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小小平

    先讀三分之一的黃帝內經,然後學習神農本草經,再看傷寒雜病論,最後返回去把黃帝內經看完,多看幾遍傷寒雜病論,就慢慢入門了。

  • 2 # 正道行2818

    西醫與中醫是兩套截然不同的醫學體系,最明顯的不同體現在思維意識上;所以首先要打破思維模式的刻板影響產生的束縛,走出科‬學‬的‬高‬大‬上‬,融入所‬謂迷‬信‬的‬“禁‬地‬”裡‬,換‬句‬話說,就是對‬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要‬有‬個‬正‬確而‬全‬新‬的認識,接受不了,沒有下‬文‬。

    要‬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只‬要有‬文‬化,藉助注‬解‬一‬般‬問題不‬大‬;然後從‬《‬黃‬帝內經》‬開‬始,《‬黃‬帝內經》‬最‬好‬選‬用‬原‬著‬薄‬本‬,不‬選被‬‬翻譯解釋的‬厚‬本‬大‬部‬頭‬,因為讀‬原著,很‬容易與‬中‬醫‬的‬基本術‬語‬相‬遇‬,可‬以‬輕‬易‬圈‬畫‬出‬來‬,有‬自己的‬思‬考‬,自己‬找‬答案,不‬受‬大‬部‬頭‬注‬解‬的‬左右帶‬走‬,失去自己的‬主‬動‬,會‬有‬目‬的的‬一個個突‬破‬,從‬搞‬懂‬這‬些‬術語概念入‬手‬,就‬會‬在‬不‬經‬意間‬走‬進‬了‬中‬醫‬理‬論‬圈‬裡‬,對‬中‬醫‬理‬論‬概‬貌‬有‬了‬初步印象;接‬下‬來‬看‬《‬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熟悉‬中‬藥‬大‬概‬;中‬藥‬藥‬性‬用‬法‬都是必‬背的‬‬專案,沒有背‬功‬必須熟‬讀‬熟‬記‬,這‬對‬開‬方‬配‬伍‬大‬有‬裨‬益。

    接‬下來‬初‬讀‬《‬傷‬寒‬論‬》‬,對‬中‬藥‬組方對‬症‬有‬個‬基本‬瞭解;有‬了‬這‬些中‬醫‬‬基礎‬墊‬底‬,興趣來‬了‬,琢磨動‬腦‬了‬,也‬就‬推‬開‬了‬中‬醫‬門‬了‬;如何走‬進‬門進‬一步‬深入‬,作為醫‬學‬生‬應該知道如何選‬擇‬進‬升‬讀‬本‬了‬;但‬《‬傷‬寒‬論‬》‬是‬中‬醫‬生‬自‬始‬至終都‬需‬學‬的‬課‬程。如果觀‬念‬已‬完‬全‬被‬“陰陽五‬行‬”中‬醫‬理‬念‬融‬化‬,繼續系統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如果能‬接‬觸‬一‬下‬《‬易經》‬文化,對‬認識中‬醫‬會‬有‬更‬深‬的認識‬體會;古‬就‬有‬不‬學‬易‬不‬為‬醫‬的‬說‬法‬。

  • 3 # 劉大夫194

    如果只是心血來潮,一時的喜好,我建議你還是好好再想想,想好了,再做決定,不要操之過急。

    如果是喜好,愛好,你應該早點決定,在學校就應該轉行,雖然現在也不晚,但是你白白浪費了這麼多年,有點可惜。

    如果是有祖傳中醫,可能你的內心鬥爭更激烈,猶豫不定,才出現這麼個情況。

    如果是受了刺激,比如看到了或者遭受了家人或者親戚在醫院治療時的遭遇,或者你看到了中醫治病的神奇,你想轉行,我想你會很認真的,也會很有動力的去學習中。我希望你是這種結果。

    至於怎麼學習?我還是建議你從頭開始學習中醫,拜師或者重新上中醫學校,這樣才能透過考試,將來拿到證書,有資格堂堂正正的做中醫師。否則只是愛好,或者喜好,自學中醫,而不能從事中醫,作為醫生來說,還是有很多遺憾。

    至於自學,還是先入門,學習一些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然後學習《傷寒論》,《黃帝內經》等經典醫書。

    把脈

  • 4 # 使用者羨慕彌勒佛

    凡是開口說學習中醫讀《本草綱目》的人,都是外行。等真正讀熟了,還不是悲傷了《本草綱目》,請問,遇到病人還知道開什麼中藥好嗎?《本草綱目》是醫生參考書,一名中醫醫生,熟練掌握三百樣總有人,背誦三百個藥方,一般看病就疾病是名醫了。

  • 5 # 隨緣4410936159269

    先背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背下來了邊臨床邊領悟,這三部核心經裡有道,臨床能解決常見病後開始學黃帝內經,提高疑難雜病的臨床水平,宋以後的醫書大部分偏執一隅或足臨床經驗的總結,容易被帶偏,等有了堅實的中醫思維後可以學其診療經驗和用藥經驗。

    學習中醫層次:實操,通理,悟道。

  • 6 # 張喜生698張喜生

    西醫他學不了中醫,這是二個不同的思維,西醫的理論是死的,而中醫則不同,它是

    活的中西醫的思維不同。

  • 7 # 堂吉訶德萬歲萬歲萬萬

    中醫理論都是唯心理論,主觀臆造的陰陽五行溼熱正邪心肝脾肺腎經絡等等不存在的東西作為理論基礎,其辯證法就是唯心主義辯證法,是反科學的,其指導的實踐是錯誤的實踐。中醫是落後愚昧時代的落後治療手段的產物,一味的捧落後的東西,使得中國的現代醫療技術水平永遠不能進步永遠落後別人,受制於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漫畫屬於新媒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