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瓷
-
2 # 骨董時光微講堂
學習古陶瓷鑑定,要從瓷器的胎、釉、製作工藝、器形、紋飾、款識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判斷,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其特徵,不管是紋飾風格或器形神韻,都融合了其時代性的藝術審美。高古瓷主要是在全國各地各個地方性窯口生產,從元代開始,皇家用器及大量民窯產品主要集中於江西景德鎮,每個地方的瓷土化學物質含量有所差異,生產出的瓷器胎土緻密度不同,所以會造成其重量的不同。例如某些窯口的瓷土資源在古代時就已衰竭,現代仿古瓷因材料選用不同,仿製出的瓷器便會出現過輕或過重的現象。還有一種做舊的方式為接底,根據上述鑑定方法知鑑定瓷器需看胎或看底款,一件完整的瓷器胎土的特點往往從底足反映出,款識也多刻書於底部,所以很多藏友拿上東西后習慣性的看底,這一習慣讓造假者趁機而入,採用接老底的作假手段盈利。
接老底的方法即是將老器物的底接到新器物上,以達到“提升價值”的效果,但是接老底的瓷器並不一定都會變重,變重主要原因是因為所接的底與原來器物的胎質、厚度不同,比如用一件瓶子或罐子的底去接一件小件器物的底,就會出現接底後瓷器變重的現象。現代作偽手法已經十分高超,對一件器物的新老判別,需要大家有紮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理論方面大家可以從中國陶瓷史,各時期陶瓷的製作工藝等開始瞭解,或從各博物館官網上搜集圖片,瞭解各時代瓷器的風格特徵。實踐方面則需要大量觀看博物館真品,參加瓷器類相關講座,與同行經常交流,逛古玩市場,去窯址參觀瓷器作坊等方式多方面瞭解瓷器製作的各個程式。
這個問題很值得推敲。
您描述的收藏專家的說法其實很有道理。我關注古瓷器市場十年了,對於瓷器來說,仿品比真品重確實是一個規律。比如景德鎮的官窯瓷,還有元代以前的老窯瓷器,很多都遵循這個規律。
而這個規律往往讓很多藏友摸不著頭腦,甚至玩兒了十幾年的藏友都不知道。
原因是古代瓷器用的瓷土原料早已開採殆盡,如今的博物館裡也會收藏有古代的瓷土礦,就連瓷土都成了文物。
龍泉青瓷博物館 還原宋代瓷土礦淘煉情景
現代仿造的瓷器原料都是新的高嶺土,跟古代有區別,而且燒製的手法也都和古代不一樣。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古代真品比現代仿品的重量有區別。
現代仿品一般都是電燒或煤氣燒製的,可以儘可能多的生產瓷器,而且成本很低。而古代是用煤炭或柴作為燃料的。
電燒瓷器窯爐
此外,古代的燒瓷窯爐結構也隨著時代或地區的不同有所區別,比如古代北方常見饅頭窯,南方通常都是龍窯。而現代仿品通常都是像烤麵包一樣,用一個很大的電烤箱燒製而成。
福建建窯龍窯遺址
河北磁州窯饅頭窯遺址群
但講究的瓷器手藝人會還原古法,用古代的窯爐結構和柴作為原料,並儘可能還原古代的燒製技巧和溫度。但這種手藝人的作品不是為了造假騙人,而是作為文化遺產保留下來,是一種高檔的禮品。比如熊忠貴燒製的建盞。
熊忠貴燒製的建盞
話說回來,古瓷器鑑定沒有那麼容易,規律也不是絕對的,也有仿品是比真品的重量輕!這就需要自己的經驗積累,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
還有一種情況也要說明,同一時期同一地點生產的大小完全一樣的瓷器,有時候也會一個輕一個重,但兩者都是真品,呵呵,說到這裡很多朋友都暈了吧。
其實就是要靠經驗,鑑定瓷器雖然有規律,但沒有一個規律是絕對可靠的。例如我曾經在北京的一個古玩店看到過兩隻梅瓶,大小一樣,而且都是金代的,風格完全一樣,一看就是同一個窯口的產品,但兩個瓶子分量真的不一樣,拿起來很明顯一個輕一個重。但我透過經驗可明顯發現兩個瓶子都是真貨。
這種梅瓶就是我在古玩店看到的同類
鑑定瓷器,對重量的考量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仿品多數情況確實比真品重,但不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