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化學創造生活之美

    商紂王之死

    商紂王是歷史上的暴君,他置國家大事於不顧,整天花天酒地,過著

    醉生夢死的生活。

    有一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34316662年,商的屬國蘇國給紂王送來一位美女叫妲己,特別受到紂王的寵

    愛。妲己是個脾氣很怪的女人,紂王為了取得妲己的歡心,就派人挖了一個

    大池子,裡面倒滿了酒,池子周圍移植有很多樹木,樹枝上掛著肉塊。然後

    派許多青年男女在酒池裡洗澡,相互追逐嬉樂,有誰能從酒池裡躍身而起咬

    到樹枝上掛的肉,還可以得到獎賞。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酒池肉林”。

    妲己喜歡看這種遊戲,每次看她都笑。紂王為博取妲己的笑,幾乎每天

    都要舉行這種遊戲。

    商紂王為了蒐括民財,就在都城朝(zhāo)歌,造了一個高大的建築物,

    專門貯存從全國各地蒐括來的金錢。這個高大的建築物叫鹿臺。另外還建造

    了一個很大的倉庫,專門囤積從老百姓手中掠奪來的糧食。

    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紛紛起來反抗。一有反抗,紂王就派

    大兵去鎮壓,百姓們成群結隊逃亡,到鄰國去尋找活路。這樣一來,反而使

    鄰國逐漸強盛起來。

    紂王對自己手下的大臣,也採用殘酷鎮壓的手段,誰不聽他話,人頭就

    會落地。他知道姐己喜歡新奇,於是就發明一種刑具,以殺人供妲己取樂。

    這個刑具是一根空心的銅柱子,將要處死的人綁在這根銅柱子上,然後在空

    心銅柱子中燒火,把銅柱燒得通紅,被綁著的受刑人在痛苦地掙扎,最後被

    活活烤死。

    妲己喜歡看受刑人死亡前的痛苦掙扎,一看這個場面她就笑。紂王為了

    使妲己笑顏常開,每天都尋找理由殺人,供妲己取樂。這種酷刑叫“炮烙”。

    紂王手下有一個耿直的大臣叫梅伯,對紂王用“炮烙”殺人很為不滿。

    他不顧自身安危,勸說紂王取消這種酷刑。

    紂王不但不聽梅伯的勸說,反而笑嘻嘻地對梅伯說:“其實‘炮烙’並

    不殘酷,死的人也並不痛苦,你不信可以自己試試。”說完就沉下臉,一揮

    手,叫宮殿衛士用長矛把梅伯逼近空心銅柱,剝去梅伯的衣服,把他綁在空

    心銅柱上。梅伯被燒紅的銅柱烤得撕心裂肺地慘叫。

    紂王望著梅伯說:“怎麼樣,不像你想的那麼殘酷吧?”說過又叫人把

    梅伯放下。

    梅伯對紂王說:“大王,炮烙太殘酷了。為人君的應當仁慈,你這樣簡

    直是罪大惡極!這樣下去,百姓們都要起來反叛你的,商朝的江山就要斷送

    在你手裡了。”

    紂王一聽,勃然大怒,一揮手,叫衛士再把梅伯綁到銅柱上,點火再烤。

    梅伯對紂王說:“大王,請你答應我,老臣是最後受炮烙之刑的人。這

    樣老臣死而無怨。”

    這時,在朝的大臣也都一起跪下替梅伯求情。

    紂王對眾大臣說:“好吧,看在你們大家的面子上,免去‘炮烙’之刑,

    改成殺頭,然後再將他剁成肉醬。你們大家都嚐嚐這烤得半熟的肉醬的味道,

    記住梅伯的教訓,今後不能隨便誹謗我。”

    衛士殺了梅伯後,又將他的屍體剁成了肉醬,盛在盤子裡,分給大臣們

    吃。在紂王面前,眾大臣誰敢不吃?只好閉上眼,把人肉醬吃了下去。

    梅伯之死,嚇得眾大臣再也沒人敢勸說紂王了。

    為了使周圍的各附屬國都懾服商朝,紂王把姬昌、九侯、鄂侯3 位諸侯

    首領召進京城,讓這3 個人分管全國各地的諸侯。這3 個人的官銜叫“方伯”。

    國內如果有哪個諸侯造反,就由管轄的“方伯”領兵去鎮壓。

    3 位“方伯”帶著家屬住進京城不久,有一次,紂王到九侯家去玩,見

    九侯的女兒長得漂亮,就暗示九侯把女兒送進宮給紂王作妃子。

    九侯不敢不答應,只好把女兒送進宮。可是九侯的女兒早就知道紂王是

    個昏君,進宮後對紂王總是愛理不理的,整天面帶愁容。有一次,紂王下令,

    一定要她笑,不然就把她殺了。她對紂王說:“把我殺了吧,我在你身邊比

    死還痛苦。”

    紂王一氣之下,就將她殺了。

    九侯得到女兒死亡的訊息,放聲大哭。不料,這件事被紂王安插在九侯

    身邊的寵臣費仲知道了,立即向紂王告密。紂王召九侯、鄂侯和姬昌3 位“方

    伯”進朝。姬昌預感到這次召見凶多吉少,便推說有病,不能上朝。

    九侯、鄂侯和眾大臣都上朝了,金殿上的氣氛十分緊張,都覺得大禍臨

    頭了。

    紂王對九侯說:“你的女兒是我殺死的,你哭,這豈不是對我不滿嗎?”

    九侯分辯說:“大王,我死了女兒哭幾聲,這是人之常情啊……”

    紂王說:“你知道人之常情,難道你就忘了君臣之禮嗎?看來你目無君

    主,來人,把他推下去斬了!”

    鄂侯聽了,立刻跪下,替九侯求情:“大王,九侯哭女兒,確實是人之

    常情,求大王看在老臣的份上,免九侯一死……”

    紂王不但不聽鄂侯的話,反而咆哮著說:“反了,全反了。你竟然敢替

    叛逆者求情,拉下去一併斬了!”

    紂王殺了九侯和鄂侯,又把他們的屍體切成“肉脯”,剁成“肉醬”,

    叫人送給西伯姬昌吃。

    西伯姬昌當著宮廷來人的面,把“肉脯”和“肉醬”吃了,對來人說:

    “臣姬昌叩謝大王的賞賜。九侯和鄂侯反叛大王,罪有應得……”

    宮廷裡的人走後,西伯姬昌為兩位老朋友的慘死而痛哭,同時又為自己

    避免了災難而幸慶。從此,姬昌天天裝病在家,足不出戶。他知道,就是這

    樣也無法避免九侯和鄂侯的命運,於

  • 2 # ww3721王建文

    商朝是夏朝一個生活在商乓一帶諸侯小君王商人家族在強大起來在亳的建立城市的國家。最早的商湯,率領各個諸侯,於嗚條之戰,戰敗了啟的後代子孫桀。成為號令天下的領袖共主,建立商朝。

    商滅夏後代子孫建國很久後,盤庚才造了安陽古城為殷城。為最為中國古代強盛發展時代,商有了青銅器使用,創造中國最早形象文字形成,奴隸主階級也形成大官僚統治機構和建立軍隊,延續了六百年左右。有相傳個十七代三十一個王。是中國古代最為平靜安靜時代。

    出了最早開明政治家商湯,武丁,盤庚。及暴君商紂王等人。也出現殷,亳,囂,朝歌等重要城市。在十一世紀,商紂王帝辛,在牧野之戰失敗後,把政權轉移另一姬氏家族周武王手裡後滅亡。有三百二十萬平方幹米,主要區域主要在河南境內商丘,鄭州,偃師,溫縣,輝縣新鄭等地。以青銅器上金文和甲骨文展示商朝文化遺存。

    商朝以玄鳥為圖騰。《史記,殷夲記》日有娀氏之名簡水吞玄鳥之卵而生契。《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契而商說法。表明商湯父親為契,生湯建立商。

    到了最後帝辛時代,東夷叛亂,商朝紂王率軍征討,西面周武王率師打致牧野時,商紂王才得知敵人來了,倉促回軍調遣軍隊去應戰。這些軍隊久困戰場,又是奴隸無心前線更痛恨紂王殘酷,反戈一擊。終於導到商王朝的滅亡,紂王自焚而死。

    商是夏朝內部腐朽潰敗基礎建立國家。夏王朝最後國王桀,非常殘暴。百姓已不堪忍受,《史記夏本紀》“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百姓對他的痛恨都到了要與同歸於盡的成度,桀斬殺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的高壓手段對內統治。又對外搶掠財富,奴隸與美女。不斷對外進行征伐戰爭。在徵代有施氏國時,讓有施氏獻出了美女妹喜給桀。妹喜更是如同妖精,助桀殘暴,間離君臣,使夏王朝統治處於嚴重的內外交困之中。而興起東方的商氏,卻積累政治資本,有較大發展強盛越來,在湯的領導下,己有和夏的對抗實力。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令諸侯紛紛響應跟隨。當時都是人員稀少諸侯弱邦,加上夏時也主要狩獵為主時代,軍隊人員更稀少,傳說夏時諸侯有幹上萬眾家之多。

    商湯在興兵伐桀的誓師大會上,歷數夏桀罪惡及人民對桀的痛恨,利用當迷信思想,假借上天旨意,晿明是滅夏的正義和必要性,是上命令,不可違背,有功者將得到獎賞,不從者要到嚴厲懲罰。從亳起兵矛鋒直指夏都。先滅夏的邦兇韋,昆吾,顧三家。

    夏桀對商湯進攻還未防,被商軍到來嚇得只有逃跑。到了嗚條(河南封丘東)被商軍追上一舉擊潰,夏王桀逃奔南巢累死,。從此商湯代夏朝召令天下,成立中國第二奴隸制王朝商朝。被歷史稱為商湯革命。

    商朝是中國文字形成時代,開始農業,牧畜,養殖業發展,有了手工業,青銅器冶煉製造業。把各種常用的器皿和禮器酒器製作十分精美,著名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為傑出代表作。

    由於黃河氾濫改道關係,了人為內訌鬥爭。也不時遷都,從亳到囂,又到相(內黃),再到邢(邢臺)。從邢到奄又到殷,為最長都城朝歌,有二百七十三年,直到滅亡商朝滅亡。

    滅後殷的王族箕子,不願臣服於周朝。於是率領部分殷民,北遷建立北韓國。史稱箕氏北韓。在西漢初,被燕王盧綰部將衛滿滅掉了箕氏北韓。

    周武王在分封諸侯時,仍然分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後來武庚叛亂,周公平息叛亂殺死武庚滅國。另封紂王平輩兄弟微子啟,於商丘號宋,以奉商朝宗祀,後分為衛,宋兩國。宋國在戰國時亡於齊國。衛國在秦二世時才被秦朝吞併。商朝人口有五百萬到七百萬。用的錢幣是貝殼,著名商王武丁有一位女將軍老婆婦好,還曾率大軍出征,也有很多女官。可能看出商朝是一個以德制天下的奴隸社會,也是中國古代長久最為穩定安寧盛世。

    商朝是奴隸社會,奴隸是是國中財物,和工作工具不牛馬還便義。更是奴隸主死後殉葬物品,商朝流行活人祭。透過抓來大量俘虜兵,成為祭品和奴隸。特別是武了中興時代,他為盤庚之弟小乙之子。他年幼時民間生活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艱難困苦。他當政後勵圖治,振興大興,但四面征戰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服討伐。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來了大量俘虜。是遺留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時期。發掘的宮殿,墓葬,作坊的都有發現青銅器,數量多量大,制式特大的司母成大方鼎,偶方彝,三聯甗這樣特大重器發現。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都有一拓展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的發展乃至西文明的繁榮穩定打下了很好基礎,是中國古代長期安靜祥和時代。奠定中華文明和世界其它文明不同。更是占卜吉凶禍福龜甲大骨最大時期。

  • 3 # 老譙讀史記

    一部封神榜,讓世人對商朝歷史多有了解,但更多隻是停留在帝辛寵妲己的野史上,拋開鬼神不講,商朝的建國和滅亡其實跟後來的朝代更迭都頗為相似——寵妃、暴政。而開國曆史又都多仁德,那麼我們先來看看殷商的開國前的那點事兒。

    商朝的先祖姓子,名契。因為契當初封官的地方在商,所以後面他當老大的時候就把國號改為了商。

    契也是個有背景的人。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ōng)氏的女兒,是帝嚳的第二個妃子。話說有一天啊,這個簡狄跟兩個女人在河邊洗澡,忽然呢,看到一隻黑色的鳥生下一個蛋,簡狄見到後,撿起來就把它吃了,於是就懷孕生下了契。這個故事一直警示後世的女人,洗澡還是要出去洗,才可能有意外的驚喜。

    契長大後呢,輔佐禹治水,功勞不小,帝舜看了蠻高興。於是,讓他去分管教育,教化百姓。要知道在那個蠻夷的時代,教育的作用還是很突出的。鑑於他的功績,帝舜給他封地,賜姓。而在百姓和百官中威望也不錯,整個帝舜統治時期可謂天下一片和諧。

    契死後,其兒子昭明繼位;昭明死後,相土繼位;相土死後,其兒子昌若繼續繼承王位;昌若之後,其子曹圉[yǔ]繼位;曹圉[yǔ]之後,其子冥繼位。

    冥死之後,他兒子名叫振的繼位。注意,這個時候,史記和甲骨文在這段上有出入。在甲骨文裡說,這個叫振的應該糾正一下叫亥;而在《索引》一書又將振寫成核;在《漢書》裡則又將振寫作垓。那特麼到底該還是不該呢?不好考證。我們還是以史記說的為準吧。

    振死後,兒子微繼位,又據傳,這個微就是甲骨文中說的上甲。微死後,其子報丁繼位,報丁之後,其子報乙繼位,之後又是其子報丙繼位。看到這,大家是不是有點懵逼,對呀,我也是。但據甲骨文記載呢,他們仨的出場順序應該是報乙、報丙、報丁,無從考證。接著史記說,報丙死後,兒子主壬繼位;主壬死後,主癸繼位;主癸之後,其子天乙繼位。這個天乙就是商朝開山鼻祖——商湯,即代夏朝而有天下的成湯。

    今天,就把商朝前傳歷史講述到這,接下來,就是你們都熟悉的封神榜那段故事了。

  • 4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今天和大家說說殷商的經濟。我們知道經商、商人,這樣的詞和商朝、商部落關係很大。這就會給我們一個錯覺,好像商朝人主要是經商似的,其實不是這樣的。

    由於歷史的久遠,我們心中的歷史是不斷變化的。就比如商朝的經濟。郭沫若那也是歷史學大家,他不例外的也有一個認識的過程。他在《古代社會》本論一章中就說過,

    殷代產業狀況已經超過了漁獵時期,而進展到牧畜的最盛時期,農業已經發現,但尚未十分發達。

    這對嗎,後來證明是不符合史實的。緊接著他就在《卜辭通纂》中做了修正,

    大抵殷人產業以農業畜牧為主。

    而到了《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就有了新的評判,

    就卜辭所見,殷代牧畜應該還是蕃盛的,但農業已經成為主要的生產了。

    應該說,最後說的是對的。

  • 5 # 腦洞歷史觀

    前面我們講了商朝有三大愛好,一愛打仗,二愛搬家,三愛用人祭祀。

    接下來,我們簡單聊聊商朝的歷史。

    教材裡說成湯滅夏建商後,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商朝很快強大了起來。

    但是,我們說了王朝的魔咒。開國之君是打天下的,知道得天下不易,所以會珍惜。但到了王二代王三代,那通常就要黃啦。

    其根本原因還是家天下上面。傳位中保不齊出現混蛋皇帝啊。前面我們講了,商朝為了防止幼主掌國,採取了兄終弟及的方式。哥哥死了,弟弟當王。這樣一來,接任的就是成年人。但這個方法並不能解決另一個問題。就是王八蛋當上王。

    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商朝又有一個辦法:大臣監督制。

    我們前面介紹成湯在打天下時,有一個得力的幫手叫伊尹,是個廚師大臣。成湯得天下後,任他為尹,他原名伊摯,因為當了尹,所以以官職為名。

    所謂尹,就是模範、榜樣,有點像精神領袖了。這裡還有一個關於商朝的秘密,商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政教合一的朝代。商王就是巫王,伊尹就相當於大法師。總而言之,伊尹的地位極高。他的存在對王權構成了一種制衡。要是商王是王八蛋,他就可以行使自己的影響力廢掉商王。

    伊尹還真這麼幹了。

    《史記》有這麼一個記載:虐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這是說成湯之後,他的孫子太甲當商王的時候,就有點開始放鬆警惕,貪圖享受了。伊尹苦勸不聽,直接就讓太甲下崗了。

    伊尹把太甲送到成湯墓地附近的桐宮,讓他去閉門思過,好好改造一下自己。他自己則成為代理商王,來管理天下的諸侯。

    而太甲在桐宮呆了三年,終於改造好了。

    伊尹經過考察,覺得他可以回來繼續上班了,就把太甲迎回都城,將執政權還給太甲,還讓太甲當商王。自此,商王朝又穩定了下來。

    這聽起來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不聽話的年輕的王在賢相的勸異下,迴歸了正途。

    但是,這並不是唯一的說法。我們前面已經介紹過一本專門唱反調的書,就是《竹書紀年》。這個書是三國之後的晉朝,有一夥汲郡的盜墓賊盜魏襄王的墓,從中得到了十餘車的竹書,裡面記載著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的事情。因為寫在竹簡上,又按年份進行編排,所以叫《竹書紀年》。

    我稱它為史書中的反骨仔,因為他專門跟正統史書唱反調。前面我們介紹史書裡講堯舜禹是選賢選德,進行禪讓制,可《竹書紀年》偏要說,是舜逼堯,舜野死。

    《竹書紀年》就像史書中的憤青,特別看不慣史書中那些美好的記錄,非要另搞一套腹黑理論,證明這些東西是假的。

    關於伊尹跟太甲,《竹書紀年》也有自己的說法。它記載:伊尹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就是說,伊尹將太甲放於桐宮之後,並不是代理執政,而是自己當起了商王。其實,這跟《史記》的記載相差不大,《史記》是說: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

    伊尹攝行政當國,還接見起了諸侯,這其實就是自立。可見,一個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說法,聽起來就像兩種東西。

    關鍵的差異在下面: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

    三年後,不是伊尹將太甲迎回了都城,而是太甲偷偷跑出了桐宮,潛回都城,糾集同黨,殺死了伊尹,奪回了自己商王之位。

    那麼,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呢?

    歷史往往是這樣的,它充滿了迷題,就像一個大迷宮,充斥各種相反的線索,將你引向歧途。你只有小心求證,仔細推測,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比如伊尹放太甲事件,如果從人性角度講,《竹書紀年》似乎更真實。人性講斬草除根,伊尹既然流放太甲,又怎麼可能還把他接回來。難道他就不怕太甲懷恨在心,在掌握權力後對他進行報復嗎?

    而《竹書紀年》也有一些讓人費解的地方,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之後,為什麼還要把伊尹的田地還給伊尹的兒子: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那麼,哪一個才是真相?

    我只能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在某些事情上,歷史並不一定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透過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瞭解歷史背後執行的規律。比如伊尹放太甲,它透視出一個歷史規律:王朝重用大臣,大臣形成了對王權的制衡。從而解決王朝出王八蛋國王的情況。但同時,也會產生另一種危險,就是大臣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權力,去奪取執政權,最終鳩佔鵲巢。

    如果伊尹放太甲,是商王朝的一種權力分配實驗, 《史記》則代表著實驗成功的結果,是經驗。而《竹書紀年》代表著實驗失敗了,帶來的是教訓。而我們觀察兩千年的帝制史,就會發現他們多在吸取《竹書紀年》的教訓,從而加強皇權,削奪大臣的權力。

    到了太甲之後,商朝又穩定了一段時間,到了武丁時達到了鼎盛。但是,盛極必衰這個歷史規律又在起作用了。

    商代的敗家子登場了。這位就是大名鼎鼎、壞人排行榜霸榜三千年的商紂王。

    教材裡講: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王,他對外征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築豪華宮殿,對百姓施用醋刑,殘害人民。

    這時候,商的三位大臣看出問題來了。

    這三人是微子、箕子、比干。

    看到商紂王在亡國的道理上越走越遠,這三人採取了不同的作法。

    微子是商紂王的大哥,他的方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個辦法還是箕子提供給他的。

    三人曾經開了一個會,商議怎麼應付商紂王的胡作非法。箕子跟他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

    如果能把國家搞好,死了也心甘,但如果死了也沒用,那還是走吧。

    微子就此離開了國都,在商朝滅亡後,他生存了下來,被後面的周朝封到了宋地,也就是後來的宋國。

    勸微子離開的箕子自己卻沒有離開。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他看到商紂王用餐時開始使用象牙做的筷子,就知道商王室有大問題了。因為用象著夾菜,喝酒的杯子必然要用玉杯,用玉杯,桌上擺的自然要是山珍海味,吃的是山珍海味,那自然要住豪華的宮殿、出行用奢華的車子。商王室怎麼可能振興起來?

    在勸諫不聽後,箕子採取了裝瘋的辦法,每次天瘋言瘋語,商紂王看到他極為厭惡,就把他貶為奴隸。

    而在商朝滅亡之後,箕子帶著一部分的商民向東方走去,一直走到了現在的北韓半島,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新國家,稱為箕子北韓。

    最慘烈的是比干。比干也是商紂王的叔叔,他既沒有離開,也沒有裝瘋,他說:“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

    王有過錯,不勸諫,這不是忠臣。害怕死亡而不敢說,這也不是勇敢。有過就諫,不用就死。這才是忠的極致。

    最終,比干為勸諫付出生命。

    他的不斷勸諫惹怒了商紂王。商紂王表示:“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你就讓我看看吧。”

    商紂王將比干的胸膛挖開,掏出了比干的心。

    那麼,這三人的行為,誰才是正確的呢?這個就留給同學們自己思考了。

    處死了國內的三位忠臣,大家都知道商朝已經走到了盡頭。這時,西方的一個部落向商王朝發起了進攻。

    這個部落叫周。

    關於商周,歷史教材是這樣寫的:

    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王,他對外征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築豪華宮殿,對百姓徵收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

    商朝晚期,分佈於陝西渭水遊域周原一帶的周部族,以農業立國,不斷拓展疆土,發展迅速。

    周武王時,得到呂尚、周公等人的輔佐,周部族日益強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聯合各地勢力,組成龐大的政治聯盟,與商軍在牧野決戰,商軍倒戈,周軍佔領商都,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這一段是十分嚴謹,你很難挑出它有什麼毛病。所以說,我們不要小瞧教材,教材裡的東西都是經過推敲的,而且裡面隱藏的資訊量極大。

    只是你需要一些擴充套件知識才能領會。

    下面,我們就來拓展一下,我們看一下,關於武王伐紂裡的一些背後隱秘。

    下面這個說法,是正史的記載。

    我們先講一下商周的起源。

    在遠古的傳說裡,這些部落都有奇妙的說法,比如商部落的始祖叫商契。商契的父親叫帝嚳,母親叫簡狄。

    有一次簡狄在野外看到一隻玄鳥生下了一隻蛋。簡狄吞下之後就生下了商契。我們看商人都有鳥崇拜。《詩經》裡就寫: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長大後,商契擔任了司徒,主要抓教育,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封地在商,所以他們後面被稱為商人。

    而周部落是神秘大腳怪的後人。周人的始祖叫后稷。他是黃帝的後人。傳說,他的母親姜嫄有一回在野外看到了一隻大腳印,踏上去之後就懷孕了。這比瞪誰誰懷孕還厲害。

    姜嫄生下就是后稷。因為沒有父親,所以後稷被遺棄在野外,但路過的牛馬都避開他。想悄悄丟到山中,卻發現山裡突然來了很多人。想扔到河冰上凍死,卻有一隻大鳥飛過來,用羽毛蓋住后稷。

    想死,天都不允許。就此,后稷活了下來。

    那后稷真的沒有父親嗎?其實這是母系社會的特點。在那個時代,人人只知道自己的母親,往往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后稷長大之後,因為善於耕種,被堯任命為農師,農業部長,但其地位相當於今天的袁隆平老先生了。

    此後,后稷的後人數次搬遷,最終他們搬到了歧山下的周原,因此被稱為周人。

    而此時的商王朝依然是天下的共主,他們四處征伐,擴張疆土。到了商紂王的時候,終於亡國的日子近了。

    史書上記載著商紂王的“光輝事蹟”: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經常玩通宵,還製作了一種叫炮烙的酷刑,在地上擺一根銅柱,下面坑裡燒著通紅的炭,商紂王把犯人驅直到了銅柱上,犯人一不小心就會從銅柱上摔下,掉落到炭火之中。商紂王以此取樂。

    這時,商紂王有三位大臣,分別是西伯昌、九侯、鄂侯。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商紂王,結果這位姑娘不善於迎逢紂王。紂王衝冠一怒為紅顏,殺了姑娘,還遷怒於九侯,將九侯施以醢刑,剁成了肉醬。

    鄂侯極力強諫,卻被商紂王施以脯刑,做成了肉乾。

    而最後一位西伯昌正是周部族的領袖,我們通常稱他為姬昌,史書多記為周文王。

    聽了兩位同事的悲慘遭遇,姬昌嘆了一口氣。結果被另一個部族的首領崇侯虎得知,一狀告上去。姬昌被商紂王抓了起來,關到了羑里,幸虧姬昌的大臣閎夭送給商紂王美女寶馬,將姬昌贖了出來。

    這其間,發生了兩件古怪的事情,一是姬昌被抓期間,潛心研究打卦,將八卦演繹出六十四卦。

    另一件故事則極為驚悚。

    姬昌被拘後,姬昌的大兒子伯邑考來到殷商當人質,替商紂王駕車。商紂王把他做成了肉羹,然後端給給姬昌,姬昌雖然察覺到了,但依然吃了下去。

    商紂王大喜,說:“誰說西伯昌是聖人?他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都不自知!”

    姬昌這才被商紂王放了回去。不但放了出去,還賜給姬昌弓箭大斧,授予他征伐大權。

    姬昌回去之後,開始了翦商大業,他主動獻出田地給商紂王,要求商紂王取消炮烙之刑。此舉為他贏來了諸侯的讚許。越來越多的諸侯投靠了姬昌。

    姬昌還碰到了在渭水之濱的姜子牙,找到了翦商大業最重要的一塊拼盤。可是,還沒等用兵,姬昌去世了。

    翦商大業落在了姬昌的兒子姬發,也就是周武王的身上。

    周武王會同八百諸侯東伐紂王,行至孟津。周武王突然退卻了,他嘆了一口氣:你們還太年輕,不知道天命是什麼。再等等吧。

    周武王再等什麼?

    在等我們上節講的,微子逃走,箕子被囚,比干被挖心。

    大商已經沒有賢臣,進攻的時候終於到了。

    周武王率領八百諸侯再次發起了攻擊。商紂王糾集了七十萬大兵迎敵。可交戰之刻,這七十萬大軍反戈一擊,成為了周武王伐紂的帶路黨。

    大勢已去,商紂王登上了他修建的鹿臺,全身披上玉石,自焚而死。

    這就是武王伐紂的故事,我們在看這段記錄時,常常會發現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

    比如商紂王囚禁了姬昌,他為什麼會放走姬昌呢?放走還算了,為什麼還要給姬昌征伐權,讓周部族變得越來越強大呢?

    而且史書中還記載了商紂王其實並不是一個昏君,反而才資過人: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成為暴君呢?

    之所以出現這些難於解釋的描述,原因之一,是這些記載是經過修飾的。所有的史書都是經過修飾的。區別只是它修飾的是哪一部分。

    而史書要修飾的原因是,史書除了記錄過去發生的事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教化。

    它要樹立反面教材,讓大家引以為戒,它要樹立正面典型,讓大家模仿學習。

    在這個事件中,我們的商紂王很不幸成為了反面教材,讓後來者警醒,經常熬夜喝酒玩通宵是沒有好下場的。

    而我們的周文王、周武王成為了正面教材。兩位大王成為正面教材不足為奇,因為周朝樹立的周禮是中國華夏文明的主流,它沿繼了三千年,直到今天還有深遠的影響。

    在三千多年的宣傳中,人物的面容變得越來越單一,商紂王就是極惡之人,周文王、周武王就是英雄人物。

    這當然並不符合事情的原貌。到了春秋戰國時,孔子老師有一位學生叫子貢,他算是商紂王的老鄉,他就說:商紂王沒有這麼壞吧,這不會是把天下所有的鍋都給他背了吧。(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那麼,那段塵封三千年的往事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們應該怎麼去還原?方法很簡單,暫時丟掉歷史記錄中的教化作用,用一個比較中立的態度去推敲史書。

  • 6 # 神秘的小天尊

    商湯立國

    公元前16世紀,夏朝最後一位王夏桀殘暴不仁,壓迫奴隸,大興土木,寵愛妹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亂世出英雄,商部落的首領成湯不忍百姓顛沛流離,決心反桀,他待人仁厚,為民謀福祉,不僅部落的民眾,連夏朝人都很愛戴他。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湯修德,諸侯皆歸商”

    夏桀昏庸但也不是傻子,成湯收買人心的小動作都快戳到他臉上了,於是桀下令把湯抓起來軟禁了,商部落的右相伊尹設計把湯救了出來。鬼門關裡走了一趟的湯這下謹慎了很多,表面向桀表示臣服,暗地裡等待時機。

    夏桀暴虐,天怒人怨,連夏朝同盟九夷部落都看不過眼了,對桀開始陽奉陰違,伊尹洞悉夏朝人心散的差不多了,獻計讓湯不給夏朝進貢,看桀的反應,桀大怒,下令讓九夷部落出兵攻打商,湯一看桀氣數未盡,連忙請罪求饒,恢復進貢,桀心裡舒服了就下令九夷退兵了。大張旗鼓的出兵,結果都沒開打,平時還壓榨勒索,九夷部落認為受到了夏桀的戲弄,忿忿不平。

    第二年,湯又不進貢,挑戰桀的底線,桀再次召集九夷部落出兵,但這次九夷不幹了,這不是拿他們當猴耍嘛,湯一看時機成熟,出兵攻打夏桀,桀孤立無援,又倉促應戰,大敗而逃。湯班師回亳都,即位稱王,立國為商。

    盤庚遷都

    商朝那時候還沒有太子繼位的規定,王位爭鬥很嚴重,以此引發各種衝突和矛盾,導致商朝日益衰弱,為了扭轉頹勢,商朝的第二十個王盤庚決定遷都到殷,殷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利於農業發展和出兵征戰。

    換個都城一切肯定都要重新開始,那些安逸許久的貴族王室權利都會受到抑制,能緩和階級矛盾,但奴隸主們作威作福慣了,肯定不幹啊,聯合起來反對盤庚遷都,盤庚曉之以情動人以理,恩威並施,最終完成了遷殷,此後兩百多年商朝都城固定在了殷,所以後世有說法稱商朝為商殷。盤庚遷都功在千秋,福澤後代,擺脫了腐朽的舊勢力影響,穩定了政治,且殷自然資源發達,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扼住了商朝衰亡的局勢。

    商紂亡國

    公元前1016年,商朝最後一個王紂王帝辛繼位,他在位三十年期間,苛稅眾多,推行重法,出兵東夷,民不聊生,在史學記載中,紂王寵信妖妃妲己,酒池肉林,炮烙蠆盆等等,終於激起眾怒,西伯侯姬昌暗地裡推行仁政,順應民心,欲討伐商紂,可惜壽終正寢。其子姬發繼承父志,於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紂王無路可逃,鹿臺自焚。

  • 7 # 步雲登高識過往

    商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主要歷史就是遷都、建國、武丁中興、盤庚遷殷(遷都)、滅亡。

    關於商的歷史記載不多,主要有《史記》《竹書紀年》《尚書》以及在殷墟出土的文物等。

    名人有成湯、伊尹、武丁等等。

    遷都成癮的國家。

    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

    這是《史記·殷本紀》的描述,說的是從契到成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於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這就是我把重大歷史事件:遷都放在建國之前的原因。

    契(xiè)是誰,《史記》說是殷商的始祖,是帝嚳的兒子,這來頭可不小。

    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於是契被封在商地,最初都城在亳,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

    契死後歷經13代,終於輪到了商朝開國之君,成湯。

    歷時13代就遷都了8次,應該說,老祖宗給後代留下了遷都的基因。

    那麼,後世還有誰遷都了呢,有:

    帝中丁遷於隞。河亶甲居相。祖乙遷於邢。--《史記》

    中丁帝遷都於隞(áo)。後來河亶(dàn)甲定都於相,祖乙又遷至邢。

    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史記》

    盤庚即位時,殷朝已在黃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盤庚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湯的故居。因為自湯到盤庚,這已是第五次遷移了,一直沒有固定的國都。

    商朝歷任30個國君,成湯之前遷都的時候可以理解,因為部族人少,搬去哪裡都方便,但是後代人員、牲畜、房屋越來越多了以後,遷都也越來越困難,因此,在盤庚遷殷之後,商朝未再變化。

    所以我說,商朝也算是歷史上少有的遷都成癮的國家了。

    盤庚遷殷

    之前說的是遷都,這裡就一併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說了。

    為啥先君遷都都不說,他遷都就成了歷史事件呢?

    因為盤庚是個很有作為的君主,他繼位時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而他遷都的理由,不外乎有三:

    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環境都比原來的都城要好,因為古代沒有高超的生產力,只能靠肥沃的土地和水資源過日子。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將會受到抑制,因為自中期九世之亂之後,商朝國力衰微,盤庚需要一個良好且穩定的政治環境去發展國家。而在遭遇王室和臣民的反對之後,他搬出了先祖和制度的大旗,最終實現遷都。遷都可以避開那些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干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而在《尚書·盤庚上》中,就有盤庚發表演講的精彩描述。

    而在遷都之後,盤庚確實也做到了,實現了商朝復興。

    《竹書紀年》雲: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遷徙。

    武丁中興

    武丁是盤庚的侄子,前兩代君主,小辛和小乙都不能是能主。

    根據《史記》的講述,武丁繼位之後,一心想使商朝再度強盛,但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稱職的輔佐大臣,因此三年不發表政見,政事由家宰決定,自己則躲在暗地裡觀察過國家的風氣。後來終於找到大賢,修行德政、開闢疆土,搞政治聯姻,在他的治下,商朝的國力又興盛了。

    武丁的故事,司馬遷在《史記》中留下了2段文字記錄,足以說明武丁的重要性。

    而這段歷史,被後人稱為“武丁中興”。

    廚祖伊尹。

    伊尹的身份是商湯國相,輔助商湯滅夏。

    關於他的傳奇,這裡說兩點。

    第一個,以湯說政。

    伊尹天生悟性高,他被人抱養,養父是廚師,得以學習烹飪之術,後來精通烹飪,成為大師,他以烹飪琢磨治國之道,悟出治國之法,以湯說政,深得成湯賞識,被任用為相。

    相傳,他還發明瞭中藥湯。

    在中國臺灣以及其他地區,都將伊尹奉為中國的“廚聖”。

    第二個,勸誡太甲。

    伊尹輔佐了包括成湯在內的五代君主,太甲是第四代,成湯之孫。

    太甲繼位之初,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

    伊尹不忍祖上基業毀在太甲手裡,勸阻無果以後,將他放逐到桐宮。

    被放逐期間,他悔過自責,與伊尹談心,伊尹見他改過,還政於他,此後太甲專心治國,商朝國力日盛。

    《尚書·太甲》中,有關於伊尹放逐太甲的描述,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伊尹一心輔政,還政於君,太甲改過自新,勵精圖治,這完全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 8 # 風動雲開

    其實商朝到西周一直都是中國神話時代,縱觀中國歷史可以發現一直到先秦那段歷史都是神話史,真實的記錄比較少。我們大多都是從封神演義知道的,商紂王早期其實也是很能幹的一個君主,中後期好大喜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大的旅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