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論資排輩的話也應該是正大區級別的將軍了,跟隨曹公打江山幾十年,思想過硬戰功顯赫,為什麼最後居然那麼窩囊就投降了呢
5
回覆列表
  • 1 # 中正63944027

    于禁是曹操手下一員重要將領,前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非常出彩,也非常得曹操信任。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于禁是其一,可見於禁地位絕非一般。

    抵抗關羽,曹操派于禁去,可見曹操非常信任他,說實話,于禁也夠帥才。

    水淹七軍,于禁一戰遭擒,舍節投降,這成了後人詬病的靶子。而相反,龐德抱必死之決心,抬著棺材大戰關羽,最後水戰不敵關羽,不屈而死,為後人所敬佩和稱讚。

    個人認為,此時于禁,年紀一大把了,捨身取義,慷慨赴死,是最佳選擇。這樣不僅保住自己名節,而且肯定為後人所讚揚。

    不知道他當時咋想的,竟然屈膝投降,一世英名化為流水。豈不知,個人良好聲譽的建立,是多麼艱難。有時候一件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巍巍高山也會瞬間崩塌。

    為于禁計,捨身取義是其最佳選擇。

    歷史容不得假設,于禁當時出於什麼考慮,選擇了投降,我們不得而知。反正最後結果是他投降了,後來呂蒙白衣渡江,擒獲關羽,孫權又把于禁放歸曹魏,此時曹操已死,曹丕稱帝。曹丕也恥其為人,當面不說,讓其朝拜武帝之廟,裡面繪有關羽水淹七軍、于禁跪地投降的故事 ,曹丕意思已經很明白:你于禁還有臉活著回來?!最後于禁羞愧而死。

    哎,早知如此,還不如當時就死了得了。

    生死,有時候真不好把握。

    李陵跟著衛青討伐匈奴,最後事迫降匈奴,武帝殺其全家。雖然後來李陵給司馬遷寫信,百般辯解,說是假投降如何,但是誰又能相信你是假的,但是投降的事實已經發生,不容分辨了。

    看來,有時候事關大節,個人的生命其實是不應該珍惜的。所謂名節事大,生命事小。

    文天祥,在生死大義面前,對於生死的選擇,處理的就很好。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擊元兵入侵,兵敗被俘,拒降不屈,殉難燕京。

    他就義前在衣服上留下這樣的絕筆: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殺身成仁 ,捨身取義,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慷慨赴死,英名留傳後世,可謂死的光榮。

    于禁,你是老糊塗了嗎,弄這麼個結果,讓後人所不恥。

  • 2 # 天麗服裝

    現在的文人包括歷史上的文人沒有一個有血性,特別是司馬遷,他筆下批評的那些民族英雄將領,真的可以改變歷史走向。說什麼衛青打勝仗是天幫他,說什麼李廣打仗是運氣不好,這不是狗屁,是什麼

  • 3 # 老D90405271

    于禁這樣做無可厚非,只要留著生命,一切均可從頭再來。曹操及劉備孫權等許多重要大將都是降將,如張遼張郃黃忠魏延姜維甘寧太史慈等,他們都是在新的主公帳下建功立業,假如他寧當初寧死不降,焉有後來的輝煌業續?所以我們只指責于禁是不公平不恰當的。

  • 4 # 曉木曰兮歷史系

    三國演義評價于禁的一首詩說的好:三十年來說舊交,可憐臨難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識,畫虎今從骨裡描。首先於禁在曹魏陣營的地位,外姓將領中排位第一,“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類比到季漢,是足可匹敵關張的,你能想象關羽在後來麥城之敗中搖尾乞憐、屈膝降孫麼?何況于禁後來是被孫權救出,再送回曹魏,這個國際笑話,曹魏的臉都被他丟光了,稱之為三姓家奴又有何不可?孫權與于禁乘馬並行,虞翻呵禁曰:“汝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抗鞭欲擊禁,權呵止之。鄧艾兵臨成都,譙周勸劉禪寧可降魏也不要投奔吳國,就是因為魏國強大而吳國弱小,終究是吳國滅亡,投降一次已經夠丟人了,到時候吳國滅亡再投降一遍,豈不是更丟人!于禁先降蜀,再降吳,最後回到魏國,恥莫大焉!于禁豈止是不及二爺遠甚,再和剛剛降曹的龐德比:“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曹操最後對於禁的評價是什麼?“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曹操對於禁,可謂國士,從行伍中提拔為大將,推誠待之,恩寵榮之,于禁自己呢,也最號“毅重”,追隨曹操的三十多年,裝逼就他最會裝: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這下好,事到臨頭,自己最標榜的氣節啊、法令啊全拋到九霄雲外了,還有臉和孫權並騎、還有臉再回曹魏。但是這個人要說他要臉,他也不要臉,要說他完全寡廉鮮恥,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晚節不保,遺羞後世,以至因此而死。于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見帝,泣涕頓首。帝慰喻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拜安遠將軍,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死。三國中的人物,有些是天上的神仙,像諸葛武侯、關二爺,可以稱得上大智大勇、大仁大義,所以不僅當時為世人稱讚,也能流芳百世,為萬世楷模。再下一等也可以說是凡人中的頂峰,二荀、周瑜、魯肅等等,這些人德才兼備,也是一時之傑。上兩種都是高山仰止,只可追尋而難以達到,他們下面的人則雖然也有能力,但卻和我們芸芸眾生有些許接近,論智慧則不能料敵擊先,論德行則不能無欲則剛。于禁,就多像從小到大我們見過的那些有點聰明、一力討好老師上司向上爬,在同學、同事間耀武揚威、義正辭嚴,被上級寄予厚望,結果真碰上大事,又手足無措以至丟人現眼的人呀,這就叫才不配位,德也不配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于禁追隨曹操以來沒有自己獨自領軍還面臨大敗過,我看他也是慌了神了,其實他靜下心來想想就該知道,誰都能投降,唯獨他于禁不能投降,再說曹魏天下大國,曹操一世之雄,他這些許小敗,根本不能傷筋動骨到國破家亡的地步,於公於私,他那時去死才是最好的結果,死了,有始有終,名垂青史,活著,苟延殘喘,遺臭萬年,到頭來也不過人不人鬼不鬼地多活幾年而已,誰都能拿鞭子甩他臉上。唉,可惜,“千古艱難惟一死”,念及於此,更加覺得關二爺、文丞相之輩可敬。

  • 5 # 虛涵

    個人感覺,于禁不可能不知道投降關羽對於曹操,于禁來說都是一種羞辱。但是他是一軍主帥,自己可以自吻謝罪,但是幾萬人部下怎麼辦?事實上,古往今來,有很多的將軍都是不得不為了部下而投降,比如二戰德國元帥保盧斯也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向蘇聯投降。

  • 6 # 一個貝殼兒

    對自己的君主忠誠這一種品質向來是為世人所推崇的,尤其是三國時期,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大哥劉備,在得知劉備下落後毅然放棄了曹操給予的高官厚祿迴歸劉備,這種忠義的品質向來是為人們所傳頌。然而,同在三國時期,魏軍中的于禁前半生英勇忠義卻因為一次投降讓自己晚節不保,遭受後人的唾棄。

    于禁,是曹操麾下一名重要的將領。論軍事才能和戰功他都是魏軍將領中名列前茅之人,而且,于禁在曹操發跡之初就早早跟隨其左右,在曹操平叛黃巾軍,與袁紹的爭奪北方時都立下不小的功勞,是曹操最為倚重且信任的將領。于禁武藝卓越,素來治軍有方,被拜為左將軍,為魏軍中的五子良將中的領袖人物。

    但在他與關羽的戰役中卻因為投降導致自己的名聲一落千丈,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不齒之徒。在當時關羽領兵攻打樊城,而年事已高於禁就剛好坐鎮樊城,樊城屬南方城池,而當時恰逢南方雨季,于禁本就不熟悉南方天氣,這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打亂他的陣腳。平地都被雨水淹起數丈之高,而關羽則剛好利用雨水引流到城中,讓城中的守軍躲無可躲,兵器和兵甲都被水泡軟了。于禁和眾將領迫於此情勢只得投降。

    水淹七軍,魏軍重將於禁投降這讓關羽名聲大震,也讓于禁落得個晚節不保的名聲。但這只是于禁的權益之計,當時蜀軍軍營中並沒有足夠的糧食。于禁本想帶著自己士兵消耗關羽軍營中糧食再伺機逃出。但關羽卻將關在荊州的大牢中,不讓其掌握兵權。待到東吳大軍攻破荊州後才將其救助了出來,但在東吳的于禁卻沒有得到尊重,屢屢遭到東吳的謀士羞辱。

    不久之後,于禁夙願得償,東吳放其迴歸到曹魏陣營。只不過真正懂他的曹操已經去世,繼位的曹丕對於于禁投降之舉十分厭惡,還讓人畫一幅關羽得勝,他屬下慘死的畫掛在曹操的陵園中,讓他前去拜祭。于禁在陵園中見到此畫,心中羞愧難當,不久之後就因此而去世了。關羽降曹而歸能得到後人的稱讚,而究其一生於禁也是隻有降蜀這一汙點。但卻後人抓住不放,也實在是令人感嘆不已啊!

  • 7 # 初心如舊

    于禁這樣的大幹部為啥會晚節不保?

    三國志--于禁傳: 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也。黃巾起,鮑信招合徒眾,禁附從焉。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 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

    于禁是泰山巨平人,最早是黃巾軍出身,到曹操佔領兗州後,于禁投入曹軍,在將軍王朗部下,王朗發現于禁很能幹,就推薦于禁擔任大將。

    三國志--于禁傳: 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將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從徵黃巾劉闢、黃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闢)邵等,盡降其眾。遷平虜校尉。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

    于禁跟隨曹操,討伐呂布於濮陽,破呂布兩座軍營,後來又攻打壽張,定陶,包圍張超(張邈弟)於雍丘並攻克。又隨曹操征討黃巾劉闢,黃邵,駐紮在版梁,黃邵乘夜偷襲曹操,于禁率部下打退黃邵軍,並斬劉闢,黃邵等,收降劉闢黃邵餘部,因軍功升任平虜校尉。于禁最著名的戰例,

    是宛城之戰時,曹操被張繡襲擊,典韋戰死,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死於亂軍中,曹操部下的青州軍乘機劫掠民財,于禁下令把這些幹壞事的青州軍殺掉,逃散的青州軍向曹操告狀,說于禁造反,當時張繡追兵即將到來,于禁不急於分辨是非,及時佈置軍事,擊退追兵。事後曹操十分欣賞。

    從這些戰例看,于禁不愧“五子良將“榮譽,具有優秀將領的品質,能力。但後來在支援襄陽前線時,被關羽水淹七軍,投降了關羽。有種說法,說這次行動是天災,因為大水,與于禁關係不大。這說法不太準確,秋雨連續,漢水漲溢,固然有天災因素,但為將之道,不察地理,不觀氣象,把軍隊駐紮在危險之地,難道一句天災能免責?

    何況于禁七軍剛到前線時,那時雙方是平等的,于禁也是畏敵如虎,戰績平平,乏善可陳。這說明一個人不論以前多麼輝煌,如何高,大,上,隨著身份,地位,各種外部條件的變化,其當初的光環,榮耀會褪色,心思會變化,人品也會轉向。曹操時期沒有過於為難,後來曹丕鄙視於禁,讓于禁難堪是免不了的,這也是代價,很正常。

  • 8 # 溫讀

    主子不厚道

    畢竟於禁辛勞三十年,關羽水淹七軍死的不是他一人的性命,還會連累三軍,但是曹操並沒有因此而想要饒恕他。

    曹操對他的投降十分不爽。

    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於是曹丕就懂了,就故意讓于禁羞愧死。

    劉備手下的黃權就投降了曹丕,但劉備很給他面子,體念他的難為之處,所以黃權的名聲就好得多。

    跟一個厚道的主子,多重要啊。

    曹魏集團二把手投降

    關羽投降以後,有水淹七軍成為劉備集團,張遼有逍遙津戰績彪炳。

    這都是他們可以洗白的戰績。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關羽張遼投降的時候是什麼官?

    他于禁是什麼官?左將軍,假節鉞。

    曹魏集團中,除了夏侯惇,差不多就他最高了,等於一箇中央軍司令,有獨立裁奪權。

    相當於曹魏集團軍方二把手投降了,別說曹操,誰都覺得丟臉啊。

    並且于禁追隨曹操三十餘年,“最號毅重”,非常的剛毅穩重,非常的嚴格。宛城之戰時夏侯惇所部劫掠民間,他當場就殺。

    曹操想奪朱靈的兵符,派于禁去,于禁直接解決問題,朱靈全軍被他威懾,不敢動。

    就是這麼個剛毅正經、一絲不苟、執法嚴明的人,老來降了,晚節不保。

    三國志裡有記載: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雖然于禁是想保證士兵生命才投降,畢竟當然關羽張遼都是一人,而於禁關係到一軍存亡,但到底輿論壓死人。

    烈女老年失節 不如老妓從良

    龐德身為一個降將在此戰中表現的十分英勇,最後拒降就義,身為一個降將死時POSE擺得太美如畫,簡直不給隊友一點活路。

    三十年來說舊交,可憐臨難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識,畫虎今從骨裡描。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4個月離婚撫養權怎麼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