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是不定向的。也就是說難以預測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說這話,你可能會不滿,怎麼可能難以預測?
舉個例子吧,蒸汽機發明時,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那時候人要預測未來的科技,會怎樣想呢?
可能就會像蒸汽朋克裡想的那樣吧。把蒸汽的力量無限化,想象出一個蒸汽力量至上的世界。
那後來,你也看到了,蒸汽機技術似乎沒想象中持續指數發展,反而突然殺出電力和內燃機,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你看,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載人航空方面,第一架載人飛機1903年剛起飛,1969年人類居然就到了月球上。這載人航空技術發展,堪比現在的摩爾定律吧。
那時的人如果預測未來會怎樣想呢?
他們會想,1903年載人飛機剛誕生,而1969年人類就可以到月球上去了,才短短66年時間。按照這牛逼發展速度。五十年後,肯定天空到處都是飛行汽車啥的,太空旅遊什麼很普遍,月球太空基地肯定都建好了,火星上肯定人類也去過了。
然後你看,距離1969年,48年後的現在,載人航空技術似乎並沒有那麼牛逼……
反而後來半路,殺出個網際網路和大規模積體電路。於是啊,來了一場資訊革命,網際網路、手機、電腦出來了。
然後得益於網際網路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明產生的技術紅利,IT行業迅猛發展,還誕生了工業摩爾定律這個說法。
也就是每過18個月,積體電路上電晶體會多一倍,而價格不變。也就是說,每隔18個月,一塊錢買到的電腦效能會增加一倍。
然後你看到了我們現在有些人,是怎麼預測未來的的了:
電腦效能,每18個月翻一倍,也就是說根據指數發展,未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會遠遠超過人類,然後就會出現強人工智慧,然後強人工智慧,會造出更強的人工智慧,一直持續下去,會導致技術奇點……
和以前人們的想象力,其實如出一轍。上個世紀,人們也是這樣看待載人航空技術的。認為載人航天技術會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一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而不是J型的。有指數增長時,也有平緩的線性增長的時候。
蒸汽機剛出來時,那時候人們可能會認為蒸汽機技術,將會一直指數爆炸發展,直到未來產生一個基於蒸汽機的偉大世界。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人們去點亮內燃機和電力的科技樹了
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載人航空技術迅猛發展,短短几十年,就從無到有,從有到飛到月球上去。上個世紀的人,預測未來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到處有,人類建立月球基地的年代,但現在航空技術也進入了平緩發展期,並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
當然,雖然單項技術是呈S型發展,但我們的整個技術生態圈,包羅永珍,林林總總,指不定會從哪個角落殺出哪一匹技術黑馬來,重新改變世界,又爆發一次科技革命。
好比,蒸汽機出來了,一下子處處都用上了蒸汽機,人們可能認為蒸汽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殺出了電力和內燃機,定義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人們認為內燃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你也看到現在基於燒汽油的內燃機技術的汽車,也只剩下修修補補的小功能改進了,不可能會有太大變革。即使倡導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基於電池技術或者其他,而不是內燃機技術的延伸。
同樣,比如我們很多人猜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無人駕駛(車聯網),這其實核心技術仍然是基於資訊科技和積體電路,也是IT和積體電路技術的延續……
AR、VR,也是IT和積體電路,
智慧家居,也是IT和積體電路,
工業物聯網,也主要是IT和積體電路,
機器人,需要研究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也是IT和積體電路,
……
你會發現,我們現在,關於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想象未來,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基於上世紀網際網路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明,帶來的資訊革命紅利,思維逃不出這個藩籬。跟上個世紀人們想象未來科技,那時照樣是根據載人航空的逆天發展速度來想的,推測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和月球基地什麼的。
但就像剛才說的,單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比如蒸汽機技術、內燃機技術,載人航空技術什麼的。不可能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現在,摩爾定律快失效了,誰知道未來IT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技術紅利能持續多久?
也許,跟以往一樣,半路從技術生態圈中,某個角落殺出一匹技術黑馬來,比如突然來一場醫學技術革命、生物技術革命、化學技術革命也說不定。
當然,也有可能悲催的遲遲不來新的技術突破,我們只能繼續啃IT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技術紅利。
有人說,這三四十年,IT行業的迅猛發展,掩蓋了其他行業技術的停滯不前。
其實也有道理。因為我們現在就是在吃資訊革命的技術紅利嘛。爆發的是資訊革命,而不是生物革命,也不是化學革命。
只是,我希望未來科技來點新花樣就好了。
比如核聚變大突破,來一次第三次工業革命?不過這太遠了。
希望來點新的想不到的花樣。
未來科技會由外求轉向內求發展。
一切的奧秘皆在內,不在外。
人體科技是科技的最高。
科技發展是不定向的。也就是說難以預測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說這話,你可能會不滿,怎麼可能難以預測?
舉個例子吧,蒸汽機發明時,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那時候人要預測未來的科技,會怎樣想呢?
可能就會像蒸汽朋克裡想的那樣吧。把蒸汽的力量無限化,想象出一個蒸汽力量至上的世界。
那後來,你也看到了,蒸汽機技術似乎沒想象中持續指數發展,反而突然殺出電力和內燃機,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你看,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載人航空方面,第一架載人飛機1903年剛起飛,1969年人類居然就到了月球上。這載人航空技術發展,堪比現在的摩爾定律吧。
那時的人如果預測未來會怎樣想呢?
他們會想,1903年載人飛機剛誕生,而1969年人類就可以到月球上去了,才短短66年時間。按照這牛逼發展速度。五十年後,肯定天空到處都是飛行汽車啥的,太空旅遊什麼很普遍,月球太空基地肯定都建好了,火星上肯定人類也去過了。
然後你看,距離1969年,48年後的現在,載人航空技術似乎並沒有那麼牛逼……
反而後來半路,殺出個網際網路和大規模積體電路。於是啊,來了一場資訊革命,網際網路、手機、電腦出來了。
然後得益於網際網路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明產生的技術紅利,IT行業迅猛發展,還誕生了工業摩爾定律這個說法。
也就是每過18個月,積體電路上電晶體會多一倍,而價格不變。也就是說,每隔18個月,一塊錢買到的電腦效能會增加一倍。
然後你看到了我們現在有些人,是怎麼預測未來的的了:
電腦效能,每18個月翻一倍,也就是說根據指數發展,未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會遠遠超過人類,然後就會出現強人工智慧,然後強人工智慧,會造出更強的人工智慧,一直持續下去,會導致技術奇點……
和以前人們的想象力,其實如出一轍。上個世紀,人們也是這樣看待載人航空技術的。認為載人航天技術會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一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而不是J型的。有指數增長時,也有平緩的線性增長的時候。
蒸汽機剛出來時,那時候人們可能會認為蒸汽機技術,將會一直指數爆炸發展,直到未來產生一個基於蒸汽機的偉大世界。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人們去點亮內燃機和電力的科技樹了
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載人航空技術迅猛發展,短短几十年,就從無到有,從有到飛到月球上去。上個世紀的人,預測未來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到處有,人類建立月球基地的年代,但現在航空技術也進入了平緩發展期,並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
當然,雖然單項技術是呈S型發展,但我們的整個技術生態圈,包羅永珍,林林總總,指不定會從哪個角落殺出哪一匹技術黑馬來,重新改變世界,又爆發一次科技革命。
好比,蒸汽機出來了,一下子處處都用上了蒸汽機,人們可能認為蒸汽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殺出了電力和內燃機,定義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人們認為內燃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你也看到現在基於燒汽油的內燃機技術的汽車,也只剩下修修補補的小功能改進了,不可能會有太大變革。即使倡導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基於電池技術或者其他,而不是內燃機技術的延伸。
同樣,比如我們很多人猜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無人駕駛(車聯網),這其實核心技術仍然是基於資訊科技和積體電路,也是IT和積體電路技術的延續……
AR、VR,也是IT和積體電路,
智慧家居,也是IT和積體電路,
工業物聯網,也主要是IT和積體電路,
機器人,需要研究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也是IT和積體電路,
……
你會發現,我們現在,關於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想象未來,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基於上世紀網際網路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明,帶來的資訊革命紅利,思維逃不出這個藩籬。跟上個世紀人們想象未來科技,那時照樣是根據載人航空的逆天發展速度來想的,推測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和月球基地什麼的。
但就像剛才說的,單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比如蒸汽機技術、內燃機技術,載人航空技術什麼的。不可能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現在,摩爾定律快失效了,誰知道未來IT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技術紅利能持續多久?
也許,跟以往一樣,半路從技術生態圈中,某個角落殺出一匹技術黑馬來,比如突然來一場醫學技術革命、生物技術革命、化學技術革命也說不定。
當然,也有可能悲催的遲遲不來新的技術突破,我們只能繼續啃IT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技術紅利。
有人說,這三四十年,IT行業的迅猛發展,掩蓋了其他行業技術的停滯不前。
其實也有道理。因為我們現在就是在吃資訊革命的技術紅利嘛。爆發的是資訊革命,而不是生物革命,也不是化學革命。
只是,我希望未來科技來點新花樣就好了。
比如核聚變大突破,來一次第三次工業革命?不過這太遠了。
希望來點新的想不到的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