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照見
-
2 # 來自火星的花
怎麼不算真愛?確切的說需要的不是回報,是迴應才更準確,水滴還能石穿呢,一個大活人對你的付出完全沒有迴應,要麼自私,要麼不愛,遇到這兩種,都不必再愛。如果你依然執著繼續付出,自己犯賤,那就別再想著回報的事兒了,繼續賤下去……
怎麼不算真愛?確切的說需要的不是回報,是迴應才更準確,水滴還能石穿呢,一個大活人對你的付出完全沒有迴應,要麼自私,要麼不愛,遇到這兩種,都不必再愛。如果你依然執著繼續付出,自己犯賤,那就別再想著回報的事兒了,繼續賤下去……
我發現很多人都很糾結一些『名詞』,拼命的爭奪解釋權。
比如這個『真愛』。
一個人說:我不求回報是真愛!
另一個人說:我求回報我也是真愛!
眼看著兩個人就要打起來啊,臉紅耳赤的。
等等……讓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兩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那麼這些行為到底叫不叫『真愛』有關係嗎?
大家不妨想想:一個人對你事事求回報,幫你買個水都要你回報他。你覺得這個讓你很不爽,你拒絕他。然後你說『這不是真愛』。
其實說白了,你拒絕或者被拒絕,原因很簡單——另一個人對你的言行,並不滿意,你們相處不融洽。
『不是真愛』,只是不過是個名詞,只不過是個說法,讓拒絕的過程舒服些而已。
而那些口口聲聲要爭辯『我求回報就是真愛!』的人。也不過是垂死掙扎,奢望透過一個『真愛』的名頭去挽留而已。
大家都學過『條件反射』嗎?
你給狗搖鈴,給食物,然後它流口水。下次它聽見鈴聲,直接流口水,甚至都不用它給東西吃。
我們看到一些人相處融洽,可能他們的相處中不求回報(或者求回報),然後我們聽別人說『這是真愛』。
然後我們就東施效顰,認為說『哦~原來要相處融洽,首先要真愛啊。』
這就跟狗聽見鈴聲,以為就有食物要來了是一樣——其實是個誤會。
重要的從來就不是那個『真愛』的定義是什麼,而是你跟人相處到底愉快不愉快、和諧不和諧、融洽不融洽!
很多人根本不追求『真愛』這個名頭。他們直接說:『我要漂亮的,對我好的,家裡有錢的。』或者是『我要長得高的,有知識的,有同情心的,善良的』
你看,多麼具體!!!這些要求中的詞語,定義都很少有爭論的!!!
如果一個人追求『真愛』,關鍵不是真愛到底是什麼。關鍵是他認為真愛是什麼。
如果你打算追求一個人,跟他爭辯什麼是『真愛』。完全沒有意義。你應該直接投其所好。
你一邊做著別人不爽的事情,一邊又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定義(不管真愛是不是求回報),
這不是製造衝突麼?
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如果你不是要追求一個人。而是在糾結:『我到底對人有沒有真愛?』
這也是在自我設限。
說穿了:一個人在不傷害他人、不違法的前提下,愛怎麼過日子都沒關係。為什麼那麼在意一個『真愛』的頭銜呢?
你要什麼,不要什麼。簡單明瞭。並不會因為它叫做什麼,而有所改變啊!
莎士比亞說:『玫瑰不叫玫瑰,它依舊芬芳』
回到這個問題上。
按照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裡希·弗洛姆寫的《愛的藝術》裡的觀點。
真愛是什麼?
真愛就是: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真愛就是:能夠對你愛的人付出,本身就令你感到愉悅和幸福,所以付出本身帶來的幸福感就是『回報』。
所以,問『付出想得到回報不是真愛嗎?』這話沒說全。
更根本的問題是:你打算從哪裡得到回報?
是從旁觀者的讚賞?是你追求物件的讚賞?還是別的什麼?
你確定你要的是回報?難道你要的不是『確定對方也愛我』很多人會混淆兩件不同的事情。
你愛一個人,付出了(關心他支援他)。正好也愛你,他也付出(關心你支援你)。這就一拍即合。
你愛一個人,付出了。他不愛你,但是你的付出讓他覺得受之有愧、不好意思,所以決定回報一下你(同樣也是關心你支援你,甚至可能答應當你情侶)。但,這就是不是相愛。
同樣的行為,不同含義,當事人才知道真相。
可是,我們總是透過觀察對方的行為,來確定對方愛不愛自己。
很多人在說『沒有回報,我愛不下去』的時候,其實是在表達:『我覺得他不愛我,我愛不下去了。』
每個人都希望被愛,不希望被愛的人是不存在的。
問題是,有沒有強求。
問題是,是不是每次都要別人先示好,自己才能對別人好。
別人不愛你,你還能愛下去一陣子。不能說不是真愛。一陣子過後不愛了,也不能說不是真愛。
所以,請勇敢的說:愛過!(正如同,不能因為一個人變窮了,就否定他富裕過。)
更極端的說,付出不求回報也未必是真愛因為——
有一種行為叫做:只會自我感動。
別人說:不要不要,我不要這個。
然後你:要的要的,我想對你付出。
這就不對了。投其所好才是對別人的尊重。否則就是,只會自我感動。
請客吃飯,你會請別人不喜歡吃的東西嗎?這個基本禮儀大家都知道:請別人喜歡吃的,才對。
可是很多男男女女,追求別人的時候,都只顧著自我表達,完全沒考慮別人的口味(或者是道聽途說,只會用鮮花、蠟燭、公開表白等爛俗的方式)。
這樣的人,哪怕付出不求回報,也不是真愛。
那叫做,自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