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鄉海鼎-戴鵬飛
-
2 # 江山無限223593463
四大名樓的出名並不是樓閣建設的宏偉壯麗而出名,而是因為他們有歷史名人為它們題寫了千古傳唱的詞歌賦而名揚天下。是千古名篇讓它們名揚天下。有了唐初王勃的《滕王閣序》、崔顥的《黃鶴樓》、王之煥的巜登鸛雀樓》、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才能成為四大名樓。這也是其它樓閣默默無聞的原由了。這就說明文化的傳承比建築物本身更重要。
本人對這一問題所知甚少!沒能力做出較全面的介紹,僅能把自己所知的一點點皮毛分享給朋友們,以作引玉之磚!
關於江南四大名樓的提問,其實和前幾天朋友們關於十大古都的提問一樣,都是一個有爭議或者說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但自古以來,都把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及湖南嶽陽的岳陽樓定位為江南三大名樓,而關於哪個是第四大名樓是爭議的焦點,參與競爭的古名樓很多,大概有廣西容縣的真武閣、江西德興的聚遠樓、湖南洪江的芙蓉樓、江西九江的潯陽樓及江蘇南京的閱江樓等等,其中南京閱江樓曾經號稱江南第一樓,因此,姑且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及閱江樓做為江南四大名樓(僅代表個人觀點)來完成本次回答,其他的名樓雖然也有很多、很豐富的歷史人文故事,如均加以介紹,就偏離了本次問答的主題!
按四大名樓上著名詩詞歌賦的成文年代劃分,應該將滕王閣放在首位,著名的《滕王閣序》的作者是王勃,王勃和楊炯、盧照齡、駱賓王號稱初唐四傑,年代肯定是早於因盛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聞名的黃鶴樓,至少從成文的年代講是這樣。據說在作《滕王閣序》的時候,王勃不是聚會時內定的第一作者,因為第一被邀人為表示謙虛而推讓了幾句,又因為王勃年輕氣盛而且才華橫溢,就毫不客氣的提筆疾書,一氣呵成了傳頌千古的名篇《滕王閣序》,並因此奠定了自己在當時文壇的地位,堅定從容的成為了初唐四傑的首席;文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了傳頌至今的寫景、抒情、述懷甚至是美學名句,把落霞,孤鶩和秋水長天放在了一個鏡頭內,悽美、遼闊的絕美畫面和作者寧靜致遠的心懷修養躍然紙上!還有像"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及"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等等名句至今還被人們應用於各種文學甚至國學的作品和交流場合,成為文學愛好者使用率很高的立意和論點依據,滕王閣也因此成為了實質上的江南第一樓(個人觀點)!黃鶴樓上最著名的詩篇肯定是詩仙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因為一首古詩裡面有兩位詩壇巨頭的作品並不是太多,僅此一項,就足以將黃鶴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抬的很高了,加之因為著名詩人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幾歲,在成詩時,詩仙李白的詩壇名聲還沒有孟浩然大,至少是孟浩然當時在江南的名望不比李白小,李白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是因為仰慕孟浩然的詩壇成就,再加上帶有胡人豪放好友性格的李白雲游到此,聽說孟浩然明天要去廣陵雲遊,於是拜會並宴請了孟浩然,以示對這位詩壇前輩級老大哥的敬重……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後來,李白因有大量被後世傳頌的壯美詩篇而當選為詩仙,黃鶴樓也因此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同時也是成為江南三大名樓的主要原因。
到了宋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遮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慶曆是宋仁宗的年號,宋仁宗是北宋鼎盛時期的皇帝,滕子京也是著名的清官,被民間列入"十大清官匾"的歷史名人,"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就是最早、最直接的肯定!同時也說明岳陽樓的歷史要早於慶曆四年,因為是"乃重修岳陽樓"嘛!古代大凡為官者,在轄區範圍內如有重要的建築落成(因古時大型的建築很耗費財力,英明的皇帝均不太主張大興土木,重修岳陽樓的前提是"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都會自己寫一些文章詩詞作紀念,而岳陽樓竣工後,滕子京卻邀請了范仲淹來寫紀,這說明二個問題,一是滕子京和范仲淹的個人交情很深,至少是觀點很接近;二是滕子京自認為沒有范仲淹的文學功力深厚,至少是不比自己差;因此才有了洋洋灑灑,蕩氣迴腸的《岳陽樓記》,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絕句,甚至現在還有一些心存大志的人們將這句話裝裱在廳堂之上,(其實這句話非常述懷,同時也非常的高、大、上,不太適合掛在家裡,更不適合掛在辦公室,只適合當作陶冶情操,激勵自我的勵志名言用)范仲淹也因此文而奠定了自己在文學史上很高的地位(范仲淹的傳世作品並不多),岳陽樓也因此被後人選入了江南三大名樓。
南京閱江樓也有很多的故事,大概是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在獅子山上修建了閱江樓,起名閱江樓的原因肯定是因為獅子山比較高,而且靠近長江,站在閱江樓上可以看見長江水浩蕩東流,煞是壯觀,因此取名閱江樓,朱元璋自己寫了一篇閱江樓記,同時也讓群臣都寫一篇閱江樓記,後來宋濂的那篇被認為寫得最好,宋濂當時是宰相,從小家貧好學,因為痴心於求學,樂心於學問,成為了名相,同時也有不少的作品傳世,在著名的《送東陽馬生序》中有一句話,"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俸不若人也"就是介紹他小時候很苦,因為有很高的學習興趣而忘記了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比別人差很多的痛苦,以提示年青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懂、學會知識後而產生的興趣!這篇文章後來被編入了中學語文課本。
宋濂在《閱江樓記》中也充分的展示了自己很高、很正統的文學功底,因為是奉帝命所作,自己又身為宰相,所以分寸很難拿捏,既不能不歌功頌德,(那樣皇帝會很不高興~伴君如伴虎啊),更不能沒有諫言,因為他是宰相,必須成為百官楷模,最後,宋濂以自己過硬的文學功力和遠見卓識的政治智慧出色的完成了這篇文章,並被刻在了閱江樓上!其中”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四陲之遠,益思所以柔之;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幾句話至今還是很有政治價值的名言,當然了,因為宋濂的《閱江樓記》寫得很漂亮,他的諫言也被洪武皇帝欣然接納了!
以上是本人能夠交流的個人觀點,所言對錯,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