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儂行蓋碗茶

    哲學家波普首先提出,什麼是真科學,什麼是偽科學的問題。他就認為,敢於提出一個設想的試驗,這個試驗能夠證偽他的理論的,才是真科學。而後來拉卡託斯更進一步指出,一個科學家,能夠預測出前人根本都夢想不到的新穎事實的時候,這個科學家是在搞真科學。而偽科學的特徵是給出一個面面俱到的說法,然後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能夠經過一番推導,說“這正好證明了我的理論”,但是永遠不能夠預測新穎的事實。

    波普說,我並不關心什麼是錯誤,什麼是正確,是因為我明明知道科學是經常搞錯的,而算命先生則有可能似乎都對,我關心的是什麼是真科學,什麼是偽科學。

    這裡講的預測事實,必須是新穎的,其它大多數人夢想不到的。比如說,我拿一個蘋果在手裡,然後鬆開手,那麼任何人都可以預測到蘋果會掉到地上,但這就不是什麼新穎的事實預測,什麼理論都可以進行這樣的預測,一個人憑著他的生活經驗就可以預測。

    解釋已經存在著的歷史和事實是容易的,預測新穎事實是不容易的,要冒風險的。比如說在牛頓力學之前,有托勒密體系,也正好能夠解釋已經存在著的事實,能夠計算出各個行星之間的位置。而牛頓力學的預測,反而不大準。不大準怎麼辦?牛頓乾脆來了一個更大膽的預測,就是這個不準,是因為遠處還有另一個行星的干擾造成的,這讓人聽起來也是胡說八道。但是結果後來就真的發現了那個行星。而這是原來的托勒密體系根本就不可能推匯出來的。

    愛因斯坦也是這樣。他搞出了相對論,得出光速不變的結論,然後根據這個結論,認為質量能夠轉換為能量,而且是巨大的能量。這一點在當初也被許多人認為是胡說八道。但是當原子彈搞出來的時候,人們就沒話說了。

  • 2 # 裸猿的故事

      和普通人關係最密切的同時又是被搞錯的科學事實,主要是一系列與生活經驗或者說“常識”相悖的一些科學發現,注意是發現不是發明。其中一些經過教育系統的灌輸,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糾正,但另一些要麼教育系統並不關心這些事實要麼即便經過灌輸,也難以扭轉人們的“偏見”,甚至包括這個系統中的 教學人員自己都並未克服自身的偏見,那麼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也就順理成章了。在這裡我舉一些常見而重要的科學事實以及推論。

    地球是一個球,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巨大球體上,而不是一個巨大的平面上

    如果整個宇宙就只有地球這樣一個星球的話,那它的質心就是宇宙的中心,因為所有物體的受力方向都指向這一點。

    諸如地球另一邊的人是不是在“倒立”這樣的想法是種被常識誤導的偏見。地球上所有人的下這個方向都指向地心,併到此終止,一旦越過地心,向下就變成了向上。

    在地球軌道上處於失重狀態的宇航員並非不動,而是在以自由落體的速度不斷的向地球下落,至於為什麼很長時間都落不下來,反倒是在圍繞著地球旋轉,看看下圖你就明白了。

      以上這些涉及物理和天文的科學事實是普及得最好的,但即便如此,真掌握的人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雖然理論上小學畢業這些東西就應該或多或少的有所瞭解。更何況還有那麼多電影大片以及實實在在的天文照片和宇航方面的宣傳。

      在大眾中最常見的偏見是涉及化學和生物方面的,而這兩個領域的事實偏偏和我們生活的日常關係極其緊密。比如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學事實以及地球生物進化的事實,是大眾偏見最深重的兩個領域。

    歷史悠久等於安全,新技術肯定不安全。  歷史悠久的不安全食品比比皆是,比如烤肉和煙燻食品的歷史相當的悠久,但它們對現代人來說不夠安全。為啥要強調現代人,因為對於平均壽命大概四十歲左右的部落人來說,只要沒有急性毒性即可,慢性毒性完全不需要考慮,因為通常你等不到那一天就死了。古代社會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平均壽命都超過70歲了,鑑於壽命不像財富兩極分化並不嚴重,不存在一小撮人可以活一千年一萬年這樣的情況,即便傳說中的長壽村也就一百歲差不多了,所以平均值基本能代表總體情況。要想在臨到老年時候的麻煩少一些或者能有更大的機會活到老,那你就是得注意真正的食品安全的標準。而真正的食品安全標準,當然是科學標準,沒有科學研究,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慢性毒性以及致癌物到底是什麼。

      當今社會的滑稽之處就在於,在科學上明確有害的食品和烹飪方式大行其道,僅僅因為它們歷史足夠悠久。而只要和新技術沾邊的東西,則很容易因為謠言而被大眾質疑,當然你應該知道我說的正是如轉基因以及工業化生產方式。工業化生產方式遠比小手工作坊的生產方式更加安全,但大眾顯然不這麼認為。至於轉基因則更不用說了,沒有幾十年的喧囂,大概這事情根本扭轉不過來。而表面上追求食品絕對安全的人,其實大多正在食用肯定有害的食品,這正是讓健康宣傳專家頭痛的地方,要想改變大眾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不良的膳食方式,簡直難如登天。而要遏制在現代社會中氾濫的各種慢性病,需要依賴的是大眾搞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食品安全,以及有益的生活方式,並身體力行的去踐行它。當社會發展到現在這樣的階段,國民的平均健康水平和壽命,是評價一個社會是否足夠文明的重要指標。但大眾真的在乎食品安全嗎?這可真是一道無解的難題,他們更在乎事關食品安全的聳人聽聞的謠言,但對於已經透過科學研究確認的有害方式,如果正是他們自己喜愛的東西時候,他們會找出一萬種理由來為之辯解,這就是滑稽的地方。

  • 3 # 米米大拿

    車禍死亡率和車重成反比。病毒感染只能自愈,沒有藥物可以治療。ABS不會縮短剎車距離。雲南白藥會延長傷口癒合時間。野生動物營養價值低於養殖。買彩票路上出車禍的機率高於中500萬大獎機率。變頻空調不會更省電。開風扇會增加房間溫度。乙肝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普通人可以在平地拉動一輛3--5噸重的貨車。以上這些都是事實。

  • 4 # 安茲烏拉恭

    我個人覺得有這麼些個。

    最容易搞錯的是認為假設是結論。實際上,假設只需要看似合理且不與實驗結果相悖,基於它的結論也是與實驗複合的,就不需要去從理論上質疑(可以實驗上質疑)。比如光速不變且是速度上限這件事。另外,如果假設是合理的,且基於假設的推理推導是正確的,即使結論和實驗或者觀測不符合,可以認為理論還是對的,只是很可惜我們沒處在假設所在的區間。就好比一個函式假設x 大於1推匯出來了結論,但最後發現我們所處的宇宙裡x=0.5。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朗道的恆星模型,最終發現雖然它沒有正確的描述恆星,卻可以描述類星體。

    還有個概念比較容易搞錯就是認為量子是一種粒子。其實量子這個詞指的是不連續這個現象。

    另一個是粒子這個概念會被認為是類似小球或者質點這樣的東西。其實提到某個東西是粒子時的意思是在實驗中它可以表現出粒子的性質。一方面如果把粒子看成小球這種東西很難去理解波粒二象性。另外也沒有必要,因為說到底我們看不見摸不著,都是透過光子打粒子或者粒子打粒子來"看",所以沒必要想象成小球這種東西。最後缺少靈活性,很多集體效應比如聲波我們研究的時候也能看作是類粒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持閱讀習慣是否更有效拓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