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若無心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張居正為什麼要改革?改革達到了多大的效果?明王朝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改革

    明代中期到張居正時代,土地兼併已十分嚴重,全國大部分土地都在權貴階層(大官僚、大地主)手裡。大官僚、大地主註定有很多避稅妙法,你懂得。於是,稅負被大量的加到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頭上,老百姓苦不堪言,一場大的動亂已經迫在眉睫。

    軍費支出也十分龐大,北方的蒙古,沿海的倭寇,時常騷擾內地,每有戰事,軍費開支便直線上升。國家的狀況如此糟糕,處在社會底層的廣大民眾的生活,更是日益窮困。

    明朝中央政府開始出現長期的財政緊張。從明孝宗開始,此後一直到明朝滅亡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孝宗皇帝朱佑樘對此大惑不解。在他執政的後期,專門找了他最信任的大臣劉大夏來問:“古人常說,天下的財富,不在官則在民。太宗皇帝(朱棣)的時候,又遷都又修長城,又下西洋、打越南,也沒見匱乏。如今我們百般節儉,但軍民卻窮困不堪,錢財都到哪裡去了?”

    答案很簡單,天下財富當時既不在政府手裡,也不在普通老百姓手裡,大都落到“官商一體”的利益集團(徐階、張居正等既是大官僚又是大地主)手裡去了。。。。

    建立於公元1368年的大明王朝,在延續了一百多年之後,至明代中葉,已經猶如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廈,幹瘡百孔,破敗剝落,呈現出末世之相。土地集中,財政困難,吏治腐敗,外患頻仍,這一連串的問題糾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衝力,動搖著明朝江山的基石。

    張居正改革

    此時,牛人張居正登場了。

    張居正其實就做了兩件事。第一:搞人。第二:搞錢。搞人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搞錢。

    所以,有錢,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礎呀。

    我們先談“搞人”。這就是“考成法”(考核工作成效的制度)。

    簡單點說,就是對官僚集團進行績效考核,能者上庸者下。文官有老張自己把關,武將非常明智的任用了戚繼光、李成梁等牛人(兩位牛人把蒙古韃子、小日本打得滿地找牙,這二位還健在,釣魚島早收回來了,呵呵)。

    考成法的實行,提高了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

    張居正在給皇帝的奏章裡面說:以前言官發現什麼弊政,就上書揭發要求改革;各部有什麼政策,也上書建議希望實行。但是這些東西說了就說了,皇帝批示說:“好,各部遵照執行”。其實沒有人去落實監督,地方上該怎麼幹還怎麼幹。中央政府變成了放嘴炮的,大家以空談發表意見為榮,誰都不去真正幹活。因為提意見很容易,真正把事情做出來卻很難。

    為了糾正這種官僚主義弊病,張居正就把所有中央各部門和各個地區的任務詳細的列出來,並且根據奏章和皇帝、內閣的批示,不斷的加任務進去。最後每個部門、每個地區都有一個任務清單,什麼時候完成、誰是第一負責人等等都說明。完成了就來銷賬。到了年底,督查部門核對計劃,如發現官員有重要工作沒完成,那官職就被降一級(嚴重者降二、三級)。如果次年績效還沒有改觀,那就一直降下去,直到回家當老百姓為止。

    1576年(萬曆四年)張居正規定,地方官徵賦試行不足九成者,一律處罰。同年十二月,據戶科給事中奏報,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級處分的,山東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職處分的,山東二名,河南九名。這使懼於降罰的各級官員不敢懈怠,督責戶主們把當年稅糧完納。由於改變了拖欠稅糧的狀況,使國庫日益充裕。

    你看,考核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收稅,最終還是搞錢呀。

    怎麼收?

    張牛人“一條鞭”法上場了。簡單點說,就是以前要出力的活兒要收交的糧,改成出錢。

    一條鞭法的改革本質上只是賦稅貨幣化,

    這個改革是一把雙刃劍。像海瑞在江南搞一條鞭法,就沒有問題,因為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發達,對外貿易掙了很多白銀回來,經濟貨幣化程度高。勞役都變成銀子來交,就很方便,政府也方便、納稅人也方便。

    但是,推廣到全國以後,就有問題。北方地區,特別是西北內陸地區,這些地方經濟貨幣化程度比較低,老百姓手裡沒有銀子,他們要把糧食賣了去換成銀子來交稅,中間就會吃虧,變相的增加了他們的負擔。有些人很窮,寧可承擔勞役,因為勞役雖然不給錢,但是管吃管住。改完之後不讓幹活反而要交錢,他們就受不了。所以北方地區一度很反對一條鞭改革,山東官員在奏章裡面就說:“所謂便民一條編,其實是殺民的一把刀”。

    張居正的兩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的時候,太僕寺存銀多達四百萬兩,加上太倉存銀,總數約達七八百萬兩。太倉的存糧也可支十年之用。

    國家財政強大的同時,人民的負擔並沒有顯著加重,社會安寧、經濟繁榮。邊防軍隊在戚繼光和李成梁的統領下,基本上是戰無不勝。國家呈現出全面中興的景象。這種立國兩百年之後再次復興的情況,在之前的大一統王朝都還從未出現過。可以說,張居正的變法,在他生前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功。

    張居正的一條鞭改革和丈量天下田畝,都不是什麼很有創意的改革措施,就是換個方式收稅而已。

    這個措施並沒有觸及到帝國衰落的核心問題,只不過是在做表面文章。最有成效的“考成法”在張居正死後就被腐敗的官僚集團廢除了。因為“考成法”觸動了官僚集團的根本利益!

    不去對官僚集團進行換血,不打擊腐敗、澄清吏治,不提高政府效率,財稅制度改革就不可能取得像樣的成功,最多維持幾年,然後新的逃稅和轉移稅賦的模式就會被普遍使用,一切又恢復到改革之前的狀態。改革者改革的初衷: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同時,降低人民負擔。註定只能完成其中一個:增加國家收入。而人民的負擔反而會加重。這樣反而有可能加速王朝的滅亡。

    儘管如此,張居正在對付官僚體系方面,也僅僅是加強考核和監督而已,沒有更大力度的改革。這就註定了他的改革無法長期維持。

    答案不言自明:不要說再給張居正15年,就是30年,50年,張牛人也挽救不了一個腐敗沒落王朝的命運。

    這,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

  • 2 # 每天買個股票

    很明顯是不能的!!

    不光不能,我想如果再給張居正15年,我估計張居正會在活著的時候被萬曆罷官甚至賜死!

    張居正的改革是在李太后的支援下進行的,不是在萬曆的支援下進行的,因為那時候萬曆還非常小。而且萬曆從小就特別害怕張居正。這在《大明王朝1566》裡面是有描述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人都會想擺脫一個對自己特別嚴厲的人,何況萬曆還是一個皇帝,隨著年齡的增長,萬曆的權力越來越大,他肯定是越來越憎恨張居正。這點我們從張居正去世後就可以看出。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四天後就有人彈劾張居正重用的人,這個人便下臺。緊接著萬曆便下令抄家、開棺,暴屍。張居正生前重用的官員全部流放。速度之快,手段之狠,萬曆難道沒有故意之嫌?我想應該是有的吧。

    所以如果張居正在活十五年,那時候萬曆越來越大,早已親政,他總是要動張居正的,因為他是皇帝,所以他總是有理由,我想張居正再活十五年,萬曆肯定會在他生前把他罷官、甚至流放,或許逼死。

    當然這可能是我自己個人猜測,或許有人會說李太后會阻止萬曆,因為萬曆從小就怕李太后。可是從張居正死後,萬曆的所作所為,我想李太后可能有時候也是管不了萬曆。李太后死於1614年,可以說基本貫穿整個萬曆王朝,萬曆做了那麼多荒唐事,李太后也是沒有改變什麼。

    所以我認為,再給張居正十五年,張居正改革還是不能成!大明還是不能復興!

    張居正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可是他遇到了一個不能成事的君主。惜哉?惜哉!

  • 3 # 江達701

    主要是時間給不了張居正15年。

    萬曆前期,張居正新政帶動了萬曆中興讓催死的大明王朝又一次煥發了生機,張居正改革觸動了明朝最根本的苛政,實行的一條鞭法及時有效。

    很多人都遺憾,如果說張居正能再活15年,是否是大明王朝就重新崛起而不會滅亡呢。歷史的假設是一個遺憾的事。但是真要給張居正十五年。明朝有位一定可以崛起,畢竟明朝的滅亡不在於朝政有多腐敗,而是說後期東林黨對於朝政的干預,以及小冰河時期,自然條件對於明朝的影響,所以綜合來看,明朝最終的滅亡是滅亡於這兩方面,而至於大清,不過是漁翁得利而已。

    所以最終如果給張居正15年,一切都在未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妲己新面板時之彼端值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