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明德資本黃幻

    房地產的淨利潤率(淨利潤除以總收入)究竟有多少?

    如果專案正常運營,10% 左右。做得好的專案,可以達到 20% 以上;做得不好的還有很多賠錢,專案爛尾,或者房子蓋好賣不出去,抵押物被拍賣的。

    除此之外,房地產公司在地價飛漲的時期,還會買下土地使用權等漲價後再轉讓,獲取轉讓收益。我判斷題目的重點不在這裡,就帶過好了。

    上面所說的是單一的專案,就是建一個樓盤的淨利潤。集團公司還需要加上集團其他收益並扣除集團的費用(管理、宣傳、公關等費用)。

    利潤率和收益率有什麼區別?

    這一部分是後來加的,因為好多人都弄不清楚。簡單點說:

    利潤率,通常指淨利潤率,= 淨利潤 / 銷售收入

    收益率,就是投資回報率,= 淨利潤 / 股東實際投入資金 / 年數

    10% 在國內什麼水平?算暴利行業嗎?

    大部分傳統行業內的大型企業,利潤率 5~6% 左右,甚至更低。在《2​0​1​2​ 年​中​國​企​業 5​0​0 ​強的利潤排名》中,製造業企業利潤率為 2.90% 上下。

    排名靠前的基本是網際網路、壟斷、能源、金融(包括銀行),也就是「非一般行業」。

    房地產行業的公司:

    華潤:排名 52,利潤率 22.47%;

    世茂:排名 53,利潤率 21.97%;

    恆大:排名 70,利潤率 18.24%……等等

    房地產企業超過 15% 的有 8 家,10~15% 的有 7 家。其餘的都在 10% 以下。

    平均看來,就是「比起一般行業,利潤高一些」的水平。10% 確實高於很多「一般行業」。但稱不上暴利,最多可以說是「微暴利」吧。

    另外,房地產行業的門檻很高。不論是資金門檻、政治門檻、技術門檻(運營房地產專案的能力)都很高。在房價平穩的今天,風險較之前大大提升。所以,房地產專案有較高的利潤率,也是合情合理的。

    大眾對一個行業產生「暴利」印象,一般會覺得:「啊!這個某某產品賣 100 塊一個,成本其實 10 塊錢都不到!暴利!」。如果從這個角度,我認為房地產稱不上暴利。

    之所以他們會認為整個房地產行業都暴利,可能的原因:

    1. 最掙錢的個案(20% 以上),甚至是謠言,容易被媒體宣傳或口口相傳。傳到大眾耳中的更多的是「暴利」的案例;

    2. 有「房價高所以一定高利潤,一定暴利」的誤解;

    3. 對高房價的宣洩;

    4. 把利潤率和回報率搞混了,回報率確實高,但是利潤率沒那麼高;

    5. 確實有一些不合法合規的暴利個案存在;

    6. 對房地產行業的認識還停留在曾經的黃金時期。

    上市公司資料能反映平均值,能展現行業的常態,正常運營方法。但是也有不足。因為大開發商和小開發商的運營模式很不同。大開發商的融資成本低,但運營成本高,例如為了打品牌拿「地王」。排名靠前的開發商,有時候,地拍下來的時候就知道是賠錢的。

    我們看過大公司既平均水平,接著看看比較掙錢的專案,具體的盈利情況。

    比較暴利的專案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該專案每平方米售價 4900,拿地成本 + 建築成本 + 融資成本約為 2000-2200每平方米(按照 2100 計)。

    毛利潤=4900-2100=2800

    ① 扣除 營業稅及附加=4900*5.6%=274.4

    ② 扣除 行政及銷售費用=4900*(3%+3%)=294

    ④ 所有扣除總額=274.4+294+420=988.4 (營業稅及附加 + 行政銷售 + 加計扣除)

    ⑤ 土地增值額度=2800-988.4=1811.6

    ⑥ 土地增值稅=988.4/2*30%+988.4/2*40%+(1811.6-988.4)*50%=757.54

    ⑦ 企業所得稅=(2800-274.4-294-757.54)*25%=368.515

    專案淨利潤率=1105.5/4900=22.56%

    這裡不能除以時間,答案就是22.56%

    那我們再看看資金效率:

    2100 的成本,槓桿 2:1,所以自有資金 700 就夠了,1400靠融資。時間也按照 2.5 年(但實際上會比這個短,根據各地政策不同,在房屋完工前就可以預售,此時的資金已經回籠,資金的效率應算到此時為止)。

    自有資金投資回報=1105.5/700/2.5=63.17%,也就是說每投入 100 元,一年的收益為 63.17 元。

    這些公司怎麼做到如此高的利潤率的?

    1. 地價便宜。透過各種方法(此處省略,別問我,我不會說噠!)拿到價格比較低的地。地價成本少了,利潤當然就高了。

    2. 利用財務方法做高成本(造出很多不存在的成本),以此降低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據說(不是我說的哦!不要來查我!)很多公司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手腳。

    3. 融資成本。房地產專案基本都要借錢,有人借錢 8% 利息,有人 30% ,差別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談的物件家裡人不同意?而相親的物件家裡人卻同意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