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賽學霸
-
2 # 心理諮詢師馬子淳
(一)我家孩子一考試,就錯誤百出,回頭再問,其實什麼都懂,基本都能做對。不知道TA這馬虎的毛病能治嗎?
這個“馬虎”很抽象,有點兒找不到北的感覺。我們換個詞,叫做“提取有效資訊不足”。那麼我們就有辦法了。平時做題,就讓孩子在審題的時候,把關鍵詞用不同的符號標註出來,這樣基本有效資訊都被凸顯關注了,那麼做題的時候正確率就提升了。這個“馬虎”是不是被有效解決了呢?
原理:把抽象的問題具象化,就容易找到具體的方法。具象化,就是把抽象的東西,表現得很具體。 簡單地說,就是把看不見的、不容易理解的,變得看得見、容易理解。 而後者通常是人們對前者 比較直觀的印象,能代表前者。 比如說:眼淚,就是悲傷的具象化。 冰雪,是寒冷的具象化。在文學創作中, 有一些修辭手法也有類似的效果 比如:悲傷填滿了XX的心,秋色染紅了楓葉。比如: 水銀瀉地、月華如水,就是把抽象的光,具象成液體,灑在地上。嘎 ,跑題了......
(二)老師,我家孩子上次考試進步特別快,進了前十。你們搞的競賽真有效!我承諾TA如果下次考試進了前三,獎勵TA買輛XX腳踏車,如果保持前十,給TA買輛YY腳踏車。可是為什麼這次沒考好呢?
孩子自發的學習進步了,不光孩子受到了鼓舞,家長也往往受到了鼓舞。而此時家長不恰當的獎勵,可能是有破壞性的。因為,孩子自發的進步,是自己內在力量被喚醒,被啟用,是有難以估量的潛力和上升空間的。但是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度在乎,獎勵並行,使得孩子內在的力量被動外化。外化的力量再怎樣,也比不上內在的力量。尤其無論是否進步,我反正都能有新腳踏車了,孩子的外在慾望被滿足,內在進步的慾望被外化減弱甚至消失,孩子的進步也就停滯了,甚至可能後退。
-
3 # 鴿子老師
粗心是許多孩子的毛病,歸結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 有時孩子的粗心是因為概念模糊,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 有時,看似簡單的粗心,背後隱藏的真實情況卻是:孩子對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當父母發現孩子粗心時,一定要多問一下孩子犯錯的理由,別讓粗心成為幌子,掩蓋了問題的真相。
第二,有時孩子粗心是因為缺乏毅力和耐心。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情。長時間地學習、寫作業,如果孩子沒有毅力和耐心,很容易就會鬆懈,注意力不集中,把原本應該算對的題目也算錯了。對於這種情況,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 要有目的地去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堅持性,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放鬆就隨他們的意,那樣反而會讓孩子養成懶散、不愛努力 的壞習慣。
第三,有時,孩子粗心是因為缺乏對學習的正確態度。 有些孩子,總以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這時父母 就要多給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學習是“為自己學的”,現在的努力是為自己將來 的發展打好基礎。當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時,就會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粗心的情況自然就少了。
-
4 # 叫我大苗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同樣的問題:聰明伶俐,就是不夠認真。
這裡有幾點建議可以參考一下:
1.在學習完新知識後,要引導孩子儘快做習題進行檢測,防止孩子眼高手低,昨晚習題後,需要我們要有耐心,做錯的細心的講,讓孩子感到你也很認真,做對的題目可以變形再提問;
2.可以改變學習方式,先動手,再動腦。讓孩子在做習題時稍微超綱一些、提前一些,讓孩子受挫折,然後再將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最後再鞏固,讓孩子找回自信心;
3.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耐心,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如積木、拼圖等遊戲。也可以在孩子粗心犯錯時講一些例子和故事。
以上的這些方法都需要我們付出很多精力和時間,對孩子的引導需要長期的循序漸進,多創造好的環境,慢慢的就能改變。
-
5 # 愛問天
有的孩子題都會做了,總是粗心做錯,這個和日常習慣、環境都有關係。
1,基本技能提高,做作業時就應該靜下心來仔細、認真、按部就班地獨立完成。平時練的多把知識點學會,出現錯誤的機率就會小。
2.不管作業多少都難以完成,總是不叫不去寫,表現為一種逃避心理,要叫幾次才動,總想著玩,這種要提高統合能力。學會知難而進、勤於動筆、多多練習,來減少考試中的粗心大意現象,減少馬虎現象。這類家長要有耐心,注意方法,不可能幾次就能改掉,習慣是慢慢培養。
3.平時動手做任何一道題時,都要非常認真地將它通讀一遍,務求正確理解題意,只有弄清題目的要求,出現錯誤的機率就會小。
4.應對考試,先做容易再做難,不要一道題上花太多時間。這些我們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就要開始練,不會最後再去請教老師,同學,家長。
5.學會檢查,每個人答題時都會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透過檢查,可以發現是否有漏題現象。有時漏掉一個字就可能改變一句話意思,檢查可以減少這種失誤。
-
6 # 語文萍
我記的這個問題我回答過了,不能再回答了!
剛才我用了一上午寫了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一點”發表”,系統顯示:這個問題你回答過了!
我感覺是我寫的最好的一篇文章,我好心疼啊!
朋友們,寫出來告訴你們不要再犯我這樣的錯誤了!
回覆列表
1、集中糾錯。
如果你用心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孩子粗心馬虎的題目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型別、那幾道題,家長要聯合老師給孩子編制一本錯題集,供孩子多多練習,熟能生巧,鑲嵌到意識裡的東西是不會出錯的。
2、定量處理。
我們華人喜歡定性不定量,所以有“難得糊塗”的說法。可在考場上,我們的孩子可“糊塗”不起,因為它直接關係考試的成績。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對粗心馬虎做定量處理,平常經常說:“再做10分鐘”,現在要說:“再做3道題”,量化才能保證糾錯的效率。
3、正面引導。
面對莊稼地裡的一片雜草,最好的辦法不是噴灑除草劑,而是多種莊稼。面對粗心的孩子,我們要用心發現他的細心之處,並及時予以表揚;可以列個表格,沒減少一次粗心失誤,就打個對號,一定數量的對號對應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與老師積極聯絡,讓老師配合著在孩子作業上多寫些鼓勵性的評語、在課堂上多給些積極正面的評價。
4、提醒強化。
樹立改正的目標後,一定要讓目標視覺化。我們可以在孩子的學習桌等處張貼“堅決消滅錯別字”、“不要忘記檢查”、“先求對後求快”、“審題三遍再下筆”等字眼。
5、合理安排時間。
孩子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保證孩子的時間“專時專用”。第一,休息好。有的孩子前一半做的挺好,後一半開始馬虎了,這是孩子疲勞的徵兆,因為疲勞會增加人犯錯的機會,這時可以讓孩子中途放鬆一下。同時,必須保障孩子的充足睡眠。第二,學習和娛樂的時間不能重合。努力工作的驅動力是將來會得到相應的報酬,所以,我們可以在好看的電視節目開演前1小時讓孩子做作業;當然,也可以看完好節目後再做作業,因為那時心會比較安寧,效率比較高。第三,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孩子做完作業後應留給他一定的放鬆時間,切忌過度加壓。
6、其他方法。
父母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成為家庭生活的小幫手,培養其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明確限制孩子使用橡皮的次數;注重老師的批閱,督促孩子訂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