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超圖集團

    傳統的地理空間資料是以離散的資料來表達連續的地理實體和事件。傳統地理空間資料包括地圖、遙感影像、地理標記的文字等,資料格式有向量、柵格和三維模型等,資料結構分為結構化、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傳統地理空間資料的採集和生產對技術要求較高,主要由專業人員採用高精度、高價格的複雜裝置進行。

    空間大資料的出現導致了傳統模式的改變,極大地提高了空間資訊能力,除了新型測繪儀器的廣泛使用之外,其最大的特點是依賴於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發展,和志願者地理資訊(VGI)等公眾參與,以及從地理感測網路所產生的資料。地理資料也從資料稀疏到資料密集模式轉變。

    根據空間大資料產生的方式,可以簡單地將其分為四大類,如圖所示。空間大資料多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產生。與此同時,新型測繪技術手段的發展也在不斷促進新型測繪大資料的產生。因此,空間大資料可以分為網際網路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物聯網大資料和新型測繪大資料。

    空間大資料的型別

    (1)網際網路大資料

    包含隱含位置特徵的電商交易記錄、搜尋引擎關鍵詞、社交媒體資料等屬於網際網路大資料。例如使用者透過網際網路電商平臺搜尋商品時,後臺伺服器可判斷出使用者的位置;再比如使用搜索引擎搜尋關鍵詞時,後臺根據IP地址也能判斷出該關鍵詞請求發生的大致位置。網際網路大資料種類非常豐富,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透過對這類資料進行空間分析和挖掘,可以反映出社會和經濟活動的空間分佈特徵及演變。

    (2)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

    以手機為代表的智慧移動裝置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隨之產生了大量與位置相關的資料。最為典型的包括GNSS監測的交通資料、通訊運營商的手機信令資料等等。安裝在手機、平板電腦上的各種應用軟體,其產生的資料也是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的主要來源,如微信等社交媒體資料、移動裝置產生的導航資料等。透過對這類資料的空間分析和挖掘,可以找出人口的空間分佈、變化趨勢、出行模式等,可用於改善城市公共資源配置、應急事件監控預警、傳播性疾病風險防控等方向。

    (3)物聯網大資料

    物聯網大資料也是空間大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廣泛部署的RFID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測器、鐳射掃描器、地理感測器網路等資訊感知裝置,按照約定的協議,提供全天候和全空間的感知資料。車輛、船舶、飛機等交通工具上安裝的採集資料的感測器,也在實時記錄這些物件的行駛軌跡、位置、方位、執行速度、油耗等資料。環境監測、氣象監測、影片監控、體感裝置、可穿戴裝置等在源源不斷地產生流式資料。這類資料,廣泛應用於城市、電力、航空、醫療等領域的智慧化應用。

    (4)新型測繪大資料

    最近十年來,新型測繪技術如傾斜攝影技術、鐳射點雲技術、影片遙感衛星等快速發展,由此獲得的傾斜攝影原始照片、高密度原始點雲、街景原始照片等,形成了一類非常重要的空間大資料。

    綜上所述,空間大資料的發展極大提升了地理資訊的內容,為地理資訊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資料資源,將進一步拓展GIS的應用。但空間大資料並非每個單位都能擁有,往往涉及跨部門、跨地域的協同,以及資料安全和隱私等問題,共享難度大。不過,隨著通訊運營商、電商和網際網路等企業對自身資料的開放,以及大資料獲取手段的提升,得到大資料的途徑越來越多,再加上空間大資料相關軟體產品和技術工具的發展,空間大資料的應用會更加便利。

    (節選自《大資料地理資訊系統》,著作團隊:鍾耳順、宋關福、湯國安、李紹俊、李少華、蔡文文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共場所是如何分配wifi網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