的跑不完了,也達到了預定的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