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冊立其為“天下母儀”之後,她的一切行動開始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武氏的英明不僅在於她提高了自己個人的政治地位,還在於她對抬高了其他同性的地位。乾封元年(666),她奏準高宗,率領了內外命婦參加封禪典禮,並在錦繡的帷蠻中間行了亞獻禮,越國大妃燕氏行了終獻禮。古代一切祭祀儀式本來都由男子主持,這樣做,在以封建綱常立國的中華大地上,在要求女子溫柔敦厚,三從四德,絕對服從男性的世人眼裡,引起了可想而知的巨大的震動。也就是這次祭祀,讓她意識到“祖先崇拜”在政治社會上影響之深廣。同時她認識到,在以男性為中心並慣行父系家長制的社會里,女性的祖先受到了多麼不公平的待遇。她以為,要抬高當時女性的地位,就勢必先抬高女性祖先的地位。於是,比參加一次祭祀而更為“出軌”的行為便是:在上元元年(674)她上的十二條陳當中,奏請廢除“父在為母齊衰期”的古禮,而實行“父在為母齊衰三年”的新禮。儘管武后違反了古禮,但在一般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做兒子的眼裡,父母本來就沒有什麼高低可分,有時反而覺得母親懷胎十月、含辛茹苦之恩甚於父親;所以如此,竟也沒有一個母親的兒子出來反對,這個制度得以一直履行到二十世紀前期。不可否認,這的確給了素來重視喪葬的中國百姓一個“父母居平等地位”的暗示。
公元690年,武媚以百姓四夷六萬多人的表請而做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帝。她終於可以儘量發揮她的主張了。聯絡千年之後廣泛掀起於世界範圍內的女權運動來分析,我們的確可以稱金輪皇帝武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權運動的先驅。她率先反對男子多妻,認為多妻制一方面造成男女不平等,一方面又養成社會輕視女性的陋俗。
幸而我們評價一個人,不是看其奪權前的手段,而是看其執政後的功績和在歷史上的作為。武氏不愧為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她敢作敢為,具有開創精神,絕不因循守舊,其中最顯著的是能拔識真才。她一方面用一些文人為軍事長官,一方面大膽地廢掉祖宗的御史監軍制度。她又具有非常的眼光能夠在群僚中認出治世的能臣來,魏元忠以忠直得罪,臨刑的當兒,她飛書以辨明他的罪;狄仁傑那樣直言極諫,而酷吏攻訐他的時候,她反而善言安慰。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擁中宗復辟,武氏從皇帝“升”為太后。此時的她正患重疾,沈頓床褥,無力再拼打了,中宗遂將她的枝葉一一芟除,恢復國號。武氏費盡一生心血所造成的盛世終成曇花一現,而她亦隨即於懊喪嘆息詛咒嘲笑等諸多聲音中,與世長辭了!
武則天留給後世的文學作品與同時代的女性詩人相比是不多的,但這絕對不能掩蓋她在文學方面的才華。武則天擅寫樂府詩,《全唐詩》存詩46首,風格古樸典雅,凡能確認她自己所作的,都是十分優秀的。一些純為女性相思的詩作,摒除了帝王的跋扈與大氣,顯的真摯、柔美。如《如意娘》一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君憶。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首詩作於她在感葉寺為尼期間,是為思念高宗而作,纏綿悱惻,哀怨低迴,頗具藝術感染力。又如她寫於做金輪皇帝期間的《臘日宣詔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此時的她身份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她不但成了主宰國家命運的君主,而且還要主宰自然,主宰宇宙。這種令大自然俯首聽命的豪邁氣概,凜凜威風,給人一種振奮的力量,實為女性詩歌中的異類。
武則天的詩不僅反映了當時女性文學的總體情況,而且也受到了女性情懷的影響。此外,儘管武則天在文學上的成就遠不及她的政治功績般顯赫,但她的政治舉措和她的才情對唐代女性文學的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同樣是不容忽視的。
唐代女性文學的盛大較之其它的封建王朝亦是卓絕的,這不僅體現在個人身上,還可從其社會的廣泛性見之。唐代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作出的種種貢獻,都透過她們的筆、她們的口傳達給了後人。唐代女性的奮爭在文學上的體現也是顯著的。
綜上,淺談了唐代偉大的女權運動者——武曌的個人奮鬥,以及與她同時代的女性群體在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三個方面的抗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個人之於時代的地位、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緊密的聯絡。其實從很大程度上,我們說,是時代給了武曌一個機會,是時代造就了武則天;同時,也是武曌給了像她一樣的這個群體——女性,以及她們所生存的這個時代一個奇蹟。如果我們可以把唐代女性為了自己地位的提高所做出的努力,比作早期的女權主義運動或其雛形的話,那麼艱苦而卓絕的則天皇帝絕對就是為它搖旗吶喊、奔走呼告的那一位。是她,為了給女性在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討一個公道,而付出了艱辛的為人所不見的努力,這一切都是無法用言語來簡單評述的,正如她留給後人的那塊莫衷一是的“無字碑”一樣。武則天可稱得上是唐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最傑出的“女權運動者”。
在冊立其為“天下母儀”之後,她的一切行動開始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武氏的英明不僅在於她提高了自己個人的政治地位,還在於她對抬高了其他同性的地位。乾封元年(666),她奏準高宗,率領了內外命婦參加封禪典禮,並在錦繡的帷蠻中間行了亞獻禮,越國大妃燕氏行了終獻禮。古代一切祭祀儀式本來都由男子主持,這樣做,在以封建綱常立國的中華大地上,在要求女子溫柔敦厚,三從四德,絕對服從男性的世人眼裡,引起了可想而知的巨大的震動。也就是這次祭祀,讓她意識到“祖先崇拜”在政治社會上影響之深廣。同時她認識到,在以男性為中心並慣行父系家長制的社會里,女性的祖先受到了多麼不公平的待遇。她以為,要抬高當時女性的地位,就勢必先抬高女性祖先的地位。於是,比參加一次祭祀而更為“出軌”的行為便是:在上元元年(674)她上的十二條陳當中,奏請廢除“父在為母齊衰期”的古禮,而實行“父在為母齊衰三年”的新禮。儘管武后違反了古禮,但在一般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做兒子的眼裡,父母本來就沒有什麼高低可分,有時反而覺得母親懷胎十月、含辛茹苦之恩甚於父親;所以如此,竟也沒有一個母親的兒子出來反對,這個制度得以一直履行到二十世紀前期。不可否認,這的確給了素來重視喪葬的中國百姓一個“父母居平等地位”的暗示。
公元690年,武媚以百姓四夷六萬多人的表請而做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帝。她終於可以儘量發揮她的主張了。聯絡千年之後廣泛掀起於世界範圍內的女權運動來分析,我們的確可以稱金輪皇帝武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權運動的先驅。她率先反對男子多妻,認為多妻制一方面造成男女不平等,一方面又養成社會輕視女性的陋俗。
幸而我們評價一個人,不是看其奪權前的手段,而是看其執政後的功績和在歷史上的作為。武氏不愧為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她敢作敢為,具有開創精神,絕不因循守舊,其中最顯著的是能拔識真才。她一方面用一些文人為軍事長官,一方面大膽地廢掉祖宗的御史監軍制度。她又具有非常的眼光能夠在群僚中認出治世的能臣來,魏元忠以忠直得罪,臨刑的當兒,她飛書以辨明他的罪;狄仁傑那樣直言極諫,而酷吏攻訐他的時候,她反而善言安慰。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擁中宗復辟,武氏從皇帝“升”為太后。此時的她正患重疾,沈頓床褥,無力再拼打了,中宗遂將她的枝葉一一芟除,恢復國號。武氏費盡一生心血所造成的盛世終成曇花一現,而她亦隨即於懊喪嘆息詛咒嘲笑等諸多聲音中,與世長辭了!
武則天留給後世的文學作品與同時代的女性詩人相比是不多的,但這絕對不能掩蓋她在文學方面的才華。武則天擅寫樂府詩,《全唐詩》存詩46首,風格古樸典雅,凡能確認她自己所作的,都是十分優秀的。一些純為女性相思的詩作,摒除了帝王的跋扈與大氣,顯的真摯、柔美。如《如意娘》一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君憶。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首詩作於她在感葉寺為尼期間,是為思念高宗而作,纏綿悱惻,哀怨低迴,頗具藝術感染力。又如她寫於做金輪皇帝期間的《臘日宣詔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此時的她身份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她不但成了主宰國家命運的君主,而且還要主宰自然,主宰宇宙。這種令大自然俯首聽命的豪邁氣概,凜凜威風,給人一種振奮的力量,實為女性詩歌中的異類。
武則天的詩不僅反映了當時女性文學的總體情況,而且也受到了女性情懷的影響。此外,儘管武則天在文學上的成就遠不及她的政治功績般顯赫,但她的政治舉措和她的才情對唐代女性文學的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同樣是不容忽視的。
唐代女性文學的盛大較之其它的封建王朝亦是卓絕的,這不僅體現在個人身上,還可從其社會的廣泛性見之。唐代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作出的種種貢獻,都透過她們的筆、她們的口傳達給了後人。唐代女性的奮爭在文學上的體現也是顯著的。
綜上,淺談了唐代偉大的女權運動者——武曌的個人奮鬥,以及與她同時代的女性群體在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三個方面的抗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個人之於時代的地位、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緊密的聯絡。其實從很大程度上,我們說,是時代給了武曌一個機會,是時代造就了武則天;同時,也是武曌給了像她一樣的這個群體——女性,以及她們所生存的這個時代一個奇蹟。如果我們可以把唐代女性為了自己地位的提高所做出的努力,比作早期的女權主義運動或其雛形的話,那麼艱苦而卓絕的則天皇帝絕對就是為它搖旗吶喊、奔走呼告的那一位。是她,為了給女性在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討一個公道,而付出了艱辛的為人所不見的努力,這一切都是無法用言語來簡單評述的,正如她留給後人的那塊莫衷一是的“無字碑”一樣。武則天可稱得上是唐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最傑出的“女權運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