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1914年,隨著薩拉熱窩的幾聲槍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世界規模的大戰爆發了。作為帝國主義的一員,沙皇俄國自然加入到了這場搏殺當中。常言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那麼俄國加入一次世界大戰目的是什麼呢?第一:與奧匈帝國的撕逼奧斯曼土耳其衰落後,原先由奧斯曼土耳其控制的巴爾幹地區爆發了一系列反對土耳其的起義。垂涎巴爾幹已久的土耳其人的老對手——俄羅斯趁火打劫,於1877年對土耳其宣戰。1878年,俄軍逼近土耳其首都,土耳其被迫簽訂《聖斯特法諾合約》,使得俄國大大擴張其在巴爾幹勢力。眼看著俄國將成為巴爾幹地區新一任霸主之時,與巴爾幹地區相接壤的奧匈帝國就不高興了,於是奧匈帝國聯合德國出面“調停”,最終簽訂《柏林條約》,迫使俄國吐出一部分《聖斯特法諾合約》的戰利品。至此俄國與奧匈帝國關係惡化。因此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之時,俄國自然要趁此機會報《柏林條約》之仇,奪回自己在巴爾幹半島的利益。第二:以斯拉夫的名義:泛斯拉夫主義的盛行19世紀初,泛斯拉夫主義興起。斯拉夫人的民族意識興起,他們開始表現一種共同的斯拉夫意識。在當時的斯拉夫民族中,只有東斯拉夫建立了強大的俄國,而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還被其他國家所統治。作為斯拉夫人中大哥的俄國自然要幫助自己的小兄弟,甚至俄國國內還有人提出由俄國統一所有的斯拉夫民族。泛斯拉夫主義的盛行激化了俄國與德國、奧匈帝國之間的民族仇恨。斯拉夫人與日耳曼人的民族矛盾逐步加深。當自己的斯拉夫小兄弟塞爾維亞被奧匈帝國入侵之時,作為大哥的俄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加入到戰爭當中。第三:俄國國內認為需要一場戰爭使得俄國強大俄國被稱為“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俄國雖然也是帝國主義的一員,但由於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的農奴制改革和1905年尼古拉二世憲政改革不徹底,俄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遠遠落後於德國、英國等國家。因此俄國國內當時有些人就提出以和平的方式追趕英國、德國等國家是勞力費時的,應該果斷採取非常手段“彎道超車”,而這一手段就是一場戰爭的勝利。由於已經和德國、奧匈帝國有了巨大的矛盾,自然戰爭的矛頭便指向了德、奧兩國。第四:尼古拉二世個人的原因1896年,尼古拉二世正式登基,成為俄國沙皇。年輕時代的尼古拉,因為身體虛弱、優柔寡斷,並不得其父亞歷山大三世的欣賞。即位之後的尼古拉二世沒多久就遇到了日俄戰爭的慘敗和1905年的革命。雖然尼古拉二世開啟了俄國的憲政改革,但俄國依舊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作為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控者,尼古拉二世想要建立一番自己的功業,想要成為一個像彼得一世或者葉卡捷琳娜那樣的偉大的沙皇,而一場戰爭的勝利自然是其建立功業的手段。第五:對領土的渴望俄國在歷史曾長期受到蒙古人的統治。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有著廣闊的疆域,是人類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蒙古人對土地有著一種近乎瘋狂的渴望。因此蒙古人的統治使得蒙古這種對於領土的渴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俄羅斯。那麼如何擴張自己的領土,無疑是透過戰爭的方式。第六:轉移國內的矛盾尼古拉二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已經是千瘡百孔,沙皇的專制制度阻礙著這個國家的發展,國內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農民與地主的矛盾,少數民族與沙皇政府的矛盾,小資產階級與俄國專制制度的矛盾,這種矛盾此起彼伏。而當時布林什維克等俄國的革命政黨已經建立,俄國國內正在醞釀著革命。雖然1905年的革命被鎮壓下去,但俄國國內的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透過對外戰爭,將華人的關注點轉移到國外去,則可以將矛盾暫時緩解。參考文獻: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卷》《世界史.現代卷》趙愷:《羅曼諾夫王朝衰亡史》王遊:《沙皇俄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策原因分析》 [美]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 / [美]馬克·斯坦伯格 :《俄羅斯史》

  • 2 # 鏡鑑青年

    “一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以世界大戰命名的戰爭,戰爭規模可想而知,戰場主要在歐洲,英華人、德華人、法華人、俄華人還有一左右搖擺的義大利打的死去活來。英法和德國開戰非常好理解,那麼俄華人為什麼還得上手打呢?

    俄國是帝國主義國家當中最專制的一個國家,在一戰之前,沙皇俄國更直白地說羅曼諾夫王朝就已經感覺快要壓不住國內的局勢了。人家西方國家都自由平等、就我們還改革農奴制都費勁,所有的世界大國裡只有俄國最專制,在一戰爆發前不久,俄國還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對於沙皇來說,怎麼能讓民眾和革命黨不鬧呢?那麼我們打仗吧,打起來就全民族一致對外,只要能大勝,沙皇家族就是俄國的聖天子。

    第二個原因是,德國好戰派皇帝的上臺。其實俄國在一開始並沒有選擇和德國對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改變歐洲地緣格局的最大一件事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在老毛奇和俾斯麥這兩架馬車的作用下,從來鬆散分裂的德意志大地上屹立起來一個軍事工業強國,這強國上手第一件事兒就打趴下了法國,攻佔巴黎、俘虜法國皇帝,這是法國一定要跟德國死磕到底的原因,一天二地恨,三江死海仇,不打不行。

    德國的強勢崛起還對兩個大國有影響,一個是英華人,一個是俄華人,在俾斯麥當政期間俾斯麥能夠理順和俄國、英國的關係,德法之間也基本平衡,但是新的皇帝威廉二世上臺之後可就不一樣了,新皇帝迫切想要證明自己,於是開始擴建海軍,想要更廣闊的殖民地,這就是踩在英華人的尾巴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的核心利益就是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和世界最強海軍,想要掰手腕?英華人迅速站在了德國的對立面。

    俄國一樣如此,俄國沙皇還和新的德國皇帝是表兄弟,打來打去都是一家人,但是俄華人骨子裡有一樣東西是改變不了的,那就是對領土的野心。雖然俄國對德國的領土沒野心,但是對巴爾幹半島很有野心,並且以斯拉夫民族的拯救者和統一者自居。這傷害了同樣在蠶食巴爾幹半島的奧匈帝國的利益,於是兩個國家的氣氛一直十分緊張,這樣擺在德華人面前的選擇就只有選邊站,你是站在俄羅斯帝國一邊還是同文同種的奧匈帝國一邊?威廉二世沒有俾斯麥那麼高超的外交手腕,他選擇和奧匈帝國結成同盟,於是俄國轉而投向英法,三國組成協約國集團。

    這兩大軍事集團的成立讓整個歐洲戰雲密佈,氣氛緊張,終於,薩拉熱窩一個刺客的一聲槍響引爆了一切。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東線戰場的態勢是俄華人摁著奧匈帝國打,然後再被德國軍隊摁著打,讓俄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白後隔了兩天在一起了,後來又要做普通朋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