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播報橙二狗
-
2 # 食魚不必魴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具體說主要是指皇帝的外公、舅舅和舅哥舅弟。干政,指干擾、操縱朝政,不能把外戚參政就當作干政。因此,皇帝母族有可能利用皇帝年幼,在太后的支援下干政;而皇帝的妻族,與皇帝的年齡差不多大,如非特殊情況更多的是參政。
就西漢而言,除了末期的王莽家族外,外戚基本上是參政而不能算干政,如竇太后的侄子竇嬰、漢武帝的舅舅田蚡。西漢皇帝母族很多參政,是基於當時皇權專制體制的幼稚,皇權仍有較強的血緣政治觀念,而不敢徹底放權給官僚集團,也是專制體制初期官僚集團受束機制還不完備的結果。當然,霍光是操縱政權的,但他是先成為顧命大臣後將女兒嫁給漢宣帝的,掌權在先,與其是不是外戚無關。
外戚和宦官誰的危害大?理論上講,外戚大多都受良好的教育,西漢的外戚往往還經歷過從郎官向上遷轉的過程,不論是政治素質還是從政經驗都是具備一些的;而除明代文書房的宦官外,宦官集團則大多未必具備文化。因而,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做出貢獻的外戚還是多於宦官,尤其是兩漢時期。但要論破壞性,似乎與文化素養沒有必然關係,只要有權,有利慾,都能搞破壞,都能搞很大的破壞。
-
3 # 大荔枝走鄉間
1.漢朝君主在權利的集中方面比較松。2.宰相的權力較大,皇帝寧願讓自己的親戚擔任較為重要的官職,不讓外人掌握權力,以此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事實卻並不如他所願,每當一個皇帝駕崩,託付給新皇帝的人總是自己的親人。新皇帝上位時,政權就大多掌握在外戚手中。
-
4 # 讀史坊
西漢的外戚干政其實從漢高祖劉邦時期就開始了。劉邦打江山時,呂雉和她的家族出了不少力,因此,劉邦死後,有了呂后專權。這時候的呂雉,讓呂家的勢力達到了頂峰。但成也蕭何敗蕭何,呂雉死後,呂家的勢力一落千丈。
接下來外戚再次掌權,就到了漢武帝時期。攻打匈奴的名將衛青、霍去病都是皇后衛子夫的孃家人。他們為大漢朝的邊疆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們並沒有因此居功自傲,而是很低調地做人做事,尤其是霍去病,在打了勝仗被賜豪宅時,還說出了“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壯語,這讓漢武帝很感動。於是,就有了漢武帝的臨終託孤,把年幼的太子託付給霍去病的弟弟霍光,這是外戚專政的真正開始。
漢昭帝時,霍光是個稱職的輔政大臣。但漢昭帝只做了短短十三年皇帝就死了,沒有留下後代。在太后和霍光的主持下,昌邑王劉賀做了皇帝。但劉賀因為不務正業很快被轟下臺,霍光又立劉詢為帝。三次輔政,兩次擁立皇帝,霍光在朝廷的勢力大到根深蒂固。因此,儘管漢宣帝意識到霍光專權對朝廷不利,但他不敢一次性砍掉這棵大樹,而是等待時機,讓這顆王朝的毒瘤長熟了再割。
另一股大的外戚勢力是漢成帝時期的王家。漢成帝一天給五個舅舅封侯,還不包括已經是大將軍的王鳳。王鳳不僅替外甥漢成帝管國家大事,還管外甥的私事。定陶共王在宮裡多住了些日子,王鳳就不高興了,找個理由把定陶王打發回去了。
漢哀帝時的外戚根本不足以和王氏爭權抗衡。再後來,就是王莽了。他輔佐了漢平帝,又立了兩歲的孺子嬰,最後把劉家人趕下來,自己當了皇帝。西漢最終敗在外戚手裡。
回覆列表
西漢從漢武帝開始設立 大司馬大將軍一職。這是即是掌握最高兵權的職位,又是最高首輔。從衛青擔任第一任大司馬大將軍開始,直到西漢滅亡,這一職位全部由外戚擔任。最後一任是王莽。
大司馬大將軍一職可不僅僅掌握軍權,它地位在三公之上。
而且漢朝為分為內朝和外朝。 外朝就是一般意義上丞相領導的大臣們組成的聽政朝堂。
而內朝是皇帝的私人軍機處和辦公室、秘書處,相當於後世的內閣和軍機處。 而大司馬大將軍掌握內朝。內朝實際就是大司馬大將軍自己的私人機構,其班子人員是由他自己決定的。
所以大將軍大司馬既掌握最高軍權,又相當於內閣首相,由自己組建自己的內閣班子。
皇帝召開御前會議,參與人員就是大將軍大司馬自己的內閣班子。
所以大將軍大司馬權力極大。遇到漢武帝這樣的雄主,可以壓制衛青。但換個能力平庸或者非常信任自己外戚的皇帝,外戚擔任的大將軍大司馬就可以掌握皇權
自漢武帝起,章奏的拆讀與審議,轉歸以大將軍為首的尚書,分丞相權。
漢武帝時,內朝逐漸成為中央樞機所在,掌握中央機密決策,大司馬大將軍作為首輔,置官屬以理事,可領銜在內朝預聞政事,參議決策,其主要任務就是“輔政”,即輔助皇帝行使君權,是地位最高的輔政大臣。
因之前丞相的權力過大,自漢武帝起,章奏的拆讀與審議,轉歸以大將軍為首的尚書。大臣有罪,由尚書劾奏;選任御史大夫,由尚書品定高下;官吏有功遷升,上報尚書;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則面見尚書。丞相若有過失,反由尚書問狀劾奏。由此,丞相的權力被一步一步的剝奪,只是在禮儀上還是百僚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