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萬姓(是萬個姓,不是姓萬)中有個姓很特別,那就是凌和淩,音同,意同,但寫法一個10畫,在《辭海》第369頁,一個11畫,在《辭海》960頁。在徽州(原稱歙州,今黃山市)淩姓,是大唐高宗顯慶二年任歙州別駕的淩安後裔子孫,以淩為姓,八十年代搞身份證時被統統改成淩姓,現在我們要求改回淩姓。下圖照片是淩氏宗祠和清民時期修路捐助人功德碑上的我淩氏先人的名諱。
回覆列表
-
1 # 濁世清風
凌與淩,查了一下,確實不是俗體或異體的關係。淩,出淩水。而凌,意結冰、積冰等。
你說的這個不是個例,其實是個比較普遍性的問題。我能舉出好多的例子。
比如“鍾”本俗字,以俗字“鍾”代替“鍾”、“鐘”兩姓。唐墓誌中,“鍾”、“鐘”本為兩個不同姓。《南海金石志》卷十二中載立於明景泰四年的“廣州府學鄉貢題名”中“鍾”姓、“鐘”姓皆見,當時分為兩姓。現代在中國臺灣省“鍾”、“鐘”仍然是兩個不同的姓。據2012年7月2日臺灣地區有關部門統計,鍾姓人口有151600人,為臺灣地區第34大姓;有鐘姓人口28231人,為臺灣地區第87大姓(《全國姓名探討》)。而由於推行簡化漢字,鍾、鐘都簡作“鍾”字,兩個不同的姓氏混而為一,引起兩姓人士的不滿。時推事移,正俗字轉移不定,固為文字應用衍生之正常現象,然牽扯姓氏之字,必須恪守正字,不可造次。因為姓為氏族之標誌,當予以尊重。
鬱(鬱):這兩個字本是兩個不同的字,但很早兩字就通用了。“鬱”和“鬱”都是姓氏,不可互換,如“郁達夫”決不能寫成“鬱達夫”。宋代的《百家姓》中“鬱”和“鬱”皆列。
塗(塗):“塗”是形聲字,“塗”是後造形聲字。古代常將“塗”簡作“塗”。注意“塗”與“塗”是兩個姓氏,如元有塗謙,明有塗謙。2012年臺灣省出版的《全國姓氏探討》甚至將“塗”、“凃”、“塗”分為了三個姓氏。
範(範):“範”是形聲字,原指模型、模子。古代漢語中根據模子的材料不同而分別冠以不同的名稱,土質的為型,金屬的為鎔,木質的為範。“範”由本義引申出典範、法則等義。“範”是形聲字,從艸汜聲,本義指一種草,後來作專用字或姓氏。在古籍中有時兩字通用。《簡化字總表》用“範”代“範”,要注意量字不等義。作為姓氏,“範”姓與“範”姓都存在,不可混淆。如宋有范仲淹,亦有範昱。根據金石材料和文獻的研究,我們發現範姓、範姓在各代都並行存在。《廣東碑刻集》清代“防禦英夷碑記”題名中“範”姓與“範”姓同見,必不是一姓。徐鐵生《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範”姓條注:“範姓之假”,失之。
好了,不多舉例。淩姓恢復原姓沒有什麼問題,可根據有關程式向當地公安部門申請改姓。