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身為君主,曹操、孫權、劉備誰的用人能力更強?為什麼?
7
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良心

    用人能力曹操最強,曹操死後魏國還是謀臣如雲猛將如雨,生前就不說了。孫權卻是善於用新人,敢於用新人,孫權掌權後有父兄留下的老底子,還是敢大膽啟用新人。從一開始的周瑜,到後來的陸遜,當都督時年紀都不大。而劉備用的基本都是有名氣的人,死後蜀華人才凋零,以至於有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而劉備重用的諸葛在馬謖失街亭後不敢用新人,更是導致蜀國後期沒有獨當一面的大將

  • 2 # 閱過邊界

    得人之心,曹操不如劉備;得人死力,曹操不如劉備;用人之能,劉備不如曹操。

    至於孫權,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 3 # 我們的三國

    歷史電視劇大作《軍師聯盟》中出現的神秘機構“校事府”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電視劇中總有藝術誇張,但這個機構歷史上還真有原型,那就是曹魏時期的“校事”這一官職設定。東漢末年,當時外戚、宦官專權,皇權旁落,原本的國家監察機構也逐步衰落。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曹操為此設定了一種臨時的監察官體制,這種監察官就是《軍師聯盟》中提到的校事一職。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這種監察體制延續到曹丕稱帝的時候還一直存在,儼然成為皇帝進行統治的日常手段。就在曹丕登上皇位的幾年內,透過這種秘密監察系統查辦的案件就多達上萬件。

    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基於“校事”的設定而做出分析,稱:曹操明知道那些校事都是小人的情況下,還對他們加以重用,只不過是為了在當時的局勢下保持系統的平衡,以便可以達到全面控制。該文同時也認為:畢竟,曹操是個做大事的人,他想的是重建國家和社會。不管什麼時候,這樣的抱負,都少不了士大夫也就是君子們的合作。曹操用這些小人,其實也是給這些精英們一個警告。

    這樣的分析不能說不對,但多是基於現代人的想象的一種常理化分析,似乎歷代的君主控制臣下,無非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要真正理解曹操的用人方略,這可以作為一個起點,但只停留在這裡,遠遠沒有理解歷史趨勢變化的真正主導力量。

    北大歷史系教授閻步克在《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及《樂師與史官》中提出了士與吏的區別,這是理解中國傳統政治結構的一個重要關節。

    所謂“吏”主要是作為依據韓非、李斯思想所構建的官僚政治體系(此概念無貶義,較接近韋伯的用法)的一個零件,承擔具體行政職責,如獄吏、刀筆吏等。在中國古代,他們經常是世襲的。他們一般都不接受系統的儒家教育,而是接受技能教育,對於他們,“從政”是作為一種工作,他們的職責是按照既定的規章和條例完成日常性、程式性的事務。他們的升遷經驗資歷積累的結果。

    所謂“士”,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產物,他們接受的是通才式的儒家教育(古語有云: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他們從政一般都是抱著一定的理念,欲有所扶植或有所匡正。當然也不排除榮身顯家的想法,而這兩者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大學》所謂“修齊治平”是也。從本質意義上講,士不是官僚政治體系的組成部分,而是作為官僚政治體系的立法者和監督者參與政治體系的運作的。春秋時期的“客”和後來的“幕僚”還基本保留“士”的原初職能。

    士與吏在現實具體的人身上可能有重疊,但對有些人,區別很明顯。如龐統,他是絕對不屑於去做一個縣令的,演義中是將其美化,講其是在完全能夠勝任的前提下不屑於做,是否真能勝任我們不知道,但這一細節鮮明反映出“士”的心理優越感。

    吏和士這兩大不同的群體,承擔著不同的職能。吏關聯著法家思想,關聯著具體的行政治理,關聯著現實;而士關聯著儒家思想,關聯著道統和政治理念,關聯著理想。中國傳統王朝的統治,基本上都是“儒法並用”“儒表法裡”,在歷朝歷代,中國政治體系構成的這兩維大體一直存在,並且必須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若這兩維中的任何一維完全吞沒了另一維,政治都會失序,導致王朝滅亡。

    秦用李斯之術,焚書坑儒,以吏為師,“吏”完全吞沒了“士”,二世而亡。漢起而糾秦之偏,建立以士大夫為主的政治,但到後期,“政失其寬”,從中央與地方的關係角度講,世家大族因被過分放任而佔有大量土地及人口,中央政府在實質上失去控制力;從中央政府內部講,外戚及大臣擅權,君主與宦官聯盟平抑外戚,導致惡性迴圈。

    郭嘉在官度之戰分析袁紹十敗、曹操十勝時鮮明地道出了兩方所代表勢力的本質不同。曹操為政是對漢代偏頗的糾正,而袁紹是對漢代政治精神的因襲。曹操政權強調在亂世建立秩序,重視能承擔實際職能的“吏”。曹操帳下士人雖多(他們大多是為匡扶漢室而來),曹操對待他們卻不以士人待之,而主要是作為謀士在利用他們,若其中有人表現出士人的作風,對政權挖苦諷刺,曹操一般都會將其除掉,如孔融、崔琰、彌衡(借刀),甚至曾立大功的荀文若最終也是被逼鬱郁而死。

    陳寅恪論三國時指出,曹操代表的是寒門(小地主),而司馬懿代表的是世家大地主,故曹操用人不拘門第(所謂任天下之智術而御之以道),後起之司馬氏又重建門閥勢力。

    陳氏此論有據可考,確有此一現象。東漢末年,由董仲舒等人所建立起來的一套政治、文化維繫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走向僵固化而流為虛偽的形式。漢代這一套維繫體系本是靠士大夫議政所發揮的監督職能而保持體制的活力,當皇權旁落到外戚和宦官手中,士大夫與皇權之間的關聯性便斷開了,因此綱常名教流為形式。

    到東漢末年,代表整體性精神的綱常名教流為形式,使歷史真正的生命力從個人的個性中迸發出來。正始年間,王弼嵇康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正為時代精神與生命力之體現。

    曹操把握住了這一時代精神發展的趨勢,故其為政屏棄虛偽道德,用人唯以能力為標準,因此能在較短時間內由弱變強,併成為漢末最強大的勢力。但這種政治精神的長處同時也伴隨著其弱點,屏棄道德故其政維繫於人心必不長久,司馬氏輕易代禪,此為根本原因。

  • 4 # 陶唐氏

    用人能力最強的當屬劉備。原因有以下幾點。

    1、相比曹操和孫權而言,劉備手下不僅人才匱乏,而且派系眾多。他最信任的荊襄集團是他所依賴的核心,比如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但是,將基業建立在益州成都的劉備又不得不重用諸如法正、李嚴等益州本地勢力;甚至為了招攬人才對於曹魏降將王平等人也要青眼有加。就這麼三股不同的勢力,最後能為這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效勞日久,怎能不說是劉備用人有過人之處呢?

    2、對於手下的能力洞若觀火。比如,對於獨當一面,鎮守疆域的人,他信任關羽(駐荊州)、魏延(駐漢中)這樣的將軍,而拱衛首都外圍他又重用張飛(閬中太守)。對於每個人的能力有十分熟悉,比如漢中之戰時,王平來投奔,他就立即知道自己奪取漢中指日可待。對於誇誇其談的馬謖,劉備很早就告誡諸葛亮不可重用。

    3、對於自己“以貌取人”的人才能知錯就改,比如對於龐統。在先前不被待見的鳳雛龐統,能夠降階而迎,以示歉意。最終換來龐統為他捨死忘生。

    4、對於自己青眼有加之人,就給予足夠的信任,讓其發揮。比如,三顧茅廬請來的諸葛亮,能讓他為了蜀漢政權嘔心瀝血。

  • 5 # 霪鬙

    個人觀點:曹操用人能力最強,孫權次之甚至旗鼓相當,劉備最弱。首先,不以演義為基礎,劉備能拿的出手的文臣武將不多,當然,有人說這個與蜀漢環境有關係,不無道理。但是,也反應劉備性格不完善,到了蜀中劉備有了諸葛亮輔助才有了用人原則。其次孫權是少主接位,可以說能夠穩住前朝老臣舊部很重要,也很考驗人實力。包括孫權成人以後對新舊勢力的壓制也能說明他的實力,諸葛亮舌戰群儒,一方面是歌頌諸葛亮口才好,深層次的意思是孫權勢力內部的各個勢力林立,並不想想象中的那麼團結,而孫權能夠穩住大環境,並且把安邦的重任全權託付給老臣周瑜(年輕的周瑜是孫策的老臣,對於孫權來說很難駕馭周瑜,所以後來孫權親魯肅,遠周瑜,這也與周瑜之死有很大關係),可以說赤壁之戰前所謂的文臣都是東吳的地方大士族集團。武將都是孫氏的家將。……再說曹操為什麼比這二位強?曹操的征服是一種中央政權對四方勢力的征服,不但征服你的兵,你的官員(將領),還要征服你的老百姓和土地;孫權的征服是一種割據勢力火併的征服,我只要征服你的地盤土地和百姓;劉備的征服是一種土匪的征服,征服你的地盤不成,我就征服你的官員(將領),征服官員(將領)不行,我就擄走你的人民,這種征服模式完全是山大王模式(遊牧民族)。曹操的征服模式決定了一種我需要各個地方官紳的支援,因為我的勢力以後還要在這裡。孫權的征服是我要把敵對勢力清除出我的勢力範圍,我的蛋糕不允許別人分,你的蛋糕我也不稀罕要。劉備的征服屬於,老子沒什麼要求,弟兄們你們出去打仗為的什麼?我也不挑剔,搶到什麼就要什麼,當然,搶到美女你們可以自用。所以此處評分曹操滿分,孫權七十分,劉備六十分。 曹操根據自己的理論成功的佔據天下的三分之二,不是他的將領牛逼,他計程車兵拼命,完全是領導人的領導有方。為什麼曹操會有赤壁之敗?渭水之敗?漢中之敗?江北之敗?這個完全的揭露了一點,曹操的將領多,但是能力不強,曹操的謀士多,但是都要靠曹操決斷,而曹操不是萬能的所以有成功就會有失敗!劉備前期無立足之地,後期能夠封漢中王勢力一下排名第二,可以說他也有了領導技術並且手下猛將能力得以發揮的功勞。孫權在守父兄基業上面對各方壓力,促進內部團結,用一群人渣看住了一個地區的和平也是值得稱讚的。總結一下,劉備靠‘弟兄們’血拼,孫權靠父兄留下的恩澤以及自己的領導藝術,曹操靠的是自己的管理模式(領導藝術的一種鞏固)此節曹操滿分,劉備八十,孫權八十。 什麼叫領導藝術?作為領導無論什麼樣的人,我都能指揮你,而不是我是你領導,你必須給我做什麼什麼!從領導藝術講三個人都可以拿及格,而曹操還經常讓手下人做他們反感的事情,但是,手下人還是很多追隨他。這種反常的事兒除了戀愛的男女你能找到其他情況嗎?你虐我千百遍我還待你如初戀,當然一般他是對自己想處理的人才有殺心。劉備對手下的操控力除了幾個核心將領就沒那麼強了,孫權這方面比劉備強,無論誰來了就是我的弟兄,既然是弟兄你就給我去插肋骨兩刀吧,諸葛謹讓孫權玩虐一生換來兒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兒子不爭氣就是後話。 從後來三方無故投誠來看,蜀漢有上庸,東吳有長江以北靠海那片,叫什麼陵我忘了。但是曹操的人沒有投降的,就算兵臨城下,也有那江南四郡的抵抗。于禁,姜維都屬於用兵用計。完全政策性的倒戈,就能說明誰領導更強。相比之下,被大兵壓境還能忠心的才是領導的領導有方,將士們信服他。所以這方面曹操滿分,孫權七十分,劉備六十分。 在不戰而屈人之兵上能說明一個領導的人格魅力。曹操比誰都強,有人說曹操勢力牛逼人家就投靠他?那董卓時期有誰比董卓牛逼?還有誰!!!董卓如果有進取心,完全可以君臨天下。而劉備入蜀能夠有很多將領臨陣倒戈也能說明劉備的向心力不俗。孫權要靠絕對兵力碾壓才能讓荊州官員投降。所以這方面曹操滿分,劉備只能拿九十分,而孫權,七十分。 總結,曹操領導能力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末。別說什麼千里走單騎,趙雲百萬軍中殺進殺出,這種事真假先單說,領導的最強藝術是,啥徐庶那種我身在曹營心在漢。但是劉備手下能達到這種境界的有幾人?畢竟劉備只有一個不能每個將領謀士都能天天陪吃陪喝陪睡。最好領導是無論你給我多少人,我都能給你玩轉,不是無論你給我多少人我都只有那幾個鐵哥們兒的小圈子,也不是你給我權力我用權力去指揮。曹操的權力是用實力換來的,實力是靠自己的領導能力換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男輕女會導致女孩出現哪些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