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量子收藏

    謝邀。宋瓷五大名窯汝窯瓷器為宋瓷之魁,是宋人為了滿足宋徽宗的“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而燒製的一種天青釉瓷器。據有關資料顯示現全球館藏品不足百件。從私人收藏得來的汝瓷一直以來倍受爭議。此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直徑13公分,為臺灣樂從堂藏品,以8000萬港元起拍經過30餘次叫價,最終以2.6億港元落錘,一舉突破瓷器成交的世界紀錄。真兮贗兮又何從解讀呢?

    自改革開放以來拍賣市場也曾經火爆過,從95年對清代粉彩瓷器的追捧到2007年的清三代官窯素釉品種的火熱,是藏家鑑賞力的提高和審美的昇華,但這兩次拍賣市場的火爆都雖經濟的不景氣而走向蕭條。究其原因並不單純是經濟的下滑,更重要的原因是改革開放後,大部分藝術品愛好者初入藝術品市場,對拍品的真贗並不作肯定,於是有愛好者把自己拍得的藏品拿給專家鑑定,結果大相徑庭。從而使諸多藝術品愛好者心灰意冷,這是所有業內人士心知肚明的事。然而,二十餘年過去了,藝術品市場在大浪淘沙,一些不守規矩的拍賣行已經被淘汰出局,已經站穩腳步的拍賣行也在盡其所能地為廣大愛好者把關掌舵。更值得一提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近年來藝術品愛好者透過不斷的學習鑑賞,對藝術品的真贗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認知。這才是此次藝術品市場火爆的真實所在。

    不可否認宋汝瓷全球館藏品少之又少,民間收藏愛好者真的沒有汝瓷還是有而不被認可呢?在蘇富比拍品預展期間,有人認真觀察,反覆拍照,甚至還有人帶著自己的藏品與拍品比一比。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多處古墓被盜掘,大量的文物流入民間這是不爭的事實,就拿此次2.9億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來說,雖有1982年的拍賣記錄,從器物的紋片來看可以斷定仍是一件出土器,只不過是早與晚而已。由此可見民間國寶級藏品仍有數量,近3億的成交不僅是收藏愛好者對拍品的認知,也是收藏愛好者不明民間實情而引發瘋狂的結果。

    談到文物談到藝術品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就是贗品,而真贗的鑑定一定是以科學認知為基礎,而不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主觀判斷。可悲的是在人類不斷走向文明的時刻,載人航天已成現實,網路科技已普遍應用於日常生活,科技進步仍在飛速發展的今天,而古代藝術品的生殺大權仍然交給為數不多的連放大鏡都不肯使用的幾位專家手中,不得不讓人感到詫異。真的是古代藝術品沒有科學鑑定方法嗎?答案一定是有的,只是一但科學鑑定體系被認可,必定會動了某些人的乳酪,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然而,賞美是人的天性,對古代藝術品的認知並不存在壁壘,古代藝術品愛好者在市場參與中得到昇華,而墨守陳規的專家們卻在大浪淘沙中被漸漸遺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蕭伯納的小說《皇帝與小姑娘》表達了怎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