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臺批家電五河辦事處
-
2 # 梓宸O爸爸
分開一年,分開時孩子才兩歲,可能因為小,而且從小又我帶大,我沒感覺他有什麼明顯變化。但今年上幼兒園開始,感覺他對前妻仇恨心慢慢加重,可能是從分開到現在失聯的原因。而且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像睡覺只要我一起床去洗手間什麼的,他立馬會醒。有時想夫妻分開,幹嘛不可以各自給孩子應有的愛,而要孩子受苦……
-
3 # 成長觀察
對兒童的影響而言,離婚最具破壞的地方是父母之間的衝突。即使沒有離婚,衝突的破壞應也存在。謝就是個為什麼親身經歷了父母衝突的孩子,哪怕父母沒有離婚,也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現不良行為。
大多數孩子在父母離婚後幾個月出問題,問題的形式有很多種,主要取決於孩子的年齡。
父母離婚的孩子更可能出現諸如抑鬱這樣的心理問題,但危險的因素很小,僅僅一小部分是這樣,。
-
4 # 香草珠兒離婚家庭的孩子,心理上肯定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多。
首先,離婚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一些諸如,自卑,焦慮,抑鬱,防禦心強,缺乏安全感,不合群等心理問題。
輕微的可能只是有一些這方面的情緒,而嚴重的可能會出現焦慮症,抑鬱症,甚至有的孩子會出現自閉症。也有的孩子會變得叛逆,出現嚴重的諸如打架鬥毆,離家出走等行為問題。
當然,這一切問題的產生,也跟大人的關愛不足有關係。尤其是對那些離婚後又進入重組家庭中,並且在重組家庭中又沒有得到正確對待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問題。
其次,也有的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視的孩子,在父母離婚後進入重組家庭中,如果得到足夠的關愛,會心理變得健康起來。
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視,因為缺乏父愛而變得自卑孤僻,甚至有些自閉。在經歷了重重磨難之後,母親帶她離開了她的親生父親,又重組了家庭,重組家庭中的父親,對這個孩子非常好,視如己出,關愛備至,漸漸地孩子臉上又有了笑容,又恢復了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應有的青春與活力。即使後來母親重組家庭中又生下了一個兒子,而這個父親並沒有減少對原來那個孩子的愛,現在一家四口甚是幸福。
所以說,孩子幸不幸福,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否足夠。 -
5 # 小布點mami
離婚受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尤其是拖著打官司爭奪財產和撫養權的家庭給孩子的傷害最大。如果是大的孩子,他們肯定想努力挽回這個屬於自己的家。當父母徹底離婚後,不管跟著誰,他都會感覺自己沒有家了。尤其是父母再婚後,他會感覺自己在那個家也是不受歡迎的。
夫妻的結合本就是性格彼此的磨合,不要輕易說離婚,儘量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有愛的家。
回覆列表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遠遠比父母們想象得要高得多,據婚姻專家介紹,現在西方的心理學家都在積極呼籲有孩子的家庭,能不離婚還是不要離。離異以後的父母如果雙雙再婚,這些孩子又要面對兩個媽媽和爸爸,在4個家長裡面尋求平衡,這對於他們幼小的年紀,實在是一種艱難。並且會產生很多消極的心理,做父母的在做決定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些,孩子最容易產生的不良心理有以下幾種:
1、 不安全心理:
父母準備離婚時的爭吵和不和諧,都會使孩子懷疑自己是否可愛,是否有價值,從而產生不安全心理。
2、 自卑心理:
一旦父母離異,不管孩子跟著哪一方或者祖父母,孩子都會認為失去了親人,整天憂心忡忡,感覺在小夥伴面前抬不起頭來,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3、 對立心理:
由於父母的離異,孩子得不到積極的關注,為了贏得更多的關注,就總想在別的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絕對權威,對父母甚至周圍的人產生對立情緒。另一種傾向是“破罐子破摔”心理,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暴躁,有的甚至表現的很殘忍。
4、 角色行為的誤導:
孩子周圍的榜樣和成人的模仿對兒童性格及行為發展的影響尤為重要,家庭的離異,造成孩子被迫與父母中的一人生活。如果男孩與母親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們接觸更多的是女性的角色行為,生活裡缺少了具有陽剛之氣的父親的榜樣,性格中也就缺少這方面的素質;相反,如果女孩與父親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們接觸更多的是男性的角色行為,生活裡又可能缺少了具有陰柔之美的母親的榜樣,性格中也就缺少這方面的素質,變得大大咧咧,這對其成年以後的行為及社會適應能力無疑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走出這些心理的誤區呢?
1、在離婚初期,首先和孩子交流,父母離婚不是孩子的錯,是由於某種原因不生活在一起了,孩子要學會尊重父母的選擇,並且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生活。
2、父母離婚並不代表會失去父母的愛,找個機會告訴孩子,家庭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形勢,有的家庭有爸爸媽媽,有的是隻有爺爺奶奶,有的還是養父母,所以接受自己現有的一切。對將來孩子走入社會或許有幫助。
3、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要經常的去探望孩子,不僅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經常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好久不和孩子在一起了,一見面就首先滿足孩子在物質方面的需要,去肯德基、麥當勞,而往往忽略了孩子思想、精神方面的交流。其次在探望孩子時不要攻擊另一方,家長的身教言傳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從小在這種無法辨別是非和相互攻擊中長大,就會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情,沒有友愛可言,這樣的孩子比較容易具有暴力傾向,而且在出現暴力事件時,出手往往比較兇狠殘忍。
4、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孩子有選擇和哪一方生活的權力,也有權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一方,父母不能把孩子做為要挾對方的籌碼,在決定孩子跟哪一方時充分考慮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尊重孩子的選擇。
總之,孩子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我們在面對婚姻、家庭和子女時,一味強調個人價值是不負責任的。在婚姻和家庭中,夫妻雙方和孩
子的權利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應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角色期待,也就是說應擔負起他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對於已經離異的夫妻來講,無論將來婚姻走向何方,孩子畢竟是你們以往愛的結晶,也是你們將來的希望,願你們付出你們的愛,儘可能地減少離婚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不要讓這朵稚嫩的花,在剛剛綻開時就遭受嚴寒的襲擊,而過早地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