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友手札

    朋友你好。

    以朋友你的描述來講,朋友也有一些焦慮的表現。

    量表只是參考,而不能當做確認問題的唯一依據。

    另外,學習心理學只是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問題,並不能讓我們立刻成為不會出現心理問題的人。就比如醫生也會得病。

    所以,朋友你的情況是:在我們接觸心理學之後,有了一些條條框框,自己身上可能有一些類似的方面,然後把自己往框框裡放,覺得自己有問題,但是又不想自己有問題。加之人都有自保的念頭,故而,如果自己有一些覺得“嚴重”,“無法應對”的問題,就會透過一些負面情緒來提醒自己注意風險。比如害怕恐懼。

    但是,我們對問題的認知不一定是正確的,也就是我們覺得自己不行,不代表我們真的不行,我們覺得自己有何種問題,不代表我們真的有。錯誤認知帶來負面影響。

    當然,也可能朋友確實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不過無妨,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朋友無需擔心,心理問題並沒有媒體上傳的那麼可怕。

    祝好。

  • 2 # 照見

    害怕就對了。

    害怕是人要提醒自己保護自己的一種反應。

    你之前沒學的時候,你不知道有抑鬱症的存在,也不知道診斷的標準,也沒有量表;

    所以哪怕你有抑鬱的一些症狀,你也沒當回事兒,你不知道那是抑鬱症狀;

    所以之前,你當然就不害怕了。

    你核對了抑鬱症的症狀說明,你核對了抑鬱症的成因,你發現自己好像都有——

    然後你看了看抑鬱症的各種後果,最可怕的還會自殺。那當然是相當的可怕,誰看了都會怕。

    但是你要明白一個事實:

    有很多人哪怕經歷了很多抑鬱症的成因,有一些抑鬱症症狀,他也未必有抑鬱症。

    你也知道這個事實。

    否則你就不是『非常害怕自己某天會被抑鬱症折磨』,而是『確定自己得了抑鬱症,打算治療』了。

    看你的描述,你現在的狀態可能是:『諱疾忌醫,不敢去看醫生,不敢去做正式診斷。』

    事實上,你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會因為去看醫生有什麼改變。

    就算你真的有抑鬱症,也不代表你會像課本里寫的那樣發展。

    不要活在自己的想象裡,不要活在對未來的猜測裡;

    請你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仔仔細細地留意自己當下每一天的情緒和行為;

    因為

    ①如果你要診斷,你需要給醫生提供你最近的生活資訊,而不是說一些你的猜測,你只有注意當下的生活,你才能提供儘可能準確的資訊。

    ②如果你真有抑鬱症,你日子還得過,踏踏實實地做好眼前的事情,那對你的生活和情緒也會有改善。

    一般情況下,瞭解一個事情、對現象命名,本身會降低人的焦慮。

    害怕以後會發生什麼,就是一種焦慮情緒。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對未來做了過度的猜測、脫離實際、沒有去面對現實情況。

    你還要知道的時,雖然很多人得了抑鬱症,他們依然做著喜歡的工作、依然生活著、依然可以感覺到開心。

    也就是說,抑鬱症它不是書本上寫的那麼可怕。

    教科書上,很少會給你說:抑鬱症患者康復後的生活,抑鬱症患者哪怕沒康復也過得不錯。

    你接受的資訊是片面的,當然就更容易害怕。

    最後,還是那句話:該做啥做啥,想做啥就做啥。

    擔心自己有抑鬱症,就去看醫生。有了就治療。沒有就不治療唄。

    你把當下的日子過好了,人開心了,多運動身體健康,你未來得抑鬱症的機率自然下降了。

  • 3 # 婚戀專家魏亭亭

    人通常對預知的東西會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當一個學心理學的人知道自己患了抑鬱症,自己在心理一遍又一遍的回想抑鬱症患者的具體表現,從而加深了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物件,根深蒂固的證實自己是一位抑鬱症患者,這其實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假象。

    人很容易想當然,習慣把自己認可的某種理念和觀點套用在一切可描述的事情和物體上。想當然的就用自己的認知去定格一些人和事,作出相應的判斷,並且一時很改變。

    抑鬱症患者習慣長期的自己我疏離,習慣把悲觀的情緒放大,並且一次又一次在腦海裡刻畫悲觀,和自我否定的畫面,這讓他們產生了莫大的恐懼感,這會使他們的抑鬱心理加重。

    這類人習慣在自己製造的螺旋式思維中打轉,以致於讓自己一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們也曾經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可不自覺的又陷得更深,當他們精疲力盡,就會陷入長時間的痛苦折磨。

    當他們沮喪時,甚至會對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感到生氣,他們認為自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失去寶貴的機會,並認為自己的各個方面都覺得落在了人後,這讓他們感到羞愧。

    他們嫉妒別人,任何一個看起來快樂、有建樹、有成就的人都是他們嫉妒的物件,而且這些恰恰是自己不能達成的目標,他們更感到深沉的悲哀,更痛恨自己,感覺自己就像鬥敗的公雞。

    這時,他們變得極度暴躁,容易產生敵對情緒,開始覺得所有人都在和自己作對。有時多家庭、朋友、是結合自己偶滿懷憤恨,認為自己的問題肯定比任何人都要糟糕,從而陷入深深的絕望。

    所以,當一個人足夠了解自己的時候,容易把自己的行為往自己熟知的一種認知上去對應,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所以會越來越害怕。

  • 4 # 鵜鶘心理

    其實我認為學習任何一門學科,不僅僅是取決於自己的歡喜,更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適合這門專業,要想真正學好這門學科是需要天賦的,尤其是心理學,我個人認為從事心理行業應該是一個高危行業,因為面對大量的不同心理,治療的是他們,可擾亂的卻可能是自己的心智,所以更是講究悟性了。

    在心理學上我們有個認識,那就是當你提出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你自己在心中有了答案。異常心理病症有那麼多種,為何你獨獨提出這個抑鬱症來,這個時候或許你就可以想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讓你自己去自由聯想,看看這個抑鬱症的背後讓你聯想到什麼。我想這個抑鬱症可能與你過往的生活經歷或者是原生家庭是不是有一定的聯絡在。

    古人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們對於自身利益的異常關注這是正常的。只是關心則亂,這就像醫者為何不自醫的道理是一樣的。在我們學習一門學科時,尤其是心理學,就容易有一種去賣弄和炫耀的心理,更容易在生活中不時地分析自己的心理,有事沒事來個對號入座,從而被這種知識所迷惑。其實當我們對這種知識理解透徹真正掌握時,我們會發現同樣是焦慮情緒,卻可以帶著不同的印記,從而幫助自己去區分不同的心理病症。出於對自己的關心,也就很難去關注到很多存在的客觀因素了,也就導致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了。

    當然,你想徹底解決自己的這個困擾,正好你讀這個專業,相信也有較好的心理資源,不妨去專家那裡做個答疑解惑吧。

  • 5 # 吳智勇905

    事實上越害怕著得的病就越會得這種病,因為人的想法和思維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意念的結果。你學了心情學,非常害怕抑鬱症,那你久而久之有可能患上抑鬱症。你只有自己不害怕,看開了,想開了,放得下,對抑鬱症不在害怕了,堅強的面對生活。對自己有信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那抑鬱症就會離你遠去。

  • 6 # 功能營養師王丹

    量表反映出來的情況應該是對的,心理學知識瞭解的越多,越難於擺脫思考的困擾,憑感覺做事的人樂天無憂,理性、懂事、聽話、愛思考這些特點會抑制感性的衝動,抑制多了就會抑鬱,這些抑制的最初原因是有具體原因的恐懼,後來會演變成廣泛性焦慮,思維方式會不由自主的推論環境充滿危險,以及不好的結果即將到來,在經常遭遇挫折和困境的環境,也會引起抑鬱性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初期能增強個體對壓力環境的適應能力,長期的抑鬱思維會影響個體的社會功能,進而引發新的焦慮和恐慌,給個體帶來精神上持續的壓力,抑鬱症就形成了。

  • 7 # 心理師心岸姐姐

    那說明你還是沒有學懂,學透,學明白!

    首先呢,你比較敏感,心理暗示性非常強,學了什麼就容易設想什麼,向自己身上投射。

    你自身的心理特徵引發的,要對自己有信心,Sunny開心的人不會亂想的。

    剛剛你還是學生,學習的都是入門知識,加上愛胡思亂想,想多了就害怕了.

    你瞭解抑鬱症的成因..知道他的發病機制,胡思亂想的時候要看到你的優勢所在..會排解就沒有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宰治有哪些讓你覺得扎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