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厚何

    北漢國小力弱,但它投靠了契丹,甘心做契丹的附庸,而契丹則將北漢視作自己和北周-北宋間可靠的緩衝,竭盡全力支援其存在,柴榮也好,趙匡胤也罷,都不得不面對這麼個嚴峻的問題,即自己和北漢間的戰爭,實際上等同於自己和契丹間的戰爭,不解決自己和契丹的問題,就無法解決自己和北漢的問題。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7年)柴榮趁高平戰役大勝之威四路進攻北漢,一度攻破北漢九個州(北漢一共一府九州四十七縣,也就是說所有州治都被北周佔領),合圍晉陽,但一個月後遼兵大舉來援,擊破周軍史彥超部於忻口,後周軍腹背受敵,不得不退兵,所得州縣全部喪失。

    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二年、九年三次趙匡胤徵北漢之役,北宋都擊敗了北漢軍,甚至合圍了晉陽,結果同樣都是因為遼兵來援、甚至僅僅聲稱來援,或威脅進攻河北各地,不得不撤軍,當時南唐等割據勢力尚在,北宋不能集中全部兵力,加上戰術上的若干失誤(水攻弄巧成拙、紮營甘草地導致士兵紛紛染病),結果仍然是無功而返。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攻北漢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南唐已經消滅,僅存的吳越、清源兩個地方割據勢力都沒有反抗北宋的意願和能力,北宋可以傾全國之力攻打北漢,更重要的是此時契丹先後由號稱“睡王”的穆宗耶律璟和體弱多病的景宗耶律賢在位,內部矛盾激化,缺乏像以往那樣大舉援救北漢的決心,而後來重新整合契丹、體現出強大能力的蕭綽(蕭太后)此時羽翼未豐,能力遠不如柴榮、趙匡胤的趙光義正是抓住了這一空檔,在未和遼兵進行大規模決戰的情況下趁虛而入攻滅了北漢。

    這種自己能力不行、但因為是某個強大國家附庸而長期存活的事例,古今中外都不罕見。如南北朝時梁朝滅亡,北周立原本梁朝的岳陽王蕭詧為皇帝(史稱後梁或西梁),這個“梁”面積最大時也只有五個州,實際上管轄8個郡共16個縣的彈丸之地,面對的是已經取代梁而稱帝的陳國多次圍攻,但這個弱小的彈丸之國依靠北周和後來隋朝的庇護,平安存在了33年,最後是因為意外事件被隋朝主動廢除的。

    我們東邊某個半島上的國家,能在強大敵人圍繞下張牙舞爪地活了大半個世紀,說到底也不是靠自己那點兒零碎,靠的是背後兩個核大國的撐腰。同樣,我們遲遲不能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究竟是因為什麼?

  • 2 # 滿樓說說

    柴榮時期因為契丹原因,柴榮沒有滅掉北漢。

    趙匡胤平定了南方以後,北伐第一個就是滅了北漢。怎麼叫沒有滅掉?

  • 3 # 春蠶11

    柴榮時期根本沒把北漢放在眼裡,直接跳過北漢,分陸路水路兩路進擊契丹,陸路由柴榮親自帶領,水路由李重進率領四十二天就收復了瀛州、莫州、寧州三個州(實際上是四州,還應加上易州)和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三個關十七縣基本沒打一仗,全部望風而降,直至病倒無奈班師,這些州關直至北宋滅亡才消失在宋朝版圖!而趙大則不同,趙大戰略是不下北漢,不顧燕雲,而太原太硬又有名將楊業鎮守,直至扒了汾河水淹太原,也還是沒能攻破太原城,打了幾個月師老兵疲,後繼乏力。而此時契丹南北兩院大王都要聚集在太原城下了,所以趙大撤軍了,撤軍後不久被汾河水灌的太原城就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白夜行》中雪穗和亮司之間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