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卦娛樂百事通
-
2 # 梁鵬飛
這個事情呢,我簡單說三點,大家就明白了。其實歸根到底,這就是個大眾社會心理現象。
第一,有些觀眾跟風看了,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所以罵。
有很多電影當時票房很好,很火爆,這裡面是有跟風現象的。華人愛看熱鬧,看到有個電影票房好得不得了,什麼電影這麼厲害?
別說《美人魚》、《戰狼2》了。就現在正在上映的《前任3》,主演一個韓庚,一個鄭凱。這倆人演的電影基本都是爛片。
我是一開始壓根就完全,沒有一丟丟想去看看的意思。
但結果呢?票房好的不是一點點啊,連續逆跌,才8天就馬上要破10億。你說它票房這麼好,是不是真的有點看頭啊?
不行,我這好奇心啊,必須去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聖,有什麼能耐,能騙到這麼多票房?
看了之後呢,也不過如此嘛。覺得自己受了騙,MMP,不爽了,勞資要狠狠罵它幾句。
所以呢,這很多看過《美人魚》和《戰狼2》的跟風群眾,心裡本來就對這兩部電影不滿意,看了以後,覺得別人吹得神乎其神的電影,也不過如此嘛。所以他們還有點受騙的感覺,所以後來罵得格外起勁。
實際上呢,這兩部電影質量也不差,但這部分觀眾心理上過不了自己這個彎兒。此其一也。
第二,有些人,那是逆反心理作怪。
逆反心理這種心理非常有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別人越是說好的東西,他就越是不滿意,尤其是很多人都說好的,他偏偏要說不好,顯得他逼格很高的樣子。
咱們這個社會啊,特別喜歡造神,而造神之後,又特別喜歡把神拉下神壇,滿足一些人的陰暗心理:原來神也不過如此嘛。這個有點扯遠了。簡單的說,越是名人,越是有人會看不慣。
不滿各位,我小學的時候,看到教科書裡面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然後初中高中教科書,基本就少不了魯迅的作品。我那個時候可膩味了,然後逆反心理起來,就很討厭魯迅。其實我討厭魯迅,和具體魯迅這個人有沒有關係呢?完全沒有關係,就是一種逆反心理。
當然後來我越長大越見識多,越是佩服魯迅了。
很多人看不慣《戰狼2》和《美人魚》,其實說白了,和電影本身也沒有關係。就是看不慣這兩部電影這麼火,這麼出名,就是逆反心理作怪而已。
第三、就是社會傳播心理的問題了。
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新聞傳播方面,越是負面、不正常的事情,越是有傳播力。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具體到《戰狼2》和《美人魚》這樣的電影來說。像我這樣喜歡的,誇《戰狼2》的人,根本就懶得天天出去說《戰狼2》有多好,多好,當時看電影那會,該誇的都誇完了。大家都覺得這是正常事情。都誇完了,還有什麼還誇的?
但是那些討厭《戰狼2》的人群呢?他們不一樣。他們還沒有罵夠。
而且網路輿論方面,也是像咱們這種正常看待《戰狼2》的人很少發聲,反而是那些罵《戰狼2》如何如何不好的聲音特別響。
以至於會給題主這樣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一個誤解:似乎現在《戰狼2》惡評如潮了?
其實不是,你要是能抽取足夠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去問,我保證還是說《戰狼2》好話的人佔大多數。只不過人家都覺得《戰狼2》是好電影,這個事實不需要再出來說了而已。
所以題主你看到的都是傳播方面的偏差。
要是還不懂,我就舉個例子:比如公路上出車禍,幾乎每天都有車禍新聞,那你是覺得咱們交通安全已經很危險了嗎?當然不是啦,只不過出了車禍才會成為新聞被傳播出去而已。也就是說你天天看到車禍新聞,不能代表路上不安全。
換句話說,你經常看到《戰狼2》惡評如潮,也不代表大多數人就真的不喜歡《戰狼2》了。
好了,我該說的都說完了。最後說一句:《美人魚》這部電影不是爛片,但比起《戰狼2》還是差了一個檔次。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呢恰巧說明了,人們的主觀意識也就是圖一個新鮮,等這新鮮勁兒過了之後啊,就不感覺有那麼獨特新奇了 。其實這兩部電影都是非常有內涵,影片的內容及導向非常的有價值,題材也非常好,票房也非常的好,如果票房賣得好,那就證明了電影非常的好看,那麼既然好看,怎麼會又出現了爛評呢?
其實中國的網友很多時候我都比較喜歡噴一些不實質的東西,說白了吧!就是喜歡說三道四,無中生有,哪怕是他明明知道自己是錯?所以說很多東西都是經過時間驗證的,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有定論。
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剛開始的時候也沒有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在那個時候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一部“爛片”,你們再看一下現在,大話西遊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而且翻拍的都成了經典,所以說真正的好影片是可以經過時間的沉澱去散發自身的光輝,所以不需要顧及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只需要做好本身的中心思想和輸出的觀念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