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聽蜂就是魚
我覺得有一部分潛在的原因是古代打仗太苦了,很多時候飯都吃不飽,還要長途行軍,玩命打仗,對自己的生死和別人的生死早已經麻木了,看多了生死也就不怕死了,所以攻城的時候搶著衝,成功了活下來,榮譽加身;死了倒也沒什麼大不了,就當是解脫了。
-
3 # 洛陽奇異講
我是寫鬼故事的,對歷史不是很懂,但最近再看一些書,正好看到類似問題。
為何搶著衝?原因不外乎下面幾條。
一、輸了投胎重活,贏了會所嫩模
亂世人命如螻蟻。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宋開國太祖趙匡胤當年還是一名小兵時,每次就很喜歡衝鋒陷陣。
不過他不是一味的衝,畢竟千軍萬馬,衝得再靠前不一定會有人看見。他耍了個小心機,打仗前胳膊上故意繫個紅帶子。一抹紅在烏壓壓計程車兵中很顯眼,很快就引起了將領的重視。所以他在軍中升得很快。
所以知道為什麼要搶著衝了吧,因為這可以讓兒子成為官二代。
二、明知前衝送人頭,奈何監軍是條狗
不是老哥要搶著衝,不搶著衝的話就死在自己人手裡了。
《舊五代史》有載:梁主每一發軍,即令近臣監護,進止可否,悉取監軍處分。
窺一斑而知全貌,由此可見監軍權力之大。
進或有生機,退死路一條。所以不是搶著衝,是不得不衝。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就像工作一樣。誰願意搶著工作啊?
無外乎兩點:
1.為了賺錢,想讓家人過的滋潤點
2.不工作就餓死了
-
4 # 一封家書名店
1.這理解了什麼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含義了吧。
2,不是搶著上,而是“軍令如山”,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3,軍罰與軍功的獎懲機制在制約著士兵的行為。不聽令者斬,逃跑者斬,後退者斬,立功者獎……
4,兵役制度造就了士兵的榮譽感,勇敢計程車兵,在家鄉的親人會受到優待,逃跑計程車兵,在家鄉的親人會受到歧視。
5,不同的將領造成士兵的傷亡程度不一樣,愚蠢的將領會用士兵的屍體一寸一寸的撕開城牆的缺口,這真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聰明的將領往往用智取,
-
5 # 歷史雜貨鋪
必死無疑這話說的太絕對了,只能說是死亡率非常的高。中國歷史非常的悠久,在這期間打仗是非常頻繁的,打仗自然是要攻城的了。那麼肯定有人得去率先攻城了,如果大家都害怕第一個衝上去死的話,那這個仗也就沒有打的必要了,氣勢上就輸了,如果一支隊伍中,人人都怕死,那還打什麼仗?
可是話說回來,誰能不怕生死呢?古人也能看到這一點,所以攻城去第一排的戰士,他們的風險是最高的,同時回報也是最高的。第一個站在對方城樓上的人,只要活著回來,他的地位會立馬不一樣,升官加爵是必然的。而且這個官升的還不小。古時候普通人想改變命運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考取一個功名。
一個普通的小兵想要改變命運最好的辦法就是立下大功。攻城的回報是非常大的,首先攻城就是九死一生,將軍也非常的看重第一個上城的人,只要有一個人站在了城牆之上,對己方計程車氣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所以說只要能夠活著站在城牆之上,後半生絕對是無憂的。這無異於是一場豪賭,而願意幹的人數不勝數。
所謂富貴險中求,只要開始攻城了,那種熱血會讓你不害怕,而且即使害怕了也沒用了,你不可能在梯子上掉頭下來吧,只要想當逃兵,下面的人會毫不猶豫的直接殺了這個人,所以說一旦開始攻城了,只有勇往直前才有一線生機,沒有其他的出路。
有趣的是,很多士兵都是主動去做首先攻城的人,他們可以說是敢死隊,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要活下來之後升官發財,這些人敢打敢拼,用亡命徒來形容也可以。說白了這些人搶著衝的原因就兩個,第一個回報太大了,第二個沒有後路,只能衝。真遇到這種時候,士兵只能是拼了命的去戰鬥,這是唯一的出路。
-
6 # 老刀鋒
衝在前頭必死無疑,這是概念錯誤,尤其是在古代冷兵器時代,都是成建制的集體衝鋒,死亡率差別不大,相反越是勇武的人生存率反而更大!反而是到了火器時代,衝鋒前排的死亡率遠大於後排!但實際上熱武器時代,冒死衝鋒的戰役,非常少,都是交替掩護前進!所以說你的問題是戰場認知錯誤的問題!
-
7 # 歷史大學堂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便開始進攻明朝。1619年,雙方大戰於薩爾滸,明軍14萬人,努爾哈赤只有6萬,但他最後卻以少勝多,取得勝利。在之後和明朝的歷次戰爭中,努爾哈赤都鮮有敗績,難逢對手。1626年,努爾哈赤率兵13萬,攻打寧遠。
此次攻城,他更是志在必得。因為當時城中守將袁崇煥,不僅是一名無名小卒,而且手中也只有1萬多士兵。在他看來,攻下寧遠,似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努爾哈赤低估了袁崇煥,戰鬥進行的十分激烈。雖然後金士兵勇猛異常,但卻抵不住明軍的紅衣大炮。衝在前面計程車兵一批批倒下,後面計程車兵前仆後繼的衝鋒著。雖然大炮威力驚人,但還是有一些不怕死計程車兵攻到了城下,這是大炮的盲區,發揮不了作用。
守城的明軍很快想出了新的辦法,他們用棉被裹上稻草、火藥等易燃品,點著之後扔了下去,城下頓時一片火海,無數後金士兵被燒死、燒傷。
雖然屍體堆積如山,可努爾哈赤卻沒有停止的打算,歇斯底里的發起著一次又一次的衝鋒,直到被一顆炮彈擊中,最後才無可奈何的退兵。雖然戰爭只有短短几天時間,但後金士兵傷亡卻達1.7萬人,可謂損失慘重。
而衝在前面計程車兵,在衝鋒的過程中,被大炮轟死一批。即使努力攻到城下,又被大火燒死一批。最後,即使有些人僥倖爬上城牆,也會被守城士兵砍了。因此,在古代戰爭中,排在前面計程車兵很危險。
但是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士兵願意衝鋒在最前面呢?大概會有以下幾個原因:
1,軍令如山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攻城略地,軍隊都是按照編制進行的。戰鬥開始之前,主帥會分配任務,有前軍、中軍、後軍、側翼等。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如果得到的任務是進攻,那麼排在前面計程車兵,只能義無反顧的衝鋒。因為,如果違背軍令,可能戰爭還沒開始,就被自己人給幹掉了。
北京保衛戰期間,面對瓦剌的盛氣凌人,負責防守事宜的于謙,並沒有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而是把明軍主力全部開出城外,決定和瓦剌硬碰硬,並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嚴厲的軍令,明軍士氣大振,個個勇往直前,奮勇殺敵,並最終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衝在前面,如果死了,還能追認個名分。可是如果後退,被自己人砍了,就啥都沒有了,還很屈辱。
2,軍功和利益在這個世界上,風險和收益往往並存,高風險往往就意味著高收益。在古代戰爭中,排在前面,則意味著更容易立下軍功。這對於一些有抱負、想幹事計程車兵們來說,是一個機會。從商鞅變法時起,秦國就可以憑藉人頭,領取軍功,這使得秦國的戰鬥力大為增強。明朝著名開國將領常遇春,就熱衷於衝鋒,即使後來身為主將,也樂此不彼。
古代打仗時,第一個登上城牆的,有一個特殊稱謂,即“先登”,立下此功,是有可能封侯的。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會有一些士兵為了軍功奮不顧身的衝鋒。
還有一些統帥,為了激勵士氣,作戰前勸誡士兵英勇殺敵,戰後搶到的東西,都歸士兵自己所有。這些政策也會讓士兵奮不顧身的衝鋒,因為他們是利益獲得者。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南京後,就放縱手下搶劫,很多士兵因此發了財,為後人所詬病。
軍隊中有時也會豢養一批死士,這些士兵平時的工資和待遇要比普通士兵好的多。當然了,錢也不是白拿的。就是在以後的戰爭中,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例如衝鋒、攻城等,讓這些死士衝在前面。
3,裝備優良和經驗豐富
狹路相逢,勇者勝,戰場也是如此。因此兩軍交戰,排在前面計程車兵,至關重要。如果讓一些毫無經驗的新兵蛋子擔任,戰爭一開始,就被幹掉了,這樣很會影響後面士兵計程車氣。而讓一些戰鬥力強、經驗豐富的老兵排在前面,他們的英勇表現,則會極大的鼓舞后面計程車兵,激發他們的戰鬥意志。
當然,排在前面計程車兵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會有輪換。例如,後金軍在和明朝交手的過程中,他們的第一波前鋒,就由一種特別的兵種擔任,叫做楯兵。戰鬥開始時,這些楯兵會推著楯車衝鋒。這種車,由厚木板製作而成,前面裹上幾層厚牛皮,再潑上水,這樣明軍的火器和弓箭便無法射破。
第二撥就是弓箭手,他們躲在這些楯兵後面,躲避了明軍的遠距離射擊,然後找準時機把弓箭射出去。最後,就是騎兵出動,由於已經行進一段距離,又加上騎兵機動性強,衝擊力大,因此取得的戰鬥效果也十分驚人。
4,相對安全攻城時,最前面計程車兵,往往死亡率很高。但是,後排計程車兵,也並不安全。因為守城計程車兵,不可能讓敵軍攻到城下,才去想辦法消滅掉。實際上,在敵軍發動攻擊時,守城士兵就已經箭在弦上等待了。雙方作戰是有一定距離的,當攻擊的一方,進入射程之後,有經驗的將領並不會立即出手,而是等到人數足夠多進入射程後,才會下令放炮或者射箭,而弓箭手或者炮手,為了不浪費,會集中攻擊中間計程車兵,這樣對方死傷的人數會大大增加。因此,衝在最前面計程車兵,反而相對安全一些。
戰場上,沒有絕對的安全。除了正面攻擊之外,雙方還有可能從側翼包抄,或者打埋伏等。因此,如果古代士兵要想活命,除了提升自身素質之外,跟著一個靠譜的領導也至關重要。
文:墨羽翩翩
-
8 # 均是天涯淪落人
在古代的交戰中號令了極其嚴格的,當命令發出去後大家只能向前衝鋒,因此這個時候個人是沒有選擇的,更何況大家之所以參加征戰便是為了建功立業,封侯拜相,自己如果在征戰之時不身先士卒,怎麼能夠獲得將領的認可,從而脫穎而出成為大家敬佩的物件,對於普通人而言征戰是獲取功勞最快的途徑,但是風險也是最大的,因為自己必須要捨生忘死才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衝在最前面如果能夠斬首所能獲得的功勞必然是最多的,自然將來所能獲得的封賞也就會更多。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的驅使之下,個人自然要身先士卒,而且個人的榮譽同樣在促使自己勇往直前,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夠服眾,獲得他人的支援與認可為日後的升值做好準備。
-
9 # 磨難是磨練
身臨其境才能瞭解真相,如果從現在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古代戰爭恐怕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在這裡說古代打仗的時候很多人都想當第一排士兵你會信嗎?你不會信的,因為你認為衝鋒在前面會最先觸敵,也就意味著最先戰死,沒人會這麼傻還去爭當炮灰,但真相還真是“戰爭打響的時候全都爭著衝在最前面”!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戰國末期,為什麼秦國計程車兵戰鬥力最強?秦軍衝鋒的時候個個爭先恐後,都希望自己衝到最前邊,這並不是因為後面有“督戰隊”,其實“督戰隊”並沒有大用,兵敗如山倒的時候擋都擋不住,這主要是秦國士兵衝鋒在最前邊的更有機會立下比較大的軍功。
只要是“賞金”到位就沒有不想站在第一排的,在古代來說真是“富貴險中求”,一個小兵想獲得爵位只有透過戰功,這是古代士兵改變命運最好的機會。
在戰場這個環境之下,是不存在怯懦和勇敢的,你甚至連自我意識都沒有了,戰鼓擂動、號角響起的時候只會跟整體的節奏去走,你聽到的只有“軍功”這兩個字,這時候你會熱血沸騰、勇猛無畏的往最前邊衝去!
古代戰爭衝在最前面不一定必死無疑古代的“先鋒”、“勇士”不是你想當就能當,你未必具備那個資格,這對士兵來說也是一種榮譽,而且這種榮譽並不是虛的,有實實在在的好處,除了立功的機會更多以外拿到的軍餉也是最多的。
古代為了行軍更迅速一般都不穿盔甲,但是那些先鋒、勇士都會穿著重灌盔甲,比如“魏武卒”就是全副盔甲在身,拿的武器也是長槍、盾牌,所以危險係數並不高。
你想到的那些問題古代將軍都能想到,如果衝鋒在最前邊的受挫了會影響全軍,因此並不是不分情況就發起衝鋒,只有機會出現的時候才會衝,一般都是車兵、騎兵開路。
而且古代兩軍對壘的時候是不存在前後左右的,你往前衝的時候也許敵方會從側翼或者迂迴到後方進攻你,這時候就不存在哪裡安全、哪裡危險了!
-
10 # 風去了無痕D
如果瞭解古代攻城戰的步驟,就可以知道攻城戰衝在最前面,不一定會必死。也有可能是破城建功,成敗至少有五五開!
因為攻城,決不是攻方軍隊往城下一駐,就立即扛著梯子、冒著城頭守軍矢石如雨之下攀城強攻的。這樣攻城是必敗的!
凡古代正規軍發動攻城之前,都會做大量的攻城預先準備。待一切就緒,有把握一鼓而下時,才會派出步兵突擊隊發動攀城強攻。
戰例:三國東吳攻宛城之戰。
孫權率諸軍徵皖城,東吳大將呂蒙推薦悍將甘寧,擔任升城都督,職責是指揮突擊隊攀城。
然而在攻城戰鬥在發起時,甘寧仍然第一個登上雲梯,手持鐵鏈錘,身先士卒攀上城牆。以先登之功,拜為折衝將軍。
《三國志·甘寧傳》:攻皖,(甘寧)為升城督。手持練,身緣城,為吏士先,卒破獲朱光。計功,呂蒙為最。寧次之,拜折衝將軍。
這就解釋了,為何要搶著衝鋒的道理。
古人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今又有句話說:百分之二百的利潤,會令人不惜身家性命冒險。
那麼,如果成功登城並破敵,所能獲得的榮譽與利潤,至少不會少於百分之二百的。
如此,對於不甘於平凡的人來說,例如甘寧,已經身為將領,仍要冒性命之險去建先登奪城之功,肯定是值得的!
“身先登城”在古代是什麼功勳?
古代軍功中,賞賜最重的,就是對“先登”的獎勵。
古代軍人同樣有榮譽感,而軍功激勵就是軍中士卒戰鬥力之源泉。當中最耀眼的功勳,就是先登陷陣,斬將奪旗之功;包括了在攻城戰中第一個衝上城頭。
攻城戰時候第一個衝上敵軍城頭,或者在野戰時率先攻陷敵陣的,戰後論功行賞,計的就是“先登之功”。
憑先登的功勞,除了豐厚的財帛賞賜,還有職務升遷。普通士兵可以憑先登之功成為軍官,基層軍官就以憑功成為初級將領。
而初級將領則可被拜為正式將軍,例如三國名將甘寧。
一為貴族將門子弟,憑門蔭入仕,一旦從軍,入伍就是中\基層軍官。這樣的人,最後能做到什麼級別的將軍,也還得看本事。
二是從士卒中選拔,以歷次戰鬥計軍功升遷,一步一步從士兵成為將領。
這樣的將軍,本就為戰鬥而生,基本多會成為名垂青史的戰將。
從《三國志》記載看,包括曹魏五子良將在內,例如張遼、于禁、樂進等,又如董卓、呂布、孫堅等等,大多數全是憑著戰鬥中的先登陷陣之功升遷上來的。
再說一說,古代攻城作戰是如何展開的。
攻城戰,在古代戰爭中是一項高度複雜的體系工程。
(1):
古代兵法講:無可戰之兵,則無可守之城。守城一方如果兵力充足,必定會在城外設寨,與城防形成犄角之勢。
所以攻擊方首先要掃清守軍設立在城傍四五里到十數里處的營寨,破掉守軍的犄角之勢。
並在方圓百里廣佈斥堠遊騎,監視敵軍援兵,並安排好阻援與打援部隊,切斷城池與外界聯絡,使之變成被圍困的孤城。
(2):
將城池外圍掃清之後,攻方才會兵臨城下。首先是離城五里外,擇地紮營築壘。之所以要離城五里,是為防止守軍出城偷襲。這就叫:未攻先防。
然後,視情況圍城,是四面包圍,還是圍三厥一。
(4):
營盤扎定之後,四出伐木打造攻城器械。
如圖,攻城是要器械的,比如雲梯、衝車、弩砲等,決不是扛一架梯子就能發動攻城戰的。
而攻城器械體積笨重而龐大,是不可能帶著行軍的。只有在營壘築成後,才由隨軍工匠製作攻城器械。
以上四步全部完成,至少須半個月以上。(5):
一切俱備後,發動攻城戰,但還不是步兵登城時刻。
首先是弩砲齊發,壓制城頭守軍,這就是古代版的火力壓制。
持續過程或許三五天,或許一二月。目的是:打得守軍不敢在城上露頭,摧毀城內軍民的戰鬥意志。
然後同步進行的是,填平城下壕溝或者塞斷護城河,掃平城下羊馬牆等等所有輔助城防工事。
最後,在城內守軍已遭受重大傷亡,戰鬥意志嚴重受挫之下,才是組織突擊隊,選拔精銳甲士,用雲梯衝車發動登城作戰。
以上就是古代正規軍攻城戰的基本步驟。
由此可知,凡是要步兵登城衝鋒的時候,一般都是已經有把握攻刻之時。所以,衝鋒的甲士並不是必死無疑的!
回覆列表
在古代軍隊裡有專門督戰的官員,漢代曾設督軍御史,三國時為監軍之官。比如魏國時的衛瓘就是監軍。直到現在戰爭,督戰的軍官在戰爭來臨前,都有臨時授權。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相國恐諸君不肯用力,遣小將至此督戰 。
有督戰的,士兵自然不敢不衝鋒陷陣,向前衝,或許是個死,但也有生的希望。
在戰場上第一個登上城樓,斬下敵人的首級都是立大功的人。首登封侯,賞賜萬金。有大功必然重賞。
比如電影《投名狀》裡的馬新怡,就是捨命攻城殺亂軍,換來了九江提督之職。
在不同的朝代軍隊,有不同的獎勵。
在秦朝,攻城掠地計程車兵用人頭換官職,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因功升為高官的不在少數,因此,秦朝軍隊又稱虎狼之師。這是明知死亡,還搶著衝鋒的原始動力和原因。
而不向前衝,軍法伺候,等待那就只有一個死。當兵吃糧的大多都是貧苦出身的人們,本來就拿著生命不當回事,兩廂權衡利弊,覺得衝上去就會升官發財,就會有嬌妻美妾,這些事,像麻醉劑一樣,令一些人,亡命徒般的玩命衝。
古代衝鋒打頭陣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選擇的都是軍隊裡的敢死隊,也就是說,是軍隊裡的精英部隊。
這些人紀律嚴明,敢打敢拼,因為後面計程車兵都在看著他們,這些人大多是亡命之徒。
第二種情況剛好相反,用一些降兵打頭陣,讓這些人當炮灰。
比如,李自成攻打寧武關久攻不下的時候,就使用過明降軍作為炮灰來攻城,這些降兵就是被專門組織起來攻城的,後面則用自己的大順軍做督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