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布侃車
-
2 # 鬼谷雜談
我是搞設計的,雖然不是汽車設計:建立平臺以後,新的平臺肯定融入了最新的設計元素,最新的技術,以及最成熟的技術,該掉了以前的缺點。新平臺是最先進的代表,所以儘量選擇新平臺汽車!
-
3 # 這個名不會重名吧
說到點子上了,尤其是噴大眾的什麼十幾年前的平臺,平臺的概念都不懂,除了大眾知道了幾個平臺PQ34PQ36MQB,豐田本田你給我列出幾個來,車廠的平臺出發點只是為了降低成本,你以為平臺高了這車就高階嗎?順便說一嘴噴大眾是低端品牌的,你給我列舉一下有誰不是大眾旗下的高階車,一百萬以下的免談
-
4 # 叔俗數數
先解釋下平臺化對廠家有什麼利益。其實所謂的平臺化,拿我們差不多懂的來講。比如,針織面料可以做褲子可以做運動褲還可以做運動衣,一個廠家大批次在一家店購買同一種面料,最後單價肯定便宜。然後這些面料有的粗加工有的精加工(OEM)其實都還是這個廠子出來的(所謂的外貿原單)還不懂嗎?沒關係,你去菜市場買1斤肉與買100斤肉肯定價格有區別的。你拿這100斤肉回來,高階餐廳半斤肉加工能翻10倍,快餐店就是翻3倍。接著來說肉吧,東家擅長做肉丸西家擅長做荔枝肉,作為消費者是不是就可以很簡單的去選擇吃什麼了?
作為車子,也是差不多這個意思。(舉個家用車例子)比如,你喜歡底盤緊實點(比較顛一點)你可以選擇德系。你選擇相對加入快一點的,你選美系。你選擇舒適耐操,那就是日系。
所謂的平臺化,其實就是商家先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再考慮消費者的利益。我們大部分人買車,真的沒有必要看平臺化這類的東西,你要是打算5年內換車,美系,德系。要是5-10年,那日系就是不二選擇。沒有為什麼,就是後期養護,日系更具有價效比
一句話:在選車時沒有必要對平臺過分在意,選擇靠譜的、值得信賴的廠家更為重要!
平臺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大眾率先提出了汽車生產“平臺”概念,如今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在用這個詞,很多時候媒體採訪大眾何為“汽車平臺”時,就連大眾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總體來講,平臺就是改進版的流水線,能夠提高各車型之間的零部件通用性,降低生產成本和未來的維修養護成本,還能最大化的利用曾經研發投入產生的剩餘價值,將老車型上用時間打磨的穩定性與耐用性,最快的轉移到新產品上。
但是一旦發生召回等質量問題時,卻也將會遭受更大範圍的波及範圍。
所以,平臺不重要,重要的是品牌靠譜!
那麼什麼是“平臺”呢?
首先我們可以把平臺想象為流水線流水線是亨利福特在20世紀初生產福特T型車時發明的,在流水線上一部車不斷被組裝上各個部分、經歷著各種處理,於是一輛車就從無到有的這麼誕生了,它大大提高了工人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成產成本,讓汽車駛入了千家萬戶。
其次我們要知道平臺和流水線的區別轉眼一個世紀都過去了,當時的生產線很明顯無法滿足今天的需求。所以人類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
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充分利用既有的技術,把老車型的成熟穩定直接轉移到新車型上。
於是,實現這一目標最可能採取的手段是模組化生產,衝壓車間可以製作更多種類的部件,焊裝車間可以相容完全不同的車身,塗裝和總裝車間的機械手也有著更高的寬容度,最終甚至實現同一生產線拼裝出各種各樣的車型——什麼手動擋的、自動擋,採用這種發動機或者那種發動機的不在話下,甚至是轎車還是SUV都可以一條生產線勝任。
這不但實現了靈活的生產量制定,也能創造更多通用零部件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如今這麼多的進步,當然要給它起個新名字——平臺。
雖然如今的平臺還不能稱之為模組化生產,但帶來的好處多多我們解決了很多裝配問題但依然有解決不了的地方(或者也可以說解決了會造成生產線自身成本提升,就得不償失了),暫時還不能一個平臺通吃所有車型,於是,我們挑選出解決不了的問題區分出更少數的平臺,一個公司甚至多個兄弟公司(比如雷諾日產、大眾奧迪等)共用那為數不多的幾個平臺就出品了數十種車型,既充分利用了研發投資的剩餘價值,也最大限度的把曾經打磨的耐用性、穩定性移植到了新產品上;還提高了零部件通用性,使用者未來的維修養護成本也大大降低。
換句話說,如今的“平臺”就是一種介於模組化的未來與寬容性低的老流水線之間的一類生產線。
當下常被提及的平臺比如大眾的橫置引擎平臺MQB(MQB平臺的衍生能力極強,已經覆蓋了A00、A0、A到B四個級別的車型,諸如第七代Golf、奧迪全新A3、斯柯達全新Octavia等都是基於此平臺打造)、縱置MLB(由奧迪主導研發的這一平臺主要用作生產大眾集團B、C到D級的轎車、SUV等車型,奧迪A6、Q5和全新Q7等車型都基於此平臺生產)、保時捷賓利等豪華車採用的模組化程度更高的前置後驅MSB平臺、電動平臺MEB、據說還有一箇中置引擎平臺MMB,不過暫時大眾旗下沒有車型聲稱自己採用這種平臺。
豐田的全球架構研發平臺叫做TGNA(新平臺透過整合原有的A0級、A級以及前置前驅B級車三大平臺,使零部件通用比例將達到70%-80%),豐田大約六成車型來自於此,而TGNA又基於三種底盤分為:B(小型車)、C(中型車)和K(前置前驅)。比如B型號平臺有普銳斯、COROLLA、雅力士、RAV4等一系列車型。C型號平臺有CAMRY、HIGHLANDER等。K平臺主要是大型MPV、雷克薩斯ES、路巡、紅杉等。豐田其他車型則出自一些獨立於TGNA外的平臺,比如CROWN和銳志的FR平臺等。
總之,車型是越多越好,平臺卻是越少越盈利,能夠用盡量少的(通用的)零部件型號創造出更多款式的車型,也是一種設計能力。
但需要消費者注意的是雖然新平臺可以迅速帶來之前產品的口碑,但一旦出現召回等質量問題,卻會造成比之前更嚴重的波及範圍。所以我們在選車時沒必要對平臺過分在意,選擇靠譜的、值得信賴的廠家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