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毒設計
-
2 # 樹人丹青
我個人認為其實這是一種“賣弄”現象!設計和手藝還是有質的差別!設計多以腦力、想象力見長,而手藝不光是要有腦力、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透過自己的製造把腦海中的構想,用實體表現出來,手藝人往往是某種行業中的出類拔萃的人物。(而手藝人多不買賣自己)。沒有針對誰,只是針對題。
-
3 # 陸豐木棉花咖哩宮
我認為如今社會機械化產品太多了,連人臉都能量產了。而設計師大多追求獨特,都想設計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因此喜歡用手藝人自稱,手藝人從字面解釋便是喜愛自己動手創作藝術作品的人。
其實沒必要拘泥於稱謂,稱謂這東西只要自己願意叫什麼都可以。古有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今有設計師自號手藝人。
-
4 # 老頑童56010817
人生是單行道,能傳承給後輩且人們稱道的是思想和作品。手藝人早已被社會認可,專注、品質構成工匠精神基礎。手藝人成長是延續師徒關係,而不僅是師生關係。大資料背景下,後輩超先輩更具有迭代條件。材料變化導致技術變化,賦能型手藝人應去參與解決人類該解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這個問題的文化背景是使用者對物品的需求發生了以下變化:
1、現代中國物的生產達到了一個飽和甚至過載的狀況,供大於求,設計優良、精工細作開始成為使用者挑選並消費物品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2、經濟的發展讓人們更有實力消費更好的物品;
3、網際網路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多陷入到虛擬世界,而大批次生產的工業產品又不可避免的有標準化、機械化的特點,缺乏溫情和個性化,缺乏文化和情感聯絡。
綜上,個性化、有溫度、有文化內涵和情感認同的產品成為使用者脫離虛擬世界和大批次產品的消費首選。
認識到這一點的設計師,開始強調自己願意關注優良設計和製造,願意為優良設計和精細工藝付出時間和精力,而時間恰恰是奢侈的代表,手藝的典型特徵就是:1、手作;2、溫度;3、時間;4、難以複製與批次。
這是使用者選擇導致的變化。設計師們希望自己成為優良品質、優良設計、情感的代言人,因此說自己是手藝人,意味著自己對優良設計的追求和控制能力。
還有一點是設計師自身的原因。大機器生產或者硬體設計製造是需要一個完整團隊全產業鏈的閉環才能實現的,設計在其中不過是一個環節而已,設計師通常沒有存在感,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團隊,沒有資金,沒有上下游產業鏈整合能力,設計師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把產品生產出來的;如果沒有市場和營銷團隊,設計師也是沒有辦法把產品銷售出去的。
而手工就不一樣了。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去做,你可以一個人做出一個你想做出來的東西。
這也是很多設計師願意把自己稱作手藝人的原因,因為他們想或者正在獨立完成一些物品的設計製作,那些東西就是手工藝品,他們就是手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