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dqst聖殿騎士團
-
2 # 古今事
漢武帝
漢武帝作為西漢的傑出帝王之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對他豐功偉績的肯定,但他也揹負著窮兵黷武的罵名,漢武帝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帝王?讓我們結合史料進行一些瞭解。
漢武帝在位時間大約五十四年(公元前140年-前87年),幾乎是歷史上在皇帝位上最久的人之一,武帝執政期間,西漢王朝發展至那個時代的鼎盛,西漢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空間發展。漢武帝最偉大的一點,在於他的積極的政治態度,開創性的頒發“推恩令”結束封國為亂的局面,僅是其較為突出的政績之一。
一個國家在其穩定期間,其實不很需要雄才大略的君主,多數時期,守成即可。漢高祖劉邦一世英雄,卻搞出“白馬盟誓”這樣的昏招,與大臣議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大封同姓王,妄圖千秋萬代。劉邦低估了人慾之無窮,不說千秋萬代,僅僅十餘年時間,封國勢力已經嚴重威脅國家安定。相較於武帝,文、景二帝頗有些黯然失色的意味,兩帝雖然在政治上有些才幹,拼出了“文景之治”,對封國問題拿出了一些措施,終究不傷諸侯根本。主父偃是個高人,據《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主父偃說上(武帝)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武帝大喜,以其計施之,其後又以各種藉口削去大多數封侯,自西周而下的千年難題迎刃而解,由是,可見其為政卓越才能之一斑。
漢武帝在經濟上亦有極突出的建樹,如實行鹽鐵國賣、算緡告緡、統一幣制。這其實可以說是他好大喜功之缺點搞出來的“後遺症”,他窮兵黷武,幾乎耗盡前面幾代帝王近百年的積累,漢朝因此出現“財政赤字”。其時,“富商大賈,滯財役貧,轉彀百數,冶鐵鬻鹽,財或累萬而不佐公家之急,於是黎民重困”,漢武帝收攏經濟政策,將鑄幣、煮鹽、冶鐵等“收歸國有”,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危機,也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社會秩序,對穩定商品經濟的發展,更是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對邊疆地區的經營上,首要指出的便是武帝針對匈奴的打擊政策。漢初時,國力虛弱,尚無力遠圖,對待匈奴等少數民族的威脅,多施以和親等政策,軟弱妥協。漢武帝時,經過修養生息,國力雄健,遂一改前策,雷霆出手,對匈奴進行了大小十餘次戰役,得到“金城、河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的戰績,不僅打通西域商品房,更加強了內需與西域各國的交流,對文化、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消滅匈奴主力,使其“幕南無王庭”,終於遠遁,實為自春秋而下空前之壯舉。
漢武帝,不愧“千古一帝”之稱。
-
3 # 社會我亮哥
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漢的鼎盛時期。前無古人的巨大功業。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但由於徭役兵役的增加,人民負擔加重,引起農民反抗。
-
4 # 柏韜t
真實的漢武帝是個什麼樣的人,說實話我們根本無法得知,我們只能從歷史資料文獻當中去推斷。他的豐功偉績我們大多都能耳熟能詳,他在位的時期,西漢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帝國,沒有之一,即便是羅馬帝國。他是屬於非常精明強幹的帝王,開創了大漢帝國的巔峰,至今我們仍然以漢族自稱可見一斑。不過人無完人,帝王的通病他也是有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文化上限制自身,後期的窮兵竇武和巫蠱之禍,導致國力的倒退。但是瑕不掩瑜,總得來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帝王,值得我們敬重和紀念的,不為別的,只為一句: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
5 # 龍天一馬
毫無議問,漢武大帝是中國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一生3分之2的時間都在開疆拓土,特別是打敗匈奴更是意義重大,這是兩個民族的生死鬥,漢的勝利奠定了漢強匈弱的局面,為後世最後消滅匈奴定了基礎,但漢武的連年用兵也使漢面臨崩潰,不過他選了一個好的繼承人,漢宣帝劉詢,正是劉詢把漢朝國力推向了頂峰,所以漢武帝沒有覆徹祖龍的錯誤,讓漢族成了中華代名詞,是一位偉大的君主,缺點是殘忍好殺,但這也是大部皇帝的通病。
回覆列表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之子,十六歲的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在位長達五十四年。作為封建社會傑出的政治家,漢武帝更表現出雄才大略,在他統治期間,鞏固了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漢武帝在位時做了許多對以後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事情。首先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漢帝國的統一和發展;削弱相權;實行“推恩令”,解決藩國問題;加強察舉制度,建立刺史制度;設立太學,選拔官吏;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成為此後兩千年間封建社會的基本制度。
經濟上,打擊富商大賈,將鹽、鐵全部收歸國家所有,增加了國家的經濟實力。打退匈奴,保障中原免受侵害;出使西域,促使與西域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為適應專制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在思想領域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但是,到了武帝晚年,漢王朝上下已經怨聲載道、危機四伏。因為,連年征戰和肆意揮霍,耗盡了國庫,為了斂財,將鹽鐵實行壟斷專賣,並出賣官職爵位、允許以錢贖罪。至使官場越加腐敗黑暗,廣大貧苦農民不堪官府和豪強的雙重壓榨,在他統治的中後期爆發了起義。
晚年的武帝為了能長生不老,他大興土木,樹“ 泰一”尊神,大搞頂禮膜拜,並且靡費巨資,多次封禪出遊;迷信加多疑的武帝, 最終釀成“ 巫蠱之禍”, 逼死了太子和衛皇后, 受誅連者數萬人。
一連串的打擊使武帝心灰意冷,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下《輪臺罪己詔》,承認了自己的過錯。至此漢朝的統治方針發生轉變,回到了與民休息、重視發展經濟的軌道,從而避免了像秦朝那樣迅速敗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