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似水鎏金
-
2 # 小老頭的世界你不懂
一輛電動腳踏車物理知識有:①物體重力和慣性(牛頓定律);②輪胎壓力(帕斯卡定律);③交流電轉換直流電正負極及功率和電路(楞次定律、焦耳定律、電磁感應定律等);包括材料絕緣等級、熱脹冷縮、碳當量、伸拉度、屈服度、靜載動載試荷、電壓、電流、電阻、IGBT、電感、電容、功率、壓力、重力、速度、燈光能耗、噴漆、焊接工藝等物理原理。
-
3 # 水手10667
電動自行車裡所包含的物理知識太多,全部說完可能需要幾本書吧。我在這裡只說一點,那就是現在的電動腳踏車是最節省電能的一種交通工具沒有之一。
以前的電動腳踏車是用電先驅動電動機(馬達)轉動,再由馬達透過鏈條帶動車輪轉動,這樣電能在傳遞過程中層層消耗,利用率降低。現在的電動腳踏車後輪直接就是馬達的轉子,因此電能轉換一次到位效率很高。電動汽車也有采用這種結構的,但因為電動汽車自身的重量遠大於電動腳踏車,因此電動汽車的電能利用率是比不上電動腳踏車的。
由於電動腳踏車是電能利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們不應禁止電動腳踏車的的使用,甚至還應該鼓勵,但對電動腳踏車的交通違章行為也應當嚴厲打擊,絕不姑息。
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的遇到有關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那是我們不可避免的。而有些則可能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事,卻可能因為習慣而忘卻這就是物理呀。
而物理它有可能藏在哪裡呢?其實就三個字,生活中。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發現、
加上思考,答案就可能在你的思考裡出現。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腳踏車,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交加,我們騎著這心愛的坐騎,賓士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作為我們出行的好夥伴,我們喜歡它,愛護它。腳踏車也很神奇,從它的構造和使用過程中,可以發現許多與物理有關的知識 ,腳踏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見的有普通載重腳踏車、輕便腳踏車、山地腳踏車、童車、賽車、電動腳踏車等。它結構簡單,方便實用,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識,包括槓桿、輪軸、摩擦、壓強、能量的轉化等力學、熱學及光學知識,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
1、摩擦方面
(1) 腳踏車車輪胎、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些花紋,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
(3)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轉動方便。
(4)剎車時,需要攥緊剎車把,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
(5)緊蹬腳踏車前進時,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腳踏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後,是腳踏車前進的阻力,腳踏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後,這兩個力均是腳踏車前進的阻力。
(一)啟動、行駛過程中的摩擦力
當腳踏車啟動或行駛時,在鏈條驅動下,後輪逆時針轉動,輪胎與地面接觸處相對於地面有向後運動的趨勢,故地面對後輪施加向前的摩擦力,該摩擦力是腳踏車向前運動的動力。在此力的作用下,腳踏車整體具有向前運動的趨勢,腳踏車的前輪胎於地面接觸處具有向前運動的趨勢,則地面對前輪產生向後的摩擦力,在該摩擦力的作用下,前輪便沿著後輪相同的方向轉動起來,腳踏車向前運動,因此,人們也將後輪稱為主動輪,前輪稱為從動輪。當下雨或下雪天,地面摩擦力變小,腳踏車很容易摔倒,即平常說的打滑,其道理就在於此。腳踏車上輪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紋,就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二)剎車過程所受的摩擦力
摩擦力不僅關係到腳踏車的啟動,對腳踏車的制動也非常關鍵。如果剎車效能不好,騎車人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人捏剎車柄,使剎車線帶動剎車塊與輪胎靠緊,產生摩擦力,使腳踏車減速,最終停下來。摩擦力的大小取決於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恆定的速度駕駛同一腳踏車、剎車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腳踏車制動的越快;說明壓力越大,產生的摩擦力越大。新、舊兩輛腳踏車,在相同的速度下,用近似相同的力捏剎車柄,新車制動快,原因是舊車的剎車塊和車胎磨得比較光滑,產生的摩擦力很小。
2、壓強方面
(1)一般情況下,充足氣的腳踏車輪胎著地面積大約為S=2×10Cm×5cm=100×2cm,當一位普通的成年人騎腳踏車前進時,腳踏車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F=(500N+150N)=650N,可以計算出腳踏車對地面的壓強為6、5×104Pa。(腳踏車輪胎上刻有載重量,如果車載過重,則車胎會因為過大的壓強而導致爆胎)
(2)在車軸擰螺母處要加一個墊圈,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
(3)腳踏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腳的壓強,
(4)腳踏車的內胎要充夠足量的氣體,在氣體的體積、溫度一定時,氣體的質量越大,壓強越大。
(5)腳踏車的車座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身體的壓強。而坐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坐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使人騎車不易感到疲勞。
3、槓桿方面
(1) 腳踏車剎車手閘是一個省力槓桿,車後坐的載物夾也是槓桿。腳踏和中軸大齒輪組成一個省力輪軸,後輪上小齒輪和後輪組成一個費力輪軸。車把和前叉也構成省力輪軸。
4、慣性方面
(1)當人騎腳踏車前進時,停止蹬腳踏車後,腳踏車仍然向前走,是由於它有慣性。
(2)當人騎腳踏車前進時,若遇到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要先捏緊後剎車,然後再捏緊前剎車,或者前後一起捏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人由於慣性而向前飛出去。
(3)快速行駛的腳踏車,如果突然把前輪剎住,後輪為什麼會跳起來。這是因為前輪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運動,但車上的人和後輪沒有受到阻力,根據慣性定律,人和後輪要保持繼續向前的運動狀態,所以後輪會跳起來。切記下坡或高速行駛時,不能單獨用腳踏車的前閘剎車,否則會出現翻車事故!
5、能量轉化方面
(1)當人騎腳踏車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是由於下坡時人和腳踏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腳踏車的動能。
(2)當人騎腳踏車上坡之前要緊蹬幾下,目的是增大速度,來增大人和腳踏車的動能,這樣上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3) 腳踏車的車支架上掛有一個彈簧,在它彈起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車支架自動彈起。
(4) 腳踏車在不平的路面騎行時,車坐下被壓縮的彈簧產生彈力,彈簧的彈性勢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