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身體好不好看腳就知道
6
回覆列表
  • 1 # 食萬個為什麼

    俗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腳部的情況也反應出一些身體的狀況。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麼,健康也從腳開始。

    雖然容易被人忽視,可它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可是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

    身體好不好,看腳就知道!

    一:腳腫

    一般人如果久坐久站,容易發生腳腫的情況。

    這種情況,一般改善一下生活習慣,預防為主,多走動,活動下肢肌肉,可以緩解。

    但如果是長期的腳腫,則需要注意了。

    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出現問題均會引起水腫,這種水腫一般按壓後面板會出現小凹,而還有另一類水腫,按壓後無凹陷的則可能是服用地平類降壓藥、痛風、靜脈曲張等因素引起。

    二:腳抽筋

    有些人晚上睡著時小腿和腳會發生抽筋,忽然被疼痛給叫醒,而且有時抽筋抽的疼得動不了。

    這種抽筋和游泳時運動引起的抽筋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運動時引起的抽筋是由於小腿血流供應不足,一般做好熱身運動,可以預防。

    而晚上腳抽筋,多數人可能會想到是缺鈣。

    不過,抽筋未必是因為缺鈣。除了缺鈣,過度疲勞、受涼、睡姿不良、血流阻滯(如腿部靜脈曲張或動脈硬化)等均可導致夜間腳抽筋。

    三:腳冷

    這個對於廣大的女性同胞來說,在冬天可是個大問題。

    怎麼捂都沒用!睡一晚上都是冷的!

    手腳冰冷,這意味著機體代謝水平低下,因此需首先排除貧血、腸胃疾病、營養缺乏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怕冷和血液迴圈有很大的關係,從中醫角度來說,氣血不足、陽虛等情況,都能影響血液的執行輸送,末梢血液迴圈差就會造成手腳冰冷。

    四:腳癢

    說起腳癢,大多數人一般會想到腳氣。但腳癢除了腳氣,也可以是溼疹、汗皰疹等情況。

    所謂腳氣,是一種真菌感染後引起的面板病,又稱“足廯”。可分為水泡型、浸漬糜爛型、角化鱗屑型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表現也有所不同。

    而對付腳癢,當然也得查對因,用對藥。建議到醫院面板科就診,切勿亂抹藥膏。

    教你護腳“三步曲”

    第一步: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能擴張腿腳的末梢血管,增加足部的面板血流量,促進血液迴圈,可改善手腳冰涼症狀。尤其對於冬天手腳冰涼的女性,熱水泡泡腳更有好處。

    腳底有很多穴位、反射區、經絡。如果經常泡腳、做腳部按摩,更能放鬆身心,對身體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泡腳的時候,可以加點生薑、陳皮、白醋、艾葉、花椒等等一起泡腳,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第二步:喝杯熱茶

    泡腳泡到身體出汗的時候,泡上一杯蒲公英馬齒莧茶,祛溼排毒效果更佳。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馬齒莧茶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健脾祛溼。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淡竹葉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赤小豆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槐米具有較強的涼血止血功效。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之效。

    第三步:按摩

    手法一:推法

    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一釐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併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

    【功效】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手法二:壓揉法

    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痠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

    【功效】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迴圈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泡腳時間控制在15-30分鐘即可,時間太長,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另外,由於泡腳時,會有更多的血液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可能會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

    心腦血管病患者、老年人需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躺在床上休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色食物真的會讓疤痕發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