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遇見你真好

    《請回答1994》以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們生活的首爾某寄宿店為背景,講述從地方來的人們艱難的上京記,勢必引起地方出身的人們的共鳴,讓首爾的人們感到新奇有趣。該劇將展現這一時代人們的整體生活。

    離開生活了20年的家鄉、為了上大學來到首爾的寄宿生們對首爾充滿幻想,他們有趣的故事將為觀眾帶去歡聲笑語。而離開父母,獨自在異地生活也會困難重重,感到孤獨。這樣的寄宿生們之間的友情一定會帶給觀眾感動。特別是94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還會勾起人們純純的感性,籃球大賽加上徐太志與孩子們等風靡1994年的各種主題,也會刺激人們的感性。

    這部電視劇很好看,一群平凡人,猶如我們,瑣碎小事帶給人莫名的感動,而不是那些靜=驚聽動地的大事,那些事往往旁觀者多,然而我們經歷的,參與的,都是這些平凡,普通而又不一樣的生活。

    而且這部電視中家人的生活也是較為貼近我們的,我們的家庭裡也往往會有爸媽互相大聲吵架,大聲呵斥我們,我們或多或少有她的著花季年紀追捧者那些星們,或是像那樣著。反正看著裡面的爸媽很容易讓我想到我爸媽。

    這部電視,它的特色之一不僅是搞笑,也是他搞笑的來源,生活處處充滿幽默。更要誇讚的是他很注重細節刻畫,哥哥偷吃了妹妹的棉花糖,回來時給妹妹買了一大袋棉花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愛又貼心的哥哥。還有很多別的細節,相信都觸動了我們心裡那根弦。

    一群鄉下來的孩子來到首爾,他們會特地強調我們不是鄉下來的,我們那兒是市,雖然說這有點愛面子,但是聽可愛的,反正它很真實地折射著他們的心裡。

    上次,看到有人寫了厚厚的書,要歌唱自己的80年代。旁觀別人的青春,因為隔著距離感,不會大驚小怪,只是默想,能夠這樣用力回憶,真好啊。

    至於,90年代……時間過得太快,人、事、物,都有記不太清的部分了。懷舊,是一種證明,可以不服,但是不能不認——在忙碌到疲倦,連多說一句話都覺多餘的現在,不是變老,就是已經老了。

    所以,從《請回應1997》到《請回應1994》,本能地感覺,太親切。因為濃稠的時代記憶,劇情超越個體回憶,成為集體共鳴。老歌、call機、老舊的打字練習、聯網對話的reply,原來在別的國度,不一樣的青春也有相同的內容。

    相對於1997年,1994年的回憶起點提前。按照兩年差距就產生代溝的理論,1994年的年青人,儼然是另一世代。

    還是同一個編劇,筆力卻更讓人驚喜。

    這個編劇很妙,演員的人物設定還是來自南韓各地的青年人,說著不同口音的方言。主角的愛情萌芽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在親情上有同樣的失去……

    劇情在又二又囧的搞笑加搞怪中一路平鋪直敘,然而,突然就有了那樣的瞬間,即使你是旁觀者,也覺時間靜止,周遭停頓。

    開始,我想,這是創作節奏的高明之處,這個編劇操控局面的能力讓人震驚。

    後來,我想,原來青春回憶裡最純粹的部分是人情。

    這不是寫作套路,而是人生痕跡。

    編劇用力回憶的部分,是鄉愁。

    即使這些1994年的年青人已然步入中年,他們融入了這個城市,遊刃有餘,他們熟練地避開交通擁堵的路段,平靜地享受城市的繁華和便利。故鄉還是有不同尋常的意味,但生活的重心不可避免的移動了。

    鄉愁卻依然存在,甚至越發濃烈。

    因為,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站在現在,回望過去,消逝的時間本身也是一種巨大的鄉愁。

    生活中比較美好的途徑是苦盡甘來。而更美好的部分是,歷盡千帆,才明白那些曾經的“苦”也真真都是極好的。

    三千浦剛到首爾,為了找到合宿的住家,一路奔波,卻左右碰壁。整個過程中,他窘迫的模樣笑果十足,但是迷路無措的深夜裡,他用公共電話給母親報平安,讓人感懷,果然人不可貌相,小人物自有善良和心酸。而當他終於踏入合宿的房間,第一樣映入眼簾的,是地板上鋪著母親親手縫製的厚重棉被,“慈母手中線”的強烈感受,肯定會成為他最重要的人生記憶之一。

    娜靜的老爸、老媽,從馬山遷入首爾,生活細節屢被首爾鄰居指摘。事不過三,鄰居再次上門,娜靜老爸終於忍不住要發飆,然而,這一次鄰居不是抱怨,而是提醒下雨收衣。果然冷漠都市,也可能只是偏見印象,人情冷暖從來不是一分為二那麼簡單。

    我分不清不同口音的南韓方言,也搞不明白那些郡、道之間的南北東西。但,我還是覺得這劇超有看頭。

    另外,編劇設計一旦多生的關係,就樂意讓觀眾猜女主角老公的愛好依然不變。我不喜歡玩砸彩蛋的遊戲,也只好賭一把。當五個原女婿料候選人同時到娜靜新居,他們按了門鈴。男人帶著一幫哥們兒上自己家串門,是不可能由別人去按門鈴的,這不合禮儀,也太沒規矩。而門鈴99%都是安置在右側,從可視對講的影片,最靠右邊的那個男人,就是按門鈴的男主人。

    他就是謎底。

    沒有謎面。

    1994的舞臺屬於七零後,那時的他們從小鄉鎮湧入大城市,做為最朝氣蓬勃的新新人類,如飢似渴的吮吸著新興事物,追體育明星,上迪斯科廳,聯絡基本靠呼,彩鈴基本用錄,唯恐被當成鄉下人,竭盡所能與城市接軌

    比之那些有錢有權的人生贏家,他們的青春既青澀又笨拙,時而懵懂時而犯二,很少神一樣的對手卻遍地豬一樣的隊友,

    這樣的青春不用吃飽了撐的45度望天,也無需身披愛馬仕一肚子明媚憂傷

    對他們而言,青春是橫衝直撞的闖禍,是燦爛土氣的戀愛,是少心沒肺的幼稚,更是幡然醒悟的成長——而只有經歷了這樣的青春,才可以理直氣壯——“我的生涯一片無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購買一款電腦,玩主要大型遊戲,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