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核說科技
-
2 # 周先生987
晶片內部元件密度越來越高,散熱越來越重要。所以必須限制功率在合理範圍,所以才採用低壓,儘量減少無用損耗。
隨著元件連線距離越來越近,耐壓也成問題,也就造成必須限制工作電壓,所以現在晶片工作電壓越來越低。
晶片內部元件密度越來越高,散熱越來越重要。所以必須限制功率在合理範圍,所以才採用低壓,儘量減少無用損耗。
隨著元件連線距離越來越近,耐壓也成問題,也就造成必須限制工作電壓,所以現在晶片工作電壓越來越低。
採取低電壓是為了降低功耗。
5V和9V是供電電壓,和電腦電源供給主機板的12V、5V等等是一個意思,並不是CPU或者GPU的核心電壓,CPU和GPU的核心電壓只有1V多。手機CPU/GPU和電腦的區別是功耗低,在供電電壓方面區別不大。要理解低電壓帶來低功耗,我們要從原理上來了解。
為什麼CPU會發熱從含有1億4000萬個場效應電晶體FET的奔騰4到高達80多億的Kabylake, Intel忠實的按照摩爾定律增加著電晶體的數目。這麼多個FET隨著每一-次的翻轉都在消耗者能量。 一個FET的簡單示意圖如下:
當輸入低電平時,CL被充電,我們假設a焦耳的電能被儲存在電容中。而當輸入變成高電平後,這些電能則被釋放, a焦耳的能量被釋放了出來。因為CL很小,這個a也十分的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我們以1GHz頻率翻轉這個FET,則能量消耗就是a x 10^9,這就不能忽略了,再加上CPU中有幾十億個FET,消耗的能量變得相當可觀。
耗能和功率的關係從圖示中,也許你可以直觀的看出,能耗和頻率是正相關的。這個理解很正確,實際上能耗和頻率成線性相關。能耗關係公示是:
P=CV^2*f
P代表能耗。C可以簡單看作一個常數, 它由製程等因素決定,製程越小,C越小; V代表電壓,和P是二次方的關係;而f就是頻率了。理想情況,提高一倍頻率,則能耗提高一倍。
通俗的來講,CPU可以看作由幾十億到上百億個小開關組成的。開關切換的速度f決定了計算機的效能。為了高效能,必須提高開關速度f,這才是大家關心的。而V則因為省電的原因越小越好。那為什麼不把v定成很低很低不到1V呢?
我們這裡要引入]延遲(Gate Delay)的概念。簡單來說,組成CPU的FET充放電需要一定時間,這個時間就是門延遲。只有在充放電完成後取樣才能保證訊號的完整性。而這個充放電時間和電壓負相關,即電壓高,則充放電時間就短。也和製程正相關,即製程越小,充放電時間就短。讓我們去除製程的干擾因素,當我們不斷提高頻率f後,過了某個節點,太快的翻轉會造成]延遲跟不上,從而影響數字訊號的完整性,從而造成錯誤。這也是為什麼超頻到某個階段會不穩定,隨機出錯的原因。那麼怎麼辦呢?聰明的你也許想到了超頻中常用的辦法:加壓。對了,可以透過提高電壓來減小門延遲,讓系統重新穩定下來。
也就是說,為了省電,要降低V,但為了達到數G的主頻,而不得不提高電壓V到一個可以接受的最小值,達到一個平衡。Vcore現在約1V。
不可忽視的其他因素現實情況比這個更復雜。實際上,上面公式裡的P只是動態能耗。 CPU的整體功耗還包括短路功耗和漏電功耗:
短路功耗是在FET翻轉時,有個極短時間會有電子直接跑掉。它和電壓、頻率正相關。
漏電功耗是電子穿透MOSFET的洩漏情況,它和製程與溫度有關。
綜合這些,我們看一個實際的例子:
這裡的Transition Power就是動態能耗,可以看出它隨著頻率陡峭上升;短路功耗和頻率幾乎呈現線性關係;而Static power就是指漏電功耗,它也上升是因為頻率上升導致溫度上升,從而漏電加重。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短路功耗也和電壓有關,而電壓越低,短路功耗也越低。
結論不但CPU/GPU低電壓可以省電,記憶體低電壓也可以省電,如DDR3L等等。低電壓DDR-般用於筆記本等功耗敏感的地方,但如本文所述,也一定會對效能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