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執政長達64年的清朝乾隆皇帝曾6次南巡,即歷史上膾炙人口的“乾隆下江南”。我們知道乾隆皇帝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物控”,於是在他的行李箱中,書畫卷軸成了六次南巡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貝。4月1日至6月25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行篋隨行—乾隆皇帝南巡行李箱中的書畫》特展,都有哪些珍品呢?
回覆列表
-
1 # 季濤談收藏與投資
-
2 # 新氧生活
乾隆皇帝在位執政長達64年,曾經6次南巡。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文物控,在他出行的行李箱中,書畫卷軸成了不可或缺的隨行物品。
皇帝出行前官員們就幫他預先準備了一份“乾隆南巡紀程圖”,繪製出預定的路線,再把途徑的各個山川名勝、衙署設施、地方沿革以及史績源流等間接資訊列在上面,連每一休息站的距離都會算好寫清楚讓他知道。
每次南巡行李箱中的作品會隨著時間變化不斷增減。出發前,大臣們會挑選與行程相關的宮中舊收藏、同時也會將新獻為來得及鑑賞的作品一併收拾。啟程後,會不斷收入皇帝自己在南巡途中的書畫創作,另外還會收入各地方官員仕紳進獻的。如果皇帝開心,還會回贈。所以數量一直增增減減。
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在舉辦《行篋隨行——乾隆皇帝南巡行李箱中的書畫》特展,時間從4月1日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25日。這次特展共計展出了乾隆皇帝隨行攜帶的相關書畫作品共計41組,依照巡行路線來呈現乾隆皇帝如何搭配景點,挑選與當地作者、風光或故事相關的作品隨行。包括《富春山居圖》這件最具代表性的畫作。乾隆皇帝一共題了7次跋,是乾隆皇帝一生最為親密合意的重要旅伴。
4月1日至6月25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在舉辦一場《行篋隨行—乾隆皇帝南巡行李箱中的書畫》特展,將乾隆六次下江南常備的書畫給予了一個充分的展示。
乾隆皇帝曾經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
乾隆六下江南大體上為了以下幾方面的事情: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但順便遊山玩水似乎也是乾隆的目的。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乾隆也許還是在模仿他所崇拜的康熙帝的所作所為。
乾隆喜歡收藏書畫,他有著《秘殿珠林石渠寶笈》記錄下的大量書畫藏品。當他南巡出門在外,為了打發路途上的時間,在他的行李箱中,書畫卷軸就成了六次南巡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貝。
臺北故宮本次特展展出乾隆皇帝南巡所攜帶的書畫作品一共41組。乾隆所挑選隨性的書畫作品必然與當地作者、風光或故事相關。每次賞完美景,興之所至他也喜歡吟詩歌詠,在畫作上留下“題跋”,留下游玩心得。
在眾多精彩作品中,元代黃公望(傳)的《富春山居圖》圖卷,可以作為這次書畫特展的代表作。這件被乾隆誤以為是元朝大師黃公望的真跡作品,成了乾隆皇帝一生最親密合意的重要旅伴,每遇佳山勝水,便取出留詠,帶著它旅行,祈求自己統治的江山富庶。從此圖可發現,乾隆一共題了7次跋,光第一次南巡,他就提了3次,但是第5次南巡的途中沒題,回到宮裡後,又立即題了上去。黃公望(傳)富春山居圖
特展中,一幅明代崔子忠的《畫蘇軾留帶圖》軸,描繪的是蘇軾與金山寺僧佛印說偈輸了腰上玉帶的故事。崔子忠是明末著名的“變形主義”畫家,畫中如梅枝樹石等方折的造型,即為其特色。據傳,乾隆皇帝第3次南巡行經金山寺時,想起藏在皇宮御書房中的此作品,特別命人快馬送到,與蘇軾玉帶一同欣賞,從此之後,崔子忠此軸也成了南巡行李箱中的常備成員。崔子忠《畫蘇軾留帶圖》
清代董邦達的《西湖十景》卷,為南巡出發前夕,臣子提供給他各式江南旅遊資訊的例子。雖名為“十景”,畫上卻標出五十四個景點,將西湖可遊處擴增五倍以上。乾隆皇帝在第一次南巡前一年(1750年)的題跋顯示,此圖的確挑起他的遊興,他打算次年春天南巡時親自去感受久聞的西湖之美,印證實境與畫境。詩句中流露出他對遊覽西湖的期待之情。董邦達《西湖十景》
頗受乾隆皇帝青睞的明代畫家王紱為無錫人,其畫以墨竹最為知名,山水則承續元代文人畫風,為吳派前驅。此作密佈層疊巖壘及林木,近景臨岸漁船,一艘似正炊煮,一艘則在用餐,船上張掛著披曬的衣物;中景船隻正收拾風帆,右方山路行旅也疾疾趕路入城,一派日暮歸人景緻。明陳祼的《洗硯圖》,為明代蘇州文派畫家陳祼應熱愛收藏古硯的好友陸子垂之請所作。乾隆皇帝詩句“陶泓三沐更三薰,袖手臨流看墨雲”,描寫的應是畫面前景中,環抱雙手的文士駐足觀看硯臺浸於溪中洗滌的有趣景象。陳裸《洗硯圖》
南宋馬遠(傳)的《板橋踏雪圖》,為乾隆第六次南巡攜行的作品,應作於乾隆迴鑾時途經的揚州一帶。題詩末兩句“題者能畫復能詩,蒙古豈無人中玉”,所指即為畫面右方題詩者伯顏不花。乾隆皇帝剛剛欣賞過伯顏不花的畫作《古壑雲松》,故有“題者能畫復能詩”之句。馬遠(傳)《板橋踏雪圖》
每次南巡出發前,臣子們會為乾隆挑選與行程相關的宮中舊藏,同時也將新獻未及鑑賞的作品一併收拾。啟程後,行李箱除了收入乾隆皇帝自己沿途的書畫創作,也有各地官員仕紳進獻的。皇上龍心大悅也會回贈,一路上,行李箱中的書畫數量便隨時在增增減減。
此幅黃庭堅《書寒山子龐居士詩》為黃庭堅謫居四川時留下的晚年傑作。乾隆皇帝後來當太上皇后題有一段跋:“雙鉤既偽詩更誤。向謂上等,實錯。”可知雖然之前視此為上等佳作,晚年卻判此作為偽。根據他第二次南巡時於寶應御舟上作此卷臨本時題道:“二十年前愛臨山谷書法,置之久矣。偶得此卷,橅之不覺見獵心喜”,推測此卷應得於這次南巡途中。黃庭堅《書寒山子龐居士詩》
此軸元朱叔重(傳)《春塘柳色》為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德瑛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獻之作。此時正值第三次南巡前夕。乾隆皇帝出發約十天後取此畫欣賞題詠。此畫設色研雅,貼切地描繪出春塘柳色、韶光融融的氣象。正如乾隆皇帝的題句,讓人聯想到北宋趙令穰所描繪的江鄉風致。不過此作似與元末明初之風格有異,左方落款或為後添,疑出自清代王翬手筆。朱叔重(傳)《春塘柳色》
有些有幸與皇帝一起旅行的書畫作品可能連展開的機會都沒有。有的可能留在了行宮或寺廟中,成為乾隆皇帝賜給地方的南巡禮物;有些作品在途中很受欣賞,回宮後被不斷複製,留下各種尺寸、不同媒材的版本,裝飾於宮中;也有一些作品成為了行李箱中的常客,一直跟著乾隆去南巡。
即便乾隆皇帝歷盡艱辛回到了紫禁城,還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又學著祖父康熙,請宮廷畫家徐揚把他的南巡經歷繪成《乾隆南巡圖卷》。徐揚《乾隆南巡圖卷》
徐揚《乾隆南巡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