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某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會怎麼樣?
0
回覆列表
  • 1 # 蔡龔亮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和會發光的天體,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內部無時不刻在進行核聚變反應,使得太陽持續發熱發光,地球上才有了現在的溫暖。如果有一天,太陽不在進行反應了,地球會怎麼樣?

  • 2 # 創意風向標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它的直徑大約1392000公里,是地球直徑的109倍;它的質量約為2×10^30千克,相當於地球的330000倍。

    地球上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太陽,因為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會發光的天體,而且還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它會提供光和熱給地球,這有助地球氣候模式的產生。換句話說,沒有太陽,地球上根本就不會有生命存在。

    去年,英國《每日郵報》7月19日報道,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在威爾士蘭迪德諾召開了國家天文會議,會議公佈:太陽有可能在2030年進行“休眠”,這一現象將導致地球上的氣溫大幅度下降,迫使地球步入“小冰河期”。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太陽活動的第25週期,他們觀測到太陽兩個層面的電磁波開始相互抵消,由此預測到在太陽活動的第26週期(2030至2040年)後,太陽活動將會劇烈減少。

    如果這個預言真的即將發生,人類將會面臨嚴峻的局面。那麼,我們人類有沒有解決的方法?有人提出,如果太陽變大,情況會比現在更好嗎?太陽的質量增加到現在的兩倍,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太陽的體積變大將會使太陽更接近地球,那麼就算太陽活動降低,也不影響太陽對地球提供光和熱。究竟這種想法有沒有可取性,我們無法知曉,但是物極必反,如果太陽比現在更靠近地球,地球的溫度就會急劇提升,地球上的生命將失去生存的地方。

    太陽的質量增加,地球就會脫離宜居帶,根本不可能在原位停留。太陽的質量增加兩倍,光度就會相應地增加二十多倍。另外,雖說在太陽活動的頻率降低時,太陽提供給地球的熱量剛剛好,但是假如突然有一天太陽活動的頻率增加呢?那麼就預示著地球被烤乾。到時候,海洋都會被完全蒸發,人類也將無法生存。

    總而言之,太陽的質量加倍不會是應對太陽活動減弱的最理想的解決方法,相比之下,我們寧願熬過寒冷的時期,迎接春天。

  • 3 # 星遊xy

    太陽進入休眠只是人民對他得預測!理由當然站不住角!休眠應該是提供的光熱減少,對人類危害是有的!以目前人類科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民透過太陽能!煤炭!石油之源,還有核電站之源滿足自己!不過太陽休眠期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地球估計會有百分之七十人無法逃脫寒冷的危害,因為資源會逐漸枯竭!一些發達國家少數人能避免延續生命!估計人類會戰勝這些困難!迎來太陽覺醒時刻!

  • 4 # 喬小海

    對於人類來說,太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天體。

    太陽內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使得太陽可以穩定的發光發熱。然而太陽內部是不透明的,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它表面的大氣。太陽大氣中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活動現象,可以說一刻都不停歇。比如有時候會形成黑子和黑子群,造成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劇烈的爆發活動。

    太陽的結構示意圖,從內到外依次為:日核(Core)、輻射區(Radiative zone)、對流層(Convective zone)、光球(Photosphere)、色球(Chromosphere)和日冕(Corona)。

    太陽黑子的數目會隨時間變化,有時候太陽表面一個黑子也看不到,有時候黑子又大又多以至於用肉眼都能看到,所以在還沒有望遠鏡的古代,人們就知道太陽黑子的存在。統計研究表明,太陽黑子數有一個大致11年的週期,叫做太陽活動周,活動周峰年前後黑子數多,谷年附近(比如今後幾年)黑子數較少甚至沒有。

    兩百多年來的太陽黑子月平均數的變化圖

    太陽活動周也有強有弱,比如八十年代那會的第22活動周就比較強,後面的23周和現在所處的24周就弱一些了。活動周有時候還會消失不見,比如歷史上的蒙德極小期。

    四百多年的太陽黑子數變化圖,左邊紅色部分為蒙德極小期。

    黑子消失掉只是說太陽表面的活動變弱了,太陽內部的核反應還在繼續,所以太陽仍然會發光發熱。至於太陽表面的活動變弱了,對地球大氣有什麼具體影響,這是科學家們正在研究的。現在我們所處的活動周相對較弱,時不時媒體就會吼一嗓子太陽休眠什麼的,畢竟這世界上很多人喜歡看熱鬧不是。

  • 5 # 逗貨歷史會

    近期有科學家預測到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在203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小冰河期,也就是說在2030年地球同樣將進入休眠期。根據參與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弗蘭克·希爾推測,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的活動週期可能將會中斷。這項推測的依據就是希爾和他的同事們透過太陽活動的三個變化作出的這一判斷,這三個變化分別是太陽黑子減弱;日冕區域的電流減少以及太陽的噴射流消失。

    據說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的活動通常是以11年為一個週期。特別是在太陽活動開始進入下一個週期的幾年前,最外層會頻繁出現噴射氣流。太陽最近的一次活動週期開始於2009年如果,按照這一規律來算的話,太陽活動的下一個週期將會於2030年正式開始。這時候的太陽活動將很少,或者出現太陽活動有所延遲的現象。

    當地球進入休眠期,表面的氣溫就會出現大幅度下降、快速步入“小冰河期”。所謂的“小冰河期”通常指的是一段相對而言比較冷的時期,和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河時期相比危險要小很多,天氣相對來說也暖和不少。但是歷史上出現過不少在小冰河期因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導致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從而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的情況。

    據說在中國古代有好幾次發生大規模的社會動亂就跟小冰河期有很大的暗關聯。比如在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一次關於小冰河期的記載。在東漢末年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影響巨大的小冰河期,等到北宋初第三次出現了關於小冰河期的記載,明末清初那次的小冰河期直接斷送了明朝最後的一點元氣,從而引發了影響全國的暴動。每當氣溫劇降時,很容易造成北方乾旱,導致糧食大量減產。這種現象一直會持續很多人,很容易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也是遭到古代很多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據說前三次的“小冰河期”差點的帕子華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而明末那次人口只銳減一半主要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才讓很多人活了下來。

    根據歷史記載,東漢時期漢族人口是已經有六千萬人,可是經過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直到西晉一統時漢族人口僅剩下七百七十萬。一直到唐朝才恢復到六千萬的漢族人口,可是到北宋初期時只剩兩千萬。由此可見,在農業發展水平落後的古代,小冰河期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認購費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